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影便移長至日,梅花先趁小寒開。
古人的浪漫,讓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望塵莫及。這段時間,哈爾濱爆火,各地文旅為了宣傳自己的家鄉,為了流量,使出渾身解數。忙碌的人們,更習慣于刷短視頻,很少有人能沉下心來,讀一本書。記憶深處的書香,不知何時淡出了人們的生活。
回想兩千五百多年前,周朝的百姓,民風淳樸,他們一邊田間勞動,一邊唱著民謠。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從南到北,從西到東的民謠,也各有不同。當時的朝廷,派出專門的采詩官,搖著銅鈴,走入鄉間,一邊傾聽,一邊默默記錄。
時光的流逝,因為留存的詩詞而有了印記;古人的浪漫,也因此得以延續,慰藉人心。如今的我們,冬有暖氣,夏有空調,長居室內的人們,甚至于忽略了季節更替。
沒有現代科技的古代,人們將初生蘆葦莖中的薄膜制成灰,裝在十二樂律的玉管內。十二律中六個奇數為陽,稱為六律,即黃鐘、太蔟、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六個偶數為陰,稱為六呂,即大呂、夾鐘、中呂、林鐘 、南呂、應鐘。
一年十二月,在這十二樂律中均有相對應的位置。每當相應月份的節氣來臨,對應律管里的灰就自動飛出來。葭管飛灰,在唐代詩人杜甫的筆下有著精彩的描繪: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
黃鐘律和冬至相應,宋代女詩人朱淑真的筆下,黃鐘應律好風催,陰伏陽升淑氣回。黃鐘律在第六管,最長,接觸地中陽氣最早。最為奇妙的是,冬至之前,灰飛向下;冬至后,灰飛向上。正所謂冬至一陽生,陽氣舒展。古人因此稱之為“飛灰侯氣法”。
從《詩經》到唐詩、宋詞,萬物皆可入詩。古人的浪漫,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花,作為大自然的精華,是歷代文人的最愛。愛美、追求美的古人,將二十四種花賦予新的使命。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位節氣,每年一月五日左右到來。小寒標志著冬季的開始,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
從小寒到谷雨的八個節氣,每個節氣分為三候,每候對應一種花,始于梅花、終于楝花,稱為二十四番花信風,每一番花信風都有其獨特的寓意和象征。小寒花信風,指的是從小寒節氣開始,每五天為一候,每一候對應一種花信。
南宋胡仔《漁隱從話后集》卷一七引北宋孫宗鑒《東皋雜錄》記載:“江南自初春至初夏,有二十四風信。梅花風最先,楝花風最后。”
南北朝時南朝梁代宗懔在《荊楚歲時記》中寫道,“江南自初春至初夏,五日一番風候,謂之‘花信風’。梅花風最先,楝花風最后,凡二十四番,以為寒絕。”《紅樓夢》中說,開到荼靡花事了。等到荼蘼、楝花開盡,春天退場,便是夏日光陰了。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薔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返。逝去的光陰,因為這些充滿生命力的花兒,變得溫暖馨香。從嚴冬到暮春,二十四種花次第開放,讓這個世界變得精彩紛呈。
一千里色江南岸,二十四般花信風。北宋詞人晏幾道,在《清平樂·煙輕雨小》一詞中,以一夜紅梅先老,感慨春光短暫,也從側面說明了二十四番花信風,以梅花風最先。其父親晏殊,留有殘句:春寒欲盡復未盡,二十四番花信風,耐人回味。
《清平樂·煙輕雨小》 北宋 晏幾道
煙輕雨小,紫陌香塵少。謝客池塘生綠草,一夜紅梅先老。
旋題羅帶新詩,重尋楊柳佳期。強半春寒去后,幾番花信來時。
最先開放于小寒時節的梅花,因其不畏嚴寒,傲然開放,被歷代詩人喜愛。山意沖寒欲放梅,杜甫筆下的臘梅,沖破寒意,傲然開放。文武雙全的陸游,一生愛國,至死不忘收復中原。他的臨終囑托,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望告乃翁,感人肺腑。年輕時的他,意氣風發,人誤許,詩情將略,一時才氣超然。
未能得到重用的陸游,退居故鄉山陰,歸園田居。在七十八歲那年的冬天,他寫了兩首梅花絕句,以梅花的高潔隱喻自己的不媚俗。陸游酷愛梅花,他希望自己的身影可以變換萬千,陪伴每一株梅樹: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
梅花絕句 其一 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
梅花絕句 其二 陸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
自稱梅花屋主的王冕,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畫梅。他筆下的白梅,有著君子一樣的品格: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山茶生長在山谷之間,山茶的花瓣層層疊疊,紅色的山茶花,熱情似火,白色的山茶花,潔白如雪。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曾寫一首白山茶七律,詩中的白山茶,純真無暇。
以白山茶寄吳仲庶見貺佳篇依韻和酬,
曾鞏〔宋代〕
山茶純白是天真,筠籠封題摘尚新。
秀色未饒三谷雪,清香先得五峰春。
瓊花散漫情終蕩,玉蕊蕭條跡更塵。
遠寄一枝隨驛使,欲分芳種恨無因。
宋代詩人俞國寶筆下的山茶花,冰清玉潔,不同凡俗:玉潔冰寒自一家,地偏驚此對山花。
歸來不負西游眼,曾識人間未見花。
山茶孕奇質,綠葉凝深濃。往往開紅花,偏在白雪中。明代歸有光筆下的紅山茶,凌寒怒放,雖具富貴姿,而非妖冶容。歲寒無后凋,亦自當春風。山茶既有梅花的品格,更有伯、叔齊的氣節:吾將定花品,以此擬三公。梅君特而潔,乃與夷叔同。
明代詩人楊慎筆下的山茶花,斗雪而開,傲然獨立:綠葉紅英斗雪開,黃蜂粉蝶不曾來。海邊珠樹無顏色,羞把瓊枝照玉臺。
邵伯梵行寺的紅山茶,在蘇軾筆下傲雪怒放:山茶相對花誰栽,細雨無人我獨來。
說似與君君不見,爛紅如火雪中開。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筆下的山茶花,耐得住嚴寒,經得住風雨:東園三日雨兼風,桃李飄零掃地空。惟有山茶偏耐久,綠叢又放數枝紅。
水仙的花語是純潔、高雅和清新,在古詩中,水仙以其超脫塵世、高潔脫俗的形象,成為詩人抒發情感、寄托志向的載體。黃庭堅筆下的水仙花,花瓣如絲如緞,潔白無瑕,宛如凌波仙子: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
宋代詩人高觀國筆下的水仙花,亭亭玉立,身披薄薄輕紗、無盛嬌羞,娉娉裊裊如仙子。水仙花開,一片幽香,連蘭花和梅花都要為之沉醉。
小結:
古人的浪漫情懷,在詩詞中盡顯。二十四番花信風,是時光的印記,傳統的延續。小寒時節,梅花傲然開放,山茶與水仙凌寒綻放,在這寒冷的冬天,她們互相陪伴,再不孤單。她們以最美的姿態,迎接春天。
梅花,是冬天的信使,更是古人筆下高潔、清雅的象征;山茶花,生長在山谷之間,花瓣層層疊疊,紅如烈火,潔白似雪。山茶花以其獨特的風姿,贏得了詩人們的贊美。曾鞏曾寫白山茶七律,贊美其純真無暇;蘇軾則以“山茶相對花誰栽”的詩句,描繪山茶花的嬌艷。
水仙花,以其超脫塵世、高潔脫俗的形象,成為詩人抒發情感、寄托志向的載體。黃庭堅筆下的水仙花,花瓣如絲如緞,潔白無瑕;高觀國則以“水仙花開一片幽香”的詩句,贊美水仙的清新脫俗。
這個冬天,梅花、山茶和水仙以其獨特的美麗,給我們帶來溫暖。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們不妨體會花信風的浪漫,感受冬日里花開的溫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