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與著名作曲家欒凱合作,為歌唱家降央卓瑪和王麗達創作了歌曲《問道清涼》和《孔子》的藝術家張永忠,舉辦了自己的“太行之魂”——張永忠先生剪紙藝術展。這是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自2022年初開館后第一個非遺傳承人的個展,該展在超過半年的展期中受到了社會廣泛贊譽。
在精心布設的展廳,人們被張永忠創造的一個個生動的形象所驚艷,被那氣勢恢宏的史詩長卷所震撼。許多藝術界同行和學者亦被他表現出來的非凡造型能力和爐火純青的剪紙技藝所震驚。
張永忠,號水境,山西高平人,一九六八年生。當代藝術家,工藝美術大師,剪紙技藝傳承人。世代耕讀傳家,百年造紙為業,自幼接受傳統文化熏陶,跟隨韓山堂第四代傳人李保英老人傳承剪紙技藝。青年時代師從北京畫院劉占江教授學習繪畫藝術,后遇作家查良鏞(金庸)先生,扶植開蒙,提升文化學養,曾受教于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先后在中國美術館、山西美術館等地舉辦個人藝術作品展,入選中國好手藝,創建張永忠藝術館。張永忠的剪紙藝術,具有獨特而鮮明的風格和強烈的生命活力。先生旨在,至真究理,至善成事,至美化人。
張永忠的剪紙是北派剪紙的典型,他的剪紙素材非常豐富,包括了神靈、人物、動物、植物、景觀;敘事題材有日常生活中的輕松詼諧片段,祭祀祈福所用的神秘神仙符咒,還有宏大悠久的歷史敘事長卷。他對事物觀察精微,表達可至纖毫畢現。
張永忠創作所用的剪刀就是生活中最普通的剪刀,不需要特別的淬煉鍛造工藝,也不需要特殊的加工尺寸和特別的形式。在張永忠的創作觀念中,工具和行為是統一的,是有規范和原則的,以至于當他擺脫剪刀的時候,依然可以徒手撕出幾乎一樣高水準的作品。
不僅在剪紙文化藝術的研究上獨樹一幟,身為中華詩詞協會的會員,張永忠更是從故鄉文化出發,深入國學之海,探尋儒釋道及莊子文化的精髓。2023年,他與著名作曲家欒凱攜手,將他的文化領悟融入音樂之中,為降央卓瑪創作了兩首具有深遠意義的歌曲——《問道清涼》和《孔子》,張永忠用音樂的藝術語言,講述關于故鄉、關于歷史、關于文化的動人故事。
《問道清涼》是對五臺山的贊歌。五臺山作為中國佛教名山,不僅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更承載了無數文人墨客的敬仰與情感。張永忠深諳五臺山的文化底蘊,將五臺山的神秘、莊嚴、肅穆、深沉,以音樂的形式表達得淋漓盡致。每一個音符都似乎在講述一個關于五臺山的故事,每一次旋律的起伏都像是在描述五臺山的風景變幻。這首歌曲,是張永忠對故鄉文化敬仰的最好體現,也是他對于傳統國學深入研究的成果展現。
《孔子》則是張永忠對儒家文化至高無上的智慧和品格的頌揚。張永忠在深入研究儒釋道及莊子文化后,對孔子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領悟。他在《孔子》這首歌中,將孔子的智慧和品格融入音樂之中,使得這首歌曲不僅具有深沉的歷史厚重感,更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和憧憬。
從非遺傳承的歷史責任來看,剪紙選擇了張永忠;從藝術的相通性來看,張永忠選擇了剪紙和音樂,張永忠是一個富于幻想的人,他用剪紙、詩詞和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創作的歌曲不僅廣為傳唱,更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剪紙藝術融入進當代的生活之中,駕馭著這項古老的技藝奔向未來。祝福他的藝術之路,越走越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