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一個“成功”的騙子都是“心理學大師”,為取得受害人信任,犯罪分子會想方設法抓住受害人貪財、恐懼、避險等心理,為受害者量身打造“劇本”騙取錢財。各類型的非法集資案、電信詐騙案等都普遍存在相似的犯罪邏輯,我們今天不談騙子的套路,我們自己為自己把把脈,看看自己是不是一個“易騙體制”。
什么人容易被騙?
1你是騙子最不喜歡的那類人嗎?
有一類人,騙子遇見就泄氣,不用干啥就能把騙子勸退。騙子們經驗豐富,知道這類人基本搞不定,畢竟騙子的時間也很“珍貴”,遇見也就自覺繞行了。先來看看你是這一類人嗎?
紅包都不要的——“給紅包?給紅包也不加微信!”此言一出,騙子就知道十有八九你已經看出問題來了,那他準備好的套話就會一句都不愿意再跟你說。
直接點破的——“騙人的吧?你是不是想騙我啊!”一語道破,直指核心,騙子不僅要轉頭就跑,而且還怕跑得慢被你抓。
會找幫手的——“我這兒有個明白人,我先讓他聽一聽你說的。”騙子一聽就知道你已經起了疑心,而且身邊也有明白人指點,多說無益,只能鎩羽而歸。
特別明白的——“你這邏輯上說不通。這么高的回報率不符合市場規律。”你比他還明白,你比他還邏輯清晰,你比他還了解市場和政策,那么騙子自然知道不是對手,三十六計走為上吧。
其實以上幾類人,正好是規避了騙子最愛利用的人們的心理弱點,比如,紅包不要也就是不貪小便宜,更不會貪財;會找幫手,說明兼聽則明,不封閉,愿意廣泛接受他人意見;特別明白,說明勤于思考和收集資料,對于新事物有相當的敏感性。所以,犯罪分子遇見他們,只會選擇敬而遠之。如果你沒有上述表現,那接著往下看,檢驗一下我們自己是否有以下心理活動。
2你有這些心理活動嗎?
臉皮薄,容忍騙子的“得寸進尺”——這是人的一種“認知協調”心理,自己的認知發生改變之后,或者接受了對方一個小要求后,往往為了避免給他人或自己產生前后不一致的印象,我們就會努力維持自己的這個“形象”,進而滿足別人的進一步更大的要求。騙子一頓“吹捧”,讓你都覺得自己撿了便宜、參與了大項目、是成功人士了,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掏更多錢、投更多資,遠比第一次掏錢需要克服的心理障礙小得多,半推半就也就跟著騙子的節奏走了。
傾向于遵守自己喊出的“口號”——在各類騙局的推介會、講演、沙龍上,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就是,大家一塊喊著“賺大錢”、“發大財”、“搞錢搞錢搞錢”,氣氛烘托下,自己也在很多人面前做出了“公開承諾”,表達了自己支持的態度,開始了自己的行動。一旦態度和行動出現了,我們的思想往往會為了這個“承諾”兒不自覺進一步支持態度和行動。而在這個封閉的群體內,這種效應會被無限放大,最終使人深陷其中。
跟權威、跟風、隨大流——覺得“專家”“權威”說的都假不了,覺得這么多人一塊干肯定沒問題。騙子最會利用這一點,不僅能打造高大上的各種推介會,還能請來各種站臺嘉賓,安排一堆托兒在你周圍,最夸張的是,一個群里幾十號人,就你一個是目標對象,其他人都是同伙。一旦我們自己容易犯這種毛病,那么在犯罪分子的精心布局下,想必就容易上當受騙。
膽小怕事息事寧人——一旦發現自己被騙,不是想爭取解決,爭取對抗不法分子,而是本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度,甚至還有想破財免災的想法。這就更增長了不法分子的“信心”,助長了他們肆無忌憚的態度,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即使行騙,也很可能受不到什么真正的制裁,而一旦得手就獲利頗豐,簡直就是低風險高收益,何樂而不為。那還不什么招數都往你身上用啊。
如果我們發現我們自己常常按以上心理對待這些問題,那么基本可以確定自己就是“易騙體質”了。因為這些心理弱點常常會使我們趨于貪圖小利、惰于思考、信息封閉、怯于否定。那么,你就是騙子最喜歡的一類人群。
3為何他們的攻擊如此“精準”?
一旦不法分子拿捏住了我們的心理弱點,便會針對弱點對我們展開攻擊,他們如何能做到精準攻擊呢?
多方獲取個人信息“對癥下藥”——不法分子團伙會利用社交平臺、聊天談話、以及非法渠道獲取個人信息,對詐騙對象進行“畫像”,再實施精準策略。如利用網購信息進行網購退款類詐騙、利用學校信息進行網貸注銷類詐騙、利用退休老人信息進行養老金詐騙等。信息越精準,越容易取得受害人的信任,也越容易得手。
撿受害人專業知識欠缺的漏洞——近幾年,經濟和金融領域的新事物層出不窮。我們各自的教育背景都有局限性,獲取信息也并不豐富,尤其老年人,甚至會有一些脫節。詐騙團伙利用受害人對這些新興、專業、熱點領域的了解不足,引誘受害人進行新興領域投資。
利用“黑產業鏈”提供支持——當前的各類詐騙,常常是團伙型作案,有固定的作案流程,有完備的話術培訓,甚至配備精通網絡技術的“黑客”和熟練拿捏被害人心理的“銷售”。作案工具也大為現金,智能群呼網關、GOIP等設備、遠程操控、機卡分離、隱藏行蹤等技術也大行其道。而其內部也是各司其職,分工明確。我們往往面對的并不是一個騙子,而是一個團體。
受騙者的心理弱點
貪念
大部分的電信網絡詐騙是利用人的貪念實施成功的。
施以小利,誘騙上鉤,放小抓大,最后拉黑走人。
網絡貸款詐騙:以無抵押、低息、放款快,讓你覺得仿佛天上掉餡餅一般,逐步按照對方所說的去操作,最終越陷越深。
恐懼
詐騙分子利用人的恐懼心理實施詐騙。
利用身份信息,加以威脅,誘騙轉賬,刪除拉黑。
注銷校園貸詐騙:騙子常常這樣恐嚇受害人——“如果不注銷貸款記錄會影響征信,影響未來貸款買房、買車”,最后誘騙其一步步進行轉賬操作。
不謹慎
“粗心”,轉賬匯款不經過任何核實。
騙子冒用“熟人”頭像和昵稱,在QQ(微信、支付寶)上用各種理由和方式誘導轉賬。
冒充熟人詐騙:“熟人”包括領導、老師、朋友等,對于此類詐騙,騙子最怕你進行核實,會不斷地催促你,說這件事很急,要馬上辦,就等著你的一個“不謹慎”。
結語
如果你是騙子“討厭”的那類人,那么恭喜你,請繼續堅持做自己;如果你是騙子“最愛”的那類“易騙體質”人群,那么只有具備識別詐騙的能力,才能從根本上避免自己的財產損失。一方我們要從多方渠道豐富自己的金融、經濟等基礎知識,避免被盲點信息蒙蔽,另一方關注騙局慣用手法,警惕被犯罪分子利用貪財、恐懼、封閉、盲從等心理,筑牢我們自己的心理安全防線。
(來源:寧夏處非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