太倉中德產業園(圖源:揚子晚報)
1月22日,江蘇太倉第500家德企授牌儀式在位于德國北威州貝庫姆市的伯曼集團總部舉行。作為國際領先的內部物流系統生產制造商,伯曼集團生產的斗提機、膠帶輸送機、鏈式輸送機等大型物流輸送設備運用于全球70多個國家的機場及物流傳送企業。
2023年,伯曼集團設施設備項目與太倉簽約,主要生產和研發物流設備、輸送分揀系統、物流控制系統、包裝系統和碼垛系統設備等。項目用地50畝,達產后產值14億元。2024年1月初,伯曼機械制造(太倉)有限公司注冊成立,成為太倉的第500家德資企業。
自1993年第一家德國企業落戶以來,太倉三十多年如一日地深耕對德合作,塑造了中國“德企之鄉”的城市名片。中國前駐德國大使史明德曾評價說,太倉在德國的知名度,比在中國高。太倉市也成為中國首個擁有德文社交媒體的縣級市。
目前,太倉的500家德資企業里有60多家“隱形冠軍”企業、近50家高企。半數以上的德企在太倉開展了本土化研發創新,600余家本土企業與德企在產業配套、技術研發、智能制造等方面實現深度合作。
這座江南小縣城,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德企如此集聚?
近日,第三機構發布的一個系列榜單或許能看出端倪。
2024年1月18日上午,在北京亦莊匯龍森科技園三園舉辦的“園區薈·招商與選址報告(2024)發布會”現場,園區薈總編輯、中國開發區協會制造委產業研究部主任謝良兵對外發布了“2024企業投資首選地”系列榜單的具體內容。
在“”中,江蘇昆山市、福建晉江市、江蘇江陰市、江蘇常熟市、湖南長沙縣、江蘇宜興市、浙江慈溪市、江蘇太倉市、浙江義烏市位列前十,其中太倉市就高居全國第九名。
而在“”中,浙江海寧經濟開發區、江蘇常州經濟開發區、浙江樂清經濟開發區、廣州云埔工業園區、江蘇省太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江蘇江陰臨港經濟開發區、江蘇省溧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廣州花都經濟開發區、江蘇泰州港經濟開發區、重慶銅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最終位列前十。江蘇省太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更是高居全國第五名。
榜單背后所反映的正是太倉市的投資價值與投資魅力。
1993年,克恩-里伯斯(太倉)有限公司落戶太倉這座江南小城,拉開了太倉中德合作的序幕。
2008年,太倉成為首個由中國商務部和德國經濟部聯合授予“中德企業合作基地”稱號的城市。不少德企的第一印象是,先知道太倉,再了解蘇州,最后才聽說它們都是江蘇的一部分。
2016年6月,全球第8家德國中心落戶太倉,這是中國首家落戶于縣級市的德國中心。作為為開拓海外市場的德國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的機構,德國中心僅在中國的三座城市布局:北京、上海和太倉。
此后,德企投資太倉市的步伐加速。從第1家德企到第100家,太倉花了14年時間;而從第400家到第500家,僅用了兩年多時間。
和買房投資類似,企業選址也看重地段地段還是地段,也就是所謂的區位優勢。
太倉市地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北向拓展帶建設等戰略機遇交匯點。依托臨滬沿江近海的區位優勢,太倉市基本形成國內沿海全覆蓋、長江全通達、內河全聯通,國際以近洋直達為主、遠洋中轉為支撐、“公鐵水”聯運多向發力的國內國際雙循環運輸體系,為企業進出口原材料和產品提供了更便捷、更便宜的物流。
企業選址投資最看重的就是當地的營商環境,德國企業也不例外。
伯曼集團首席執行官魯道夫·豪斯拉登說,德企青睞太倉的原因就是當地全方位的營商生態。為了更好地服務德國企業,太倉陸續推出“德企服務專窗”、出入境“企業服務站”和“7×24小時預約通關”等改革舉措。
“五庭協同”對德合作司法服務工作站、公安SEE德企服務站先后揭牌,中德標準化創新合作中心獲批設立,不斷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對德政務、外事服務等方面的德企服務能力。
其他的配套服務同樣不可或缺。太倉在全國率先引入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建設全國首家AHK學院,實現國際職業資格與國內職稱比照認定,構建起“中專、大專、本科”多層次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成為國內最大的“德國職業資格”考試培訓基地,滿足德企對高級技工的招聘需求。
同時,太倉市還在努力營造德國人的“第二故鄉”——2023年,太倉相繼舉辦首屆海運堤羅騰堡風情街文化狂歡節、第十八屆太倉羅騰堡啤酒節、中德友誼杯等系列活動,運營拜仁慕尼黑太倉展示中心。
太倉航空產業園正在集聚優質項目(圖源:蘇州新聞網)
目前,太倉德企已經形成了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航空航天、工業母機等三大產業創新集群。太倉95%以上的規上德企進行了本土化研發及創新成果的本地化應用,累計600多家本土企業、科研院所與德資企業開展了產業配套、創新協同、人才共育、資本聯合等多種形式的合作。
為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德國時間1月21日,太倉市委書記汪香元帶隊赴歐,首站來到了德國首都——柏林。柏林太倉聯絡處也正式掛牌。
據悉,柏林太倉聯絡處將聯動法蘭克福太倉辦事處等多個駐德點位,搭建太倉“1+7”全覆蓋型駐德辦事處海外聯絡體系,實現招商陣線前移,加強聯絡在太德企總部及其上下游產業鏈,實現“以商引商”。
2022年,太倉市的工業總產值達到了3000億元,新興產業產值占比超過50%。太倉市脫穎而出的主導產業有高端裝備、先進材料和現代物貿,而航空航天、生物醫藥和文化旅游等特色產業也在迅速崛起。
這些卓越的成績離不開眾多德國企業的貢獻。這些聚集在太倉的德國企業,以精密制造為主,技術含量高,推出的產品覆蓋了汽車核心零部件全鏈。在此基礎上,太倉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實力也在壯大,汽車產業不斷向產業鏈、價值鏈的中高端邁進。
關注 | 園區薈(ID:biaozhunpark)
來源 | 公開資料整合
內容合作 | bjzhouyanjun(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