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1350名開國少將中,謝振華無疑是一位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的一生金戈鐵馬,從革命戰爭年代到和平時期,都身居要職,功勛卓著。人們在說起他因一念之差,和上將軍銜失之交臂的事情時,總是既嘆惋,又欽佩。
謝振華1916年出生于江西省崇義縣的一個貧困家庭,崇義縣是有名的革命老區,在革命年代,從這個縣里走出了一位開國中將(黃志勇)和三位開國少將(謝振華、余光茂、興中)。
謝振華參加革命的經歷比較特殊,他是在他父親的指引下參加共產黨的。當時大革命失敗,謝振華的父親不顧危險,毅然入黨,不久后,13歲的謝振華也投身到了農民運動的洪流中。
1930年,謝振華的父親被殺害,謝振華隨后參加紅軍,成了紅三軍團的一名戰士。
謝振華晚年常說,自己家人死的早,他是在黨的培養下成長起來的。入伍后不久,組織就安排謝振華到政工干部訓練隊接受培訓,后來又進入紅軍大學學習,親耳聆聽過毛主席、周總理、朱老總、李德等人的軍事、政治課。
1934年,謝振華從紅軍大學畢業后,回到紅三軍團5師13團擔任政委,他當時剛到18歲,是紅一方面軍最年輕的團政委。后來成為開國上將的楊勇、張愛萍、蘇振華、王平等人,這時也在紅三軍團當團政委。
隨后,謝振華率領13團參加了湘江、婁山關、遵義等戰役。到遵義后,紅軍因為減員嚴重,進行了全軍縮編,謝振華改任營指導員。
再后來,他又因為忠誠可靠,能力出色,被調到政治保衛部門工作,歷任3軍團政治保衛局執行科長、紅一方面軍政治保衛局第二科長等職。
離開一線部隊,對謝振華來說無疑是遺憾的,但能到政治保衛部門工作,則充分體現了組織對他的高度信任。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謝振華奉命到晉西擴軍,并成功地征來了1000多人。八路軍總部決定給將總部的警衛營也給謝振華,讓他組建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并由謝振華擔任團政委。
當時八路軍剛剛經歷整編,全軍也就3個主力師,15個左右的正規團。之前的很多軍長師長,后來的很多開國上將,在這個時候也只能當團長,而21歲的謝振華則和他們平起平坐,擔任團政委,可見組織對他的認可和信任。
1940年6月,中央派謝振華率領100多名干部離開延安,去山東支援根據地的工作,謝振華在途經皖北的時候,遇到了自己在紅三軍團的老首長黃克誠,兩人都非常高興。在黃克誠的建議下,謝振華給中央寫了報告,申請留在黃克誠的部隊工作,并很快獲得了批準。
當時黃克誠的部隊剛剛南下,還沒有站住腳,謝振華被任命為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奉命到江蘇阜寧創建根據地,他從縣大隊隊長干起,一路招兵買馬,把部隊擴充到了幾千人。
1941年皖南事變后,黃克誠的部隊改編為新四軍第3師,謝振華的部隊則改編成了3師24團,他一人兼任團長和政委。
如果謝振華選擇去山東,可能他就不需要這樣從頭做起了,畢竟那里的形勢和前景更好。就這樣,謝振華從全面抗戰初期就是團級干部,到抗戰結束,他還是團級干部。這成了他在1955年只被授予開國少將的重要原因。
抗戰結束后,黃克誠率領3師主力挺進東北,謝振華則率部在華中留守,到1948年3月,華野蘇北兵團成立,謝振華先后擔任12縱副政委、副司令員和司令員。
華野12縱就是后來的三野30軍,謝振華為首任軍長。謝振華當上軍長的時候,也不過才33歲,相當于今天的90后,這讓他成為了當時全國最年輕的軍長之一。
1951年,謝振華在南京軍事學院擔任基本系主任,后來又進入戰役系當學員,經過6年的軍校磨礪,1957年7月,他從南京軍事學院畢業,此后歷任21軍軍長和69軍副軍長(軍長為董其武上將)。
49年就是軍長,到60年代反而成了副軍長,這樣特殊的履歷,在我軍各大首任軍長中也是絕無僅有獨一份。而且董其武將軍當時因為年事已高,主要以養病為主,所以69軍的工作實際上是由副軍長謝振華主持的。
對此,廖漢生將軍曾開玩笑對謝振華說:“你這就是‘吃驢子的料,干騾子的活’。”
67年,謝振華副軍長率領69軍到山西“支左”,統一指揮山西軍區和駐山西部隊的工作,一年后升任山西軍區司令員,后來又兼任了山西省委第一書記兼革委會主任,實際上成了山西黨政軍工作的一把手。
這個時期的謝振華,經受住了種種嚴格的考驗,沒有辜負黨和人民對他的重托。當時和謝振華一樣,率領部隊到一省工作的高級將領,大概有30多人。但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能重回軍隊,并且還能升任大軍區領導人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尤太忠,另一個就是謝振華。
1982年,謝振華被任命為昆明軍區政委,兼軍區黨委書記,開始了他人生的又一段新征程。當時的昆明軍區,雖然大戰已經結束,但小規模的熱戰卻還一直持續,所以謝振華的任務是非常特殊的。
1985年,中央軍委決定裁軍一百萬,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布置就是,將烏魯木齊、武漢、福州、昆明這4大軍區裁撤,合并如其它的軍區。
這個決定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謝振華咋一聽到也不理解,畢竟當時他們是全國唯一一個還有作戰任務的大軍區,但作為一位老革命家,謝振華很快便表態擁護中央的決定。
軍區政委當不成了,退下來之后,他到那里去工作呢?中央的領導同志就這個問題征詢了謝振華的意見,并建議他可以到軍事科學院當政委,他對軍校熟悉,這顯然是一個合理的安排。
從當時的情況看,百萬大裁軍后,全軍馬上就回恢復軍銜制,到時候,只要是留任大軍區正職敢為的開國將軍,理論上都會成為新一屆的上將。而一旦離開一線,就和軍銜無緣了。
回到軍科院領導工作,還是在一線,88年獲得上將軍銜基本上是板上釘釘,從個人的角度來看,這顯然是對謝振華最有利的選擇。
但是,作為一位革命老軍人,作為昆明軍區的政委和黨委書記,謝振華卻拒絕了這個建議,他選擇回到昆明軍區,搞好精簡整編的善后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崗。
謝振華對中央的同志說說:“還是把軍科院的位置讓給年輕的同志吧,讓我回到昆明軍區完成我的最后一段歷史使命。”后來,成都軍區原司令員被任命為軍科院政委,并在88年獲得了上將軍銜。
而謝振華將軍在處理完昆明軍區的善后工作后,了無遺憾地離開了他最熱愛的人民軍隊。
2011年8月3日,謝振華將軍在北京病逝,享年95歲。斯人已逝,但他高風亮節的品德,為國為民的情懷卻必將長留于世,激勵后人更好地前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