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場走出了絕地反擊的勢態(tài),但我感覺大家沒有那么激動興奮,情緒仍然不太好。
有人問我現(xiàn)在和18年比情緒如何,哪個更差。
我入市的時候是13年暑假,當時同學去銀行實習,背了開戶指標,不完成不給開實習證明,于是在校的同學都幫忙去了。
那一年市場和前一年的市場都死氣沉沉,倒是沒怎么跌,就是躺著不動,因為上證指數(shù)在10年和11年都經(jīng)歷了兩年的兩位數(shù)下跌,12年和13年也是真的跌不動了。
當時的市場確實很便宜,一塊錢的港口,幾塊錢的地產(chǎn)股,沒啥人買,股評家不少,游資橫行。我相信那個年代是真的有莊的,技術分析大行其道,大家沒條件做什么調研和基本面分析,都是三浪五浪艾略特搞起。
我因為入市就是熊市,反而沒啥期待,感覺市場就應該是這樣。13年發(fā)生了件事,就是上證指數(shù)跌破了1850點,很難想象是不是?我入市當年大盤跌成這樣,竟然沒放棄。
接下來14年,市場就好多了,因為IPO開閘的消息暗流涌動,市場上分成了兩派:看空派認為IPO開閘會導致資金分流,尤其那個年代打新是要鎖定資金,所以很多人認為會繼續(xù)跌;看多派則認為打新的賺錢效應會吸引很多股民配置底倉,帶來增量資金入場。
事后我們發(fā)現(xiàn),看多派是正確的,而且這些打新配置盤確實帶來了以銀行為首的藍籌板塊的階段性修復。
大家在復盤2014年的時候往往認為年底的降息降準才是行情發(fā)動機,其實我覺得IPO開閘之前,已經(jīng)見底回升了。
回到18年,那時候經(jīng)歷了15年的暴漲暴跌,15年年底的美聯(lián)儲加息給了市場致命一擊,16年開年熔斷,17年才溫和上漲了一年,但是18年貿易戰(zhàn)再次把市場打下去了,當時的觀點是:脫鉤很可怕,進出口要崩,秩序重構,大量過剩產(chǎn)能無法輸出,當時甚至提“貿易戰(zhàn)”三個字帖子都發(fā)不出來。
現(xiàn)在很多情緒和18年是類似的,但一些情況又不一樣。
關關難過關關過。人在不同的時間,視野不一樣,環(huán)境也不一樣,看的角度也不一樣,記憶的側重點也不一樣,即便穿越回去,也很難定量去看很多東西。
大起大伏之后,總可以學到一些東西,或者鍛煉一下定力。總之,積極應對。
分享一篇文章《市場又給我們上了一課:敬畏尾部風險》,不作為投資依據(j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