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地球真實的年齡,沒有比測量鈾原子更好的辦法了,只要知道巖石中鈾衰變成鉛的比率,就可以計算出巖石存在了多久。但有個問題,形成之初的那些巖石都已不復存在,或被壓碎了,或被融化了,或者被重塑了。
有個辦法可以計算出鉛的最初數量,天賜的禮物,那就是隕石!亞利桑那大坑的隕石很理想,隕石中鉛的含量與地球形成時的完全一樣。既然知道了鈾衰變的固定比率,就可以知道這塊隕石的年齡,和地球的年齡一樣。只要測量隕石中的鉛就行了!
一位在芝加哥大學名叫哈里森布朗的科學家在1947年首次掌握了這個方法,他選擇了一位研究生來實際操作,克萊爾-彼得森。當時彼得森怎么也不會想到這個作業會改變他的一生,還有這個世界!表面上只是單純的科學研究,結果卻不簡單。
彼得森是愛德華舟一位郵遞員的兒子,天性叛逆,學校表現一般,但他卻是天生的科學家。一位名叫哈里森布朗的地址學家交給彼得森一項看似簡單的科學作業,但事實上彼得森所做的是一項科學史上了不起的實驗。
當彼得森在測量鉆石微粒中的微量鉛時,另外一位名叫喬治迪爾頓的研究生也在測定鉆石中的鈾含量,彼得森只要對鉛含量做等精度測量就可以(保持測量條件不變)。迪爾頓的結果每次都一樣,但是彼得森測量相同微粒的鉛含量的結果卻差別很大,這似乎沒有道理。
有可能是因為以前含鉛實驗污染了實驗室嗎?或許是自然界中高含量的鉛影響了實驗結果,彼得森用盡了辦法清楚實驗室的鉛,之后測量出的鉛含量還是超出了100倍,他已經花費了2年多的時間。
彼得森意識到他必須用酸來煮容器和工具,并且提純化學原料,以進一步的降低實驗室中的鉛。但是無論彼得森怎樣擦洗消毒都不解決問題,他必須從頭開始設計建造他自己的實驗室。哈里森布朗轉去位于帕薩迪納的加州理工學院時機會出現了,他邀請彼得森同行。
彼得森當時在這個項目上已經花費了6年時間,堅持不懈地找到并消滅了許多儀器,消滅造成影響的鉛的源頭,他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超級潔凈室,他終于可以測量出巖石中鉛的確切含量,巖石的年代已經確定了,彼得森終于可以利用這塊鐵隕石找出地球的年齡
他將隕石樣本帶到阿貢國家實驗室,在那里,世界上最精確的質譜儀剛剛投入使用,質譜儀利用磁場將樣本中的元素分離,從而使得各種元素可以被量化,這就是解開地球真實年齡之謎的最后一環。
杜絕了樣本被外界的鉛污染后,彼得森終于可以測量樣本中的鉛和鈾的含量了,并且測定它形成的年代了,地球的真實年齡。感謝所有做出過貢獻的科學家們,感謝地質學家們!地球的年齡是45億歲!
相信我們很多人小時候的夢想都是長大后成為科學家,但如今的你還想這樣嗎?或許你更想成為富翁或明星。這本身并沒有什么錯,但不得不承認,整個社會大環境下,科學家們受到的關注度和得到的回報與娛樂明星相比差的太多,他們付出了畢生精力為了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但得到的回報甚至不如三線明星!科技永遠是第一生產力,沒有這方面的強大,我們偉大的祖國永遠不能成為真正的強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