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最近火了,火得一塌糊涂,中央大街、索菲亞大教堂、冰雪大世界、松花江等等都成為了人盡皆知的打卡點,但很多游客還不知道,那個臭名昭著的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它的遺址也在哈爾濱,而且是一個免費開放的景點,雖然離市區有點遠,但還是非常值得去上一堂歷史教育課。
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遺址,位于哈爾濱市平房區,離市中心位置大概20公里,車程大概1小時。
七三一部隊的占地面積曾有6.1平方公里,原有建筑物80余處,1945年8月,七三一部隊敗逃之際炸毀了大部分建筑,現在尚存遺址27處。
參觀七三一部隊遺址,建議先看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然后再參觀遺址,這樣對七三一部隊的來龍去脈,歷史罪行能有所了解。
記得很早以前有部電影叫做《黑太陽731》,成為很多人童年的噩夢,也正是通過這部電影國人了解了惡貫滿盈的七三一部隊。
這個令人毛骨悚然的七三一部隊位于哈爾濱附近的平房區,由本部、4個支隊和1個衛生研究所組成,1933年成立,歷史上曾稱為關東軍防疫班、關東軍防疫部、關東軍防疫給水部等等,代號曾稱為加茂部隊、石井部隊、六五九部隊等,1941年,本部才被稱為七三一部隊。
七三一部隊也曾被叫過石井部隊,這里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石井四郎,他是關東軍防疫給水部(731部隊)的創始人和部隊長,也是日軍細菌戰的主要執行者之一,犯下了滔天罪行。但所謂惡有惡報其實不過是個安慰,1945年日本戰敗后他逃回日本,1959年秋因患喉癌死于日本,也算混了個善終。
那么七三一部隊到底是干啥的呢?簡單地來說就是細菌戰特種部隊,把生物學和醫學轉用為細菌戰的武器,就要進行實驗,這些實驗有的是以動物來做,例如黃鼠狼,也有的是以活人來做,這就包括中國、朝鮮、蘇聯等多個國家的戰俘與平民。
他們把實驗用的活人叫做“馬路大”,1939年以后,七三一部隊對通過“特別輸送”過來的“馬路大”進行過兩輪編號,每一輪編號極限為1500,而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有去無回,所以據此可以得出,至少有3000人在此被迫害致死。
除了培育細菌之外,七三一部隊還進行各種極限實驗,例如凍傷實驗、毒氣實驗、鼠疫實驗、火焰噴射器實驗、活體解剖等,總之,七三一部隊的罪行,用罊竹難書這個成語,一點都不過分。
看著這些防毒面具和瓶瓶罐罐,心中不免有些發毛,這里的每一件物品后面,可能都代表著一條甚至幾條逝去的生命。
1945年8月,七三一部隊敗逃之際炸毀了大部分建筑,但同時也有大批帶菌動物逃出,給當地人民帶來巨大災難。
七三一部隊遺址的主體建筑是本部舊址,始建于1936年,為磚木結構建筑,整體呈“工”字形,長170.8米,寬13.8米,這里是七三一部隊研究、實驗、制造細菌武器,策劃、指揮發動細菌戰的大本營。
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舊址,同樣始建于1936年,整體呈“田”字形,這里是進行多種細菌實驗及人體實驗的核心區域,所以日軍敗退前,這里全部被炸毀,只剩下地基了。
而這座小房子是毒氣實驗室舊址,始建于1938年,是研究和生產毒氣的場所,這座建筑也曾被破壞,后來又進行了修復,例如外面的樓梯原來是內置樓梯。
小樓房旁邊有個毒氣地下儲藏室舊址,同樣建于1938年,就是旁邊生產出來的毒氣,就存在地下這個儲藏室里。
最觸目驚心的還是這座焚燒爐的遺址,三個大煙囪剩下兩個,所以我們看到的罪證陳列館也有這個煙囪造型,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這座焚燒爐不知道焚燒了多少被迫害致死的反法西斯陣營軍民。
七三一部隊自始至終都是絕對保密的部隊,畢竟用活人做細菌實驗,這在任何國家和地區都是不被接受的,日本戰敗后,七三一部隊的很多資料也被銷毀,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七三一部隊未被提及,哪怕今天,也有很多軍國主義者并不承認七三一部隊的存在。
80多年之后的這個冬天,七三一部隊遺址隨著哈爾濱旅游的火熱,也成為了需要排隊的景點,不過這個地方實在是太過沉重,也讓人十分壓抑,但不得不說,這就是歷史,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真實歷史,曾經冒著煙的焚燒爐還矗立在那里,有多少生命消失在這里,至今依然是個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