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醫學人 物周刊】原創,如需轉載請添加文末微信。
全文1298字,閱讀時長約4分鐘。
資深媒體人、毒舌電影合伙人 趙錚
春節將近,當人們正沉浸在迎接新年的喜悅氛圍中時,“心梗”的悲劇卻再次上演。近日,資深媒體人、毒舌電影合伙人趙錚因突發心梗,醫治無效去世。心梗這一冷血無聲的殺手,猶如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提醒著大家切勿透支身體。
文 | 人物君
在國內,每年心梗導致的死亡人數高達約250萬,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的七成左右。而近年來心梗更是呈現年輕化趨勢,工作生活的高壓、情緒沖動、不健康飲食等,導致年輕心梗患者的群體逐漸擴大,尤其對于長期作息不規律的媒體人,心梗這柄“達摩克利斯之劍”更是隨時可能落下。
有別于老年群體,年輕人的心梗發作更多的為突發事故。可能在發病前幾天無任何癥狀,就在覺得自己還可以肆意揮霍青春的時候,轟然倒下。
北京某大型三甲醫院心內科專家對此解釋道,老年人心梗通常是由于血管重度狹窄(狹窄程度80%以上)引發的,病情有個逐步進展的過程,加上老年人對于一些癥狀的警覺,能及早去醫院檢查救治;而對于年輕群體,其血管狹窄程度可能只有30%-40%,只是為普通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這些年輕患者的心梗發生很多時候是由于血管斑塊破裂后的急性血栓栓塞導致。
此外,心梗的發生與多重因素相關,從內因上看,有冠心病家族史以及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是心梗的易發人群。同時,長期熬夜、暴飲暴食、大量吸煙、久坐以及精神壓力等,都是引發心梗的危險因素。總之,我們所能想到的不良生活方式都與心梗的發生有著脫不開的干系,
心梗的發生很突然,但也并非毫無征兆,部份患者在發病前數日會出現乏力、心悸、氣短、煩躁、心前區疼痛等冠心病的典型癥狀。一旦發生心梗,最好的方法是撥打120,緊急送往醫院救治。
“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
心梗發生時越早展開急救,挽救心肌的可能性越大。在心梗搶救中,最常說的是“兩個120”——“盡快撥打120急救電話;在120分鐘內盡快開通血管。”
120分鐘是心梗搶救的黃金兩小時,在這個時間內及時疏通血管,患者的心功能和生存周期都能得到很好的獲益。120分鐘之后,發病部位的心肌已經徹底壞死,并且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
心肌細胞不同于人體其他部位的細胞,其不具備再生性,心肌壞死的部位會被瘢痕所取代,而瘢痕是沒有收縮功能的。因此,心肌損傷越多,心臟收縮功能越差,之后往心衰發展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心衰出現的時間也會更早,病情更重。
也就是說,心梗救治的時間越早,保存的心肌就越多,病情往終末期發展的可能性越小。
中國科學院院士、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教授此前在接受《醫學人物》周刊專訪時表示,急性心肌梗死搶救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輸贏是生命的去留。
近年來,隨著中國胸痛中心體系建設在全國范圍的鋪開,搭建起了心血管緊急救治的綠色通道,讓醫生能在黃金時間窗為患者提供及時的救治,從而極大程度減少了患者因送治不及時而死亡的悲劇。
而更為關鍵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遠離不良的生活習慣,為了年輕生命更好的綻放。
責編 | 嘉 莉
校對 | 蘇 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