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無數繞著太陽以外恒星運轉的行星,它們大小不同,與所繞轉的恒星軌道距離不同,最近的也距離我們數萬億英里遠,即使其中最大的行星在高性能望遠鏡的視野中也就是個模糊的斑塊。
但如果這些行星中有一個大小與地球相似,并且距離它的恒星不遠不近,它可能是巖石的,并且溫暖到足以孕育海洋,甚至生命,而天文學家在尋找這些潛在的宜居行星,他們的眼界不斷放大,拓寬!
這些遙遠的世界中,是否有一處擁有構成生命的元素,甚至生命和文明呢?我們在宇宙中是否是孤獨的呢?
當無數人都有這樣的疑問時,也許我們應該先提出另外一個問題:我們應該去尋找地外文明嗎?如果我們真的在那些遙遠的世界里發現了生命跡象,我們是否應該嘗試與那里的生物接觸?
40年前,NASA認為答案是肯定的。旅行者1號和2號于1977年發射,去探索太陽系中的巨行星。每個航天器都攜帶有鍍金盤,類似于時間膠囊,攜帶了有關人類文明史的線索和信息,鍍金銅盤的內容由美國天文學會和作家卡爾-薩根所組成的委員會選定,包括100多張圖片,一系列來自大自然的聲音,海浪聲,雷鳴聲,鳥叫聲等等。
同時還記錄有來自許多不同時期和文化的音樂,用55種語言問候,以及來自美國總統和聯合國秘書長的留言。上面還包括一張地圖,每張鍍金檔案都根據14顆脈沖星展示了太陽系的位置,它們精確且獨特的頻率是智能的證明,地外生命可以據此找到地球。
許多年后,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說,將地球的路標透露給外星人是個大失誤,霍金認為地外生命很可能不比細菌復雜,但他警告說,如果先進的外星物種造訪地球,那將是一場類似哥倫布登陸美洲的大災難。
如今鍍金檔案還在繼續它們的旅程,1990年,兩個個旅行者飛行器飛過了冥王星軌道,旅行者1號于2012年進入星際空間,將在4萬年內抵達最近的恒星系統。
如果任何一個航天器被地外生命所發現,他們就有可能破譯鍍金檔案的線索,并在將來某一天來到我們的地球,尤其是在他們是一種技術更為先進的文明的情況下,他們可能懷抱善意,那么我們可以希冀人類有一天可以做到星際旅行。
但如果他們懷有惡意,搜尋地外生命就可能讓我們墜入無底深淵,我們很可能對于所發現的第一種生命體的進化階段,感覺能力,特征或意圖一無所知。因此拓寬眼界是一種冒險,我們在拿生命冒險。
但也許不去尋找的風險會更大,因為這否定了塑成人類的開拓者精神,同時我們人類不主動尋地外生命,不代表地外生命不會主動找上門來,一旦他們主動找上門來,結果可能會更無法預料。
我們人類天生就對世界和宇宙懷抱好奇,追逐這種好奇是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也許還有再推進科學前沿的空間,前提是讓我們的熱情與另一種人類最寶貴的資產共舞,那就是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