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8月16日,一個名年輕人來到了紐約股票交易大廳的,他一定要著急著把自己手里的股票都賣掉。
因為在昨天,8月15日晚,尼克松總統在電視上,告訴全世界。
美國不再遵守美元兌換黃金的承諾。
年輕人想:這種對承諾的背信棄義發生了,估計美國整個市場要崩潰掉。
結果,當天股市大漲,接下來的幾個月,股票指數漲了接近25%。
你用好壞、用善惡、用道德做評價,就無法理解,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明明違約,反而漲了?
但這個年輕人,后來懂了,還成了投資大師之一。
他的名字叫,瑞?達利歐。
我之前說過,普通人家的孩子,讀過很多書的,也基本要到30多歲,才逐漸開悟,認識世界真正的規則。
大部分人一輩子都沒有建立自己的世界觀,稀里糊涂的過了一生。
這樣的價值觀,是從封建時代,農耕社會,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最佳生存策略。
從這種樸素的,符合人類先天直覺的,進化到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商業觀,需要有兩次蛻變。
如果你和這位年輕人,有一樣的樸素的認知,這篇文章值得你好好閱讀收藏。
第一次認知的蛻變,是對貨幣與財富的理解。
我們從原始社會的財富觀說起。
四萬年前,你祖先打獵回來,今天運氣特別好,殺死了一只鹿。
你的祖先,當然自己先大快朵頤一頓。
然后呢,然后給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吃到飽吃到撐,像你剛開始吃自助的時候一樣。
再然后呢?還剩下怎么辦?
你丟了怪可惜的,但不丟的話,過幾天又臭了,沒法吃了。
所以你的祖先,就想到把剩下的鹿肉,分給一起打獵,一起在山洞里生活的小伙伴。
大家一起吃肉,一起圍著篝火跳舞,還增進了感情。
沒有財富積累的觀念,所有的獵物當場瓜分。
這就是原始社會的財富觀。
直到今天,有一些地區,還保留著上古遺傳下來的痕跡。
2015年,我到云南一家企業做項目的時候,年底,公司總經理,熱情邀請項目組,一起去吃殺豬飯。
一大群人,也不知道認識還是不認識,大致就是幾個兄弟單位的,坐在一個廠房里面,幾十上百桌就開始吃。
去查百度,把這種吃殺豬飯的習俗,歸結于云南人的淳樸熱情好客。
但后來多方研究,其實是因為,腌制肉類的方法,沒有在云南,全面鋪開。
所以,年底殺一頭豬,請全村人去吃,大家輪流吃大鍋飯的形式,今年吃你家,明年吃他家,誰也不虧。
你看,還是利益視角,更能接近真相。
說回來,為什么要研究4萬年以前的財富觀?
有一本書叫進化心理學,說今天人類為什么有那么多奇葩的舉動和想法?
因為雖然已經步入21世紀,科技高度發達,但人類大腦進化,并沒有跟上技術的發展。
很多反應思考的機制,和4萬年前沒有什么區別。
所以我們很多的思考機制,潛意識,擇偶策略,財富觀等等。
都是4萬年以前,生火打獵時期留下來的。
因為開始用火,開始吃熟肉,大腦狠狠的進化了一波,自此之后,再沒有大的變化,硬件架構基本定型。
我跟你講這個,是想表達什么意思?
我們大腦,對于財富的原始理解是簡單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今天打獵今天吃有了,上頓沒下頓。
多了就分掉,少了就餓肚子;連續餓幾天肚子,大概率就嗝屁了。
原始人,死亡率高是有原因的。
最早的周期,是以食物的供給為階段,以人類生命的爆倉為代價,而形成的。
財富的產生
什么時候開始,人類熨平了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周期?
社會的進步,永遠源于生產力的發展。
人類馴化了水稻、小麥和玉米,食物和能量供應變得連續而可控。
相應的,以節氣、年歲為節點的各類歷法,也誕生在全世界各地。
節氣,就是農業時代的天道。
什么時候該播種,什么時候該收割,你不遵循這個規律,這一年就要過得很困難。
從運氣主導的狩獵經濟,變成勞動主導的農業經濟形態。
在這個經濟形態里,除開天時的影響外,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是勞動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多余的糧食、布匹,各種財富,也開始以貨幣的形式交換起來。
雖然官方有金、銀、錢幣,但前2者基本是稀有的貴金屬。
真正流通得多的,是錢幣。
錢幣的錨定物,是糧食。
補充: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我黨在華東解放區發行的“北海幣”和“山東幣”,就通過“糧本位”,建立了當時全中國最穩定的貨幣體系。圖為“北海幣”。
從無產到糧食,財富產生了一次升維膨脹。
在狩獵經濟,以物易物的時候,如果食物不好保存,就要分給其他人。
后來有了農業,有了糧食,保存的時間更長,財富有了錨。
陶淵明當年的俸祿是,月錢2500,米15斛,一斛為十斗,剛好日薪就是83文錢,5斗米。
你看,古代因為錢幣價值不穩定,朝廷官員,最核心的那批人,收入是有對沖的,一半發錢,一半發米。
所以陶淵明一邊嫌棄給“氣節”的定價太低,一邊作為讀書人,又不想沾染太多銅臭味,所以會怒筆寫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詩句。
如果換個說法,不為83文錢折腰,那就是另一種感覺。
從狩獵經濟,沒有貨幣,沒有錨定物,食物直接分了,以物易物。
到農耕經濟,產生了財富的概念,用糧食來錨定貨幣價值。
我有個客戶,之前是做木材、預制板加工的,他說上世紀90年代,家里是第一批開加工廠的。
過去,預制板是供不應求,看著機器開動,一張張預制板生產出來,有一種開動了印鈔機的即視感。
農業經濟,農民看到沉甸甸的麥穗抽芽、結穗,大概也會產生,收獲沉甸甸錢幣的感覺。
和實物、和生產力綁定,然后再與貴金屬“金銀”做交換媒介,產生流通和價值交換。
金銀
剛開始,人們用貝殼處理計價問題,避免以物易物的低效。
但很快,發現貝殼這玩意兒很多,所以放棄了貝殼,用了金銀這種不易變質、更加稀有的金屬,作為媒介。
金銀因為稀缺,所以同時存在兩種屬性,第一種是本身的價值,是一種商品屬性。
第二種是作為一般等價物交易流通,是貨幣屬性。
有了金銀,可以把多余的生產力,換成財富,儲存起來。
而隨著生產力的增加,人們發現,大量財富的情況下,金銀也不適合長途運輸。
這是在龍門鏢局、虎頭鏢局、各類鏢局收費越來越貴,還總是被梁山綠林劫鏢的情況下。
智取生辰綱這事兒,放在社會秩序的角度來看,就是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吃著火鍋唱著歌,就被麻匪給截了。
所以,能不能有一種東西,更方便一點?
幾個大家族商量,說,你們把錢放在我們這里,統一保管,給你們一個欠條。
這個欠條拿去買東西,無論是誰,拿著欠條到我們這里來,都能換等額的實物金銀。
所以,最早在北宋時期,有了交子,一開始用來代替銅幣,開創了民間金融的先河。
和金銀這種稀有的硬通貨相比,交子、銀票這種欠條,制作起來,實在是太方便了。
理論上,存進去多少實物貨幣,就發行多少交子銀票。
但這銀號也不是公益機構,他們賺什么錢呢?
有一種明著搶的方法,是百姓把碎銀送到官府交稅,打成銀錠的時候,不是送進去多少算多少,而是有火耗的說法。
這是明稅。
但這種明搶感知太明顯,容易引起不穩定,所以銀號用的是更加隱蔽的方法。
就是把吸收進來的錢,再放貸出去,賺差價。
點石成金來錢實在太快了,這必然會導致欠條的超發。
同時,不管是否超發,只要有這樣的商業模式,必然會造成存留的錢,和發出去的欠條不一致,如果都來擠兌,肯定還不上。
這是商業結構決定的必然結果。
所以,這個游戲能撐多久,其實取決于,有多強的信任。
這樣,全世界最后不約而同的演變為,以國家為單位,發行主權貨幣。
過去的金本位,理論上不允許超發貨幣。因為你每發行的一塊錢貨幣,背后都要有等額的金銀作為支撐,不然國家信用就破產了。
美國近100年來,最大的兩次金融層面的改革,
第一次,是把美元推向了全世界,成為全球流通貨幣;
第二次,是美元黃金脫鉤,變成純信用貨幣。
剛開始,以冠絕全球的生產力為基礎,以兩次世界大戰為契機,美國獲取了全世界75%的黃金儲備。
以壓倒性的黃金儲備為錨,美國推動達成了“布雷頓森林體系”。
內容很多,簡單說一下,就是美元和黃金掛鉤,其它國家貨幣和美元掛鉤。
就是強行,在金銀這種天然的世界貨幣中間,插入了美元。
從以物易物,到以物換錢,錢再換物,插入了一種叫一般等價物的東西。
這種一般等價物的出現,財富的定義被擴大了,很多人儲存了黃金,但是不用,這就把生產力存了起來。
而美國利用自己的黃金儲備,和軍事實力,使得美元成為能像黃金一樣儲存起來的一般等價物。
所以美元又有美金之稱。
你讀完前面的內容,應該知道,任何一個金本位的貨幣,最終的結果就是信用破滅。
因為一定會超發。
所以,在1975年,當意大利拿著美金去換最后一筆大額黃金不久,尼克松總統宣布,凍結了美元和黃金的兌換,并且啟動匯率浮動。
但,發生了明面的違約事件,為什么不是貨幣貶值、通貨膨脹、惡性循環、美元破產,而是股市樓市大漲,欣欣向榮呢?
后來,達里奧研究歷史的時候發現,不僅和金融本身有關,也和ZZ權力有關。
而強力ZZ讓信用不會直接破產,而貨幣超發又造成黃金儲備,也就是背后代表的生產力不足。
會產生什么結果?
仔細想想看。
對,超發的錢,會涌進商品市場,炒高商品價格。
這部分錢,如果涌入股市、樓市,就會炒高相應資產的價格。
如果涌入食品、生活用品、衣食住行,就會讓CPI暴漲。
本質上是因為,上面所說的,貨幣數量>商品+服務數量。
對,就是長期來看,貨幣永遠會超發,你手里的錢永遠會貶值。
怎么辦?
唯一的辦法,就是和決策者站在一起,他和他們同進退。
這就有了對財富認知的第二次進化。
第二次進化是,對信用和負債的理解。
現代社會的經濟,是負債驅動的。
我出生于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體制內的職工,從家庭傳承下來,對債務、貨幣、經濟體系的理解,是這樣的。
- 債務是不好的,欠債是一種羞恥的表現。
- 做人要看自己的本事,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
- 債務只是資源不足時迫不得已的周轉手段。
這個觀念,會使很多人,一輩子沉迷在打工賺錢,靠出賣時間和勞動力的陷阱里,無法自拔。
這種價值觀的第一次松動,一般出現在,一個人開始買第一套商品房的時候。
家里也是這樣。
十多年前,因為買房,第一次接觸了債務。
因為在傳統行業,全家的收入大概幾千塊錢/月,還要負擔我讀書、生活的費用,50來歲的兩個中年人,開始討論要不要在長沙買商品房。
原因很簡單,如果買房,要背上幾十年的債務,未來如何,根本不確定。
尤其是首付,還要吞噬掉過去幾十年的存款,原本不寬裕的家庭,如果遭遇變故,可能雪上加霜。
最終背著我商量的結果是,買房,但買剛需房。
同時,為了減少債務總額,拒絕30年貸款,咬咬牙,20年還清。
20年以后,回過頭來看這事,這是兩個老人家,這輩子除了養娃以外,最成功的一筆投資。
幫兩個到退休月薪還沒過萬的人,賺到了百萬以上的錢。
帶著杠桿,ALL IN,踩中了20年房地產的風口,獲得了財富的多倍增長。
借債、投資、資產增值、這種靠勞動、靠工資以外的收入方式,第一次像畫卷般打開了新世界的一角。
這一角的基本原理是,長期來看,通過債務,購置優質資產,獲取超額收益。
很多人第一次接觸這個觀點的時候,都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消化、理解。
我給你簡單說一下,這里面的邏輯。
1、前面我們講了,拉長時間來看,貨幣超發是必然的趨勢。這就造成,貨幣對商品和服務的購買力,是持續下降的。
而你反過來想,逆向思考一下,如果你貨幣持有量是負的,那么損失是不是也會越來越小?
2、為了維護穩定,必須控制通貨膨脹,使得多余的貨幣進入資產的蓄水池,從而炒高資產價格。
3、優質的資產,本身是能產生現金流的。
1、2、3點相加,就實現了,長期來看,賺取債務稀釋的收益,獲得資產升值的收益,獲得資產產生現金流的收益。
一魚三吃,穩定跑贏通脹,實現財富增值。
如果沒看懂,靜下心來,再多看幾遍。
對大部分靠生產賺錢的人來說,這,是更高維的財富觀。
我第一次開始想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興奮得一晚上沒睡著覺。
像走進俠客島的石破天,過去各種事,各種有關金融、財富、歷史的故事,像小人活了一樣,在我頭腦里動了起來。
財富從原始時代的獵物,膨脹成今天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一團亂麻般的資產,然后通過這一個小小的針孔,又重新梳理成了一條細線,變得穩定又清晰。
同時,我也清晰的理解了,我們以前被灌輸的那一套觀念。
存錢是好的,節儉是美德,欠錢是可恥的……
是在物價穩定,通貨緊縮,貨幣長期不超發的情況下,最有利的財富價值觀。
而美國人負債累累,去超市都刷信用卡,多數人渾身上下拿不出400美元來,不是因為他們傻,他們浪,他們沒腦子。
而是他們提前進入了現代經濟,他們在做他們生存的大環境下,最有利的財富決策。
周期
我們過去20年,正處于新舊兩種價值觀的沖突之下。
一方面,一些人看到資產的價格不斷在上漲,又由于長期的關系,害怕負債,不敢負債。
從而錯過了資產上漲的機會,沒有跟上財富增值的步伐。
另一方面,一些人嘗到了甜頭,開始瘋狂的上杠桿、增加負債,停不下擴張的步伐,導致資產質量越來越差,最終財富破滅。
這樣的例子,在過去的兩年,見得太多太多。
這輪泡沫的破滅,多和杠桿過高、生產力跟不上相關。
美國的股,中國的房,日本的債,是世界上最堅固的幾大泡沫,但只要是泡沫,就有破滅的一天。
什么是堅實的負債?
借出來的錢,通過和其他生產要素的配置,最終產生的更大的生產力。
讓超發的貨幣,和逐漸增長的生產力相匹配。
這就是為什么2021年的時候,包括高盛在內的所有機構,都認為美國會陷入一場衰退。
而23年美國不僅扛過去了,而且經濟各項指標都生猛無比。
這里面當然有舵手操控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關鍵的節骨眼上,人工智能爆發了。
人工智能爆發,對生產力的想象力,不是乘以一個系數,而是顛覆和創造一個新世界的水平。
就像第一次工業革命后的100年,人類生產力的進步,已經超過了人類歷史上所有時代的生產力總和。
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的100年,把這個數字又翻了上百倍。
生產力的提升,是財富增長的源動力。
這就像跑馬拉松,兩個人正咬緊牙關拼毅力的時候,突然來了一輛車,把其中一個人載上直沖終點線。
歷史的比賽是沒有規則的,成王敗寇,不論公平。
那你問,我們怎么辦?
既然技術上拼不過,似乎只能咬著牙,再苦一苦百姓,爭取扛過這一輪經濟下行的周期。
這是化債周期,大家覺得辛苦的根源。
所以,明白了嗎?你所做的一切努力,上面都有一根根看不見的吸管,在吸取你的價值。
擺脫這一切枷鎖,不是靠多加班、多努力、多學知識,線性成長。
而是要通過躍遷。
躍遷的意義在于,占領更好的生態位,搭建更好的收入結構。
收入越高級,人就會越自由。
創業,用勞動力杠桿是一個,但創業之難,九死一生。
買房、炒股、低買高賣,那些都是術,可能賺錢,但礙于信息差,和賭博沒區別。
只有真正的投資,讓優質的資產、優秀的企業、具有生產力的要素,為你打工。
你才能獲得生態位意義上的躍遷。
這才是巴菲特所說的,厚厚的雪,長長的坡。
是讓你和時間做朋友的秘密,也是讓你變得自由、平和的真正原因。
而這一切需要的,僅僅是你真正的認知而已。
僅憑智慧取財富,這是對去年剛剛過世的,芒格先生最高的贊譽。
希望,那也是對你的贊譽。
P.S.關于人生躍遷的底層邏輯,系統方法論,我已經寫在前面的系列文章,《萬叔論階級躍遷與認知》里了,這里給你整理出來,需要自取:
階級躍遷,我們被什么力量困住,纏在原地?
知識星球里,有1500+個熱氣騰騰,渴望階級躍遷的家伙,在一起分享著躍遷路上的困惑、心得、體會,歡迎一起加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