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開卷第一回,作者自述寫此《石頭記》一書的原因,因自己經歷的一番夢幻為背景,將真事隱去,借“通靈”之說,以假語村言演繹一段似假還真、如夢如幻,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賈寶玉的前世,為赤霞宮的神瑛侍者,一日凡心大動,想要去昌明太平的人世間歷練一番,于是在警幻仙子的案前排了號,等待時機下凡。
賈寶玉銜玉而生,攜帶的通靈寶玉,原是女媧氏煉石補天剩下的那一塊。傳說,女媧氏在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的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補天用去了三萬六千五百塊。
可憐被遺棄的那塊石頭,被棄在青埂峰下,因其靈性已通,親眼目睹眾石補天,唯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自慚形愧,自怨自嘆,日夜悲號。
一日,石頭正在嘆息,忽見一僧一道,從遠處而來。只見他們氣質非凡,豐神迥異,談笑間來到青埂峰下,坐在石邊暢談。他們二人先是談論神仙玄幻的奇妙故事,隨即又講到人間的榮華富貴,石頭聽完,動了凡心。
凡心既起,豈可輕易放棄?這石頭忍不住口吐人言,說自己雖是蠢物,卻也懂得禮數,對兩位大師萬分仰慕,懇求他們發慈悲之心,攜帶他步入紅塵,在那富貴場中體驗一番。
兩位仙師聽完石頭的話,齊聲笑道:“善哉,善哉!那紅塵中確實有些樂事,但終不能長久,何況還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瞬息間樂極生悲、人事變遷、萬物更迭,終究是一場夢境,萬境歸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這石頭下凡心切,哪里聽得進勸告?他再三懇求,二仙見無法強壓,便嘆息道:“這也是靜極思動,無中生有的道理。既然這樣,那我們便帶你去享受一番,只是不能得意忘形,否則別后悔。”石頭欣然答應。
這可謂物極必反,石頭也是如此。它自被遺棄后,在青埂峰孤獨度日,與日月為伴,風雨為友,沒有自由,更看不到外面廣闊的天地。對于人間的向往,一觸即發。
僧人又叮囑石頭,等有一天劫數終了,下凡歷練完成,便恢復它的原貌,以此結案。石頭聽后,感激不已。
僧人不禁為石頭擔心,雖說你有靈性,卻又顯得愚鈍,更無特殊之才,不過踮腳而已。說完,僧人施展佛法,念咒書符,將大石瞬間化為一塊晶瑩剔透的美玉,又將玉縮小成可隨身佩戴的扇墜大小。
僧人笑道,這美玉,看外形倒也是個寶物,只是還沒有實在的好處,須得再鐫上數字,讓人一見便知是奇物才好。等將來,你去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方能安身樂業。脂硯齋看到此處,說道,何不再添一句:擇個絕世情癡作主人?由此可見,賈寶玉和石頭的緣分,前生注定。
石頭聽了,喜不自禁,不禁問道,不知大師要賜予弟子哪些奇特之處?又帶弟子到何方?僧人笑道,日后自然會明白的。隨后將石頭收進袖中,與那道人飄然而去,不知去向何處?
賈寶玉與石頭的關系,錯綜復雜。僧人說要了結一段風流公案,這案件的主角便是神瑛侍者和絳珠仙草,也就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前世。神瑛侍者和絳珠仙草來人間歷練,石頭被夾帶其中,順道體驗人間生活。
石頭更像是賈寶玉人間經歷的見證者,類似于現代的攝影機,將影像資料存儲起來。若非賈寶玉這樣的貴族公子,石頭也不見得被人珍視。賈寶玉和石頭,相互依存。
石頭的靈性,賦予賈寶玉不俗的生命力和精神力量。而石頭,也需要賈寶玉來體現自己的價值,實現自己的夢想。
如此看來,通靈寶玉的前世,青埂峰靈石,跟隨賈寶玉的前世,神瑛侍者來到人間,從陌路到形影不離,互相陪伴。沒有了石頭,賈寶玉便似沒有了靈魂,他們的關系,密不可分。
賈寶玉和石頭的命運,息息相關。《紅樓夢》中,石頭親眼目睹了賈寶玉經歷的挫折和磨難,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在賈寶玉出家后,選擇離開紅塵,回到青埂峰下。
如此看來,《紅樓夢》又名《石頭記》,便合情合理了。一塊無才補天的石頭,幻化成美玉,進入人世,體驗繁華的紅塵,親歷了一段離合悲歡、世態炎涼的段故事。
或許,是作者自己假借石頭之名,訴說自己的經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