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eum Exhibition
長沙窯瓷器:釉色燦爛多姿,
器物品類豐富多樣,
詩文與繪畫裝飾獨具特色,
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外。
詩 畫 彩 瓷
唐代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長沙窯瓷器
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起,文物工作者在湖南省長沙市西北郊湘江東岸銅官鎮瓦渣坪一帶發現、發掘了多處唐代燒窯遺存,被稱為“瓦渣坪窯”“石渚窯”“望城窯”“潭州窯”“銅官窯”“長沙窯”“長沙銅官窯”等,現習慣上稱“長沙窯”。
長沙窯是唐代南方地區重要的、規模甚大的民窯之一,興起于中唐,盛于晚唐,衰于五代。長沙窯融合了南北陶瓷燒造技術,發展成為有別于“南青北白”的彩瓷系統,將中國繪畫、書法等藝術形式廣泛地用于瓷器裝飾,開創了我國古代瓷器裝飾新風尚,在中國古代陶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長沙窯瓷器不僅在國內廣受推崇,而且還遠銷海外,是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見證者和參與者。長沙窯瓷器在外銷的同時,也受到域外文化的影響。不同的宗教藝術元素和地區人文藝術在長沙窯瓷器中得到呈現,造就了長沙窯產品的五彩紛呈,體現了中華文明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特性。
長沙窯成功燒造出青釉、褐釉、白釉、綠釉、黑釉、紅釉及窯變釉等種類豐富的色釉瓷器,并在單色釉的基礎上拓展出復合釉、雙色釉和多色釉等裝飾技法,打破了唐代早期瓷器生產“南青北白”的格局,對中國古代瓷器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白釉紅綠彩執壺
綠釉橫柄壺
褐釉橫柄壺
黑釉瓜棱形執壺
青釉褐彩雙燕紋枕
將書法和詩文呈現于瓷器上是長沙窯創新的裝飾手法。這些瓷器上的詩文,有飲酒詩、情詩、感懷詩、邊塞詩等,多是未被收錄于《全唐詩》的民間詩歌。此外還有不少諺語、警句、對聯、廣告,內容豐富,言詞簡潔,寓意深刻,樸素自然。這些詩文為今人保留了研究唐詩和唐代社會的珍貴資料,也留下了研究唐代書法藝術的重要樣本。
青釉褐彩“君生我未生”詩文執壺
青釉褐彩“懸釣之魚悔不忍饑”執壺
青釉褐綠彩飛鳳紋執壺
作為唐代重要的外銷窯口,長沙窯廣泛吸收域外文化因素并運用到瓷器裝飾中,包括以蓮花紋、椰棗紋為代表的植物紋;以獅子紋、摩羯紋為代表的動物紋;以胡人樂舞紋為代表的人物紋;以點彩、直線或放射狀線、連弧紋為代表的幾何抽象圖案;以阿拉伯文為代表的文字裝飾,體現了唐代對外貿易和經濟文化交流的繁榮。
青釉褐綠彩執壺
青釉褐斑褐綠彩阿拉伯文碗
褐釉模印飛鳥紋花口盤
內頁展示/
本文由 周赒 閆廣宇 摘編自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 湖南博物院 編著《詩畫彩瓷——唐代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長沙窯瓷器》之《前言》。內容有刪節、調整。
(審核:孫莉)
書號:978-7-03-076870-4
本書以唐代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長沙窯瓷器為主題,通過178(套)精美文物,展示了長沙窯瓷器在唐代海上絲綢之路貿易與文化交往中的作用與地位。全書分為“焰紅湘浦口”“筆精妙入神”“大舟有深利”三個單元,以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視角,展示長沙窯瓷器燦爛多姿的釉色、豐富多樣的器物品類、獨具特色的詩文與繪畫裝飾以及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外的歷史,揭示中華文明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特性,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本書可供歷史學、考古學、文物遺產、藝術學及博物館學等方向的研究者和愛好者,以及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閱讀、參考。
- 賽博古 -
微信號|spkaogu
新浪微博|@科學出版社文物考古分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