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23世紀初,人類已經在火星上建立了成熟的殖民地,這并不容易。對于火星來說,我們是入侵者,憤怒的紅色星球已經向我們開戰,利用其本性,炙熱的輻射,稀薄的空氣,致命的沙塵暴。為確保生命,將陷入一場持久戰。
那么何苦要生活在太空呢?為何這些勇敢的開拓者就不能擠在安全的陸地上呢?。有科學家認為,我們人類應該至少是兩棲生物,換句話說,將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太危險了。火星是我們最近的鄰居,不管好歹是最類似于我們地球的行星,也是最具潛力的星球。
不光擁有25小時的晝夜,還有類似的季節輪換,讓太陽的第四顆行星成為了人類在宇宙間安第二個家的最終目的地。尤其有一種資源,讓火星成為我們未來殖民地的喜出望外的寵兒。
人類宇航員的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獲取能源,而能源之一實際上就在他們腳下的凍土里,就在火星的地表下存在著固態水,我們可以凈化引用,同時也可以分解出氧和氫來充當火箭燃料,來打造燃料電池,來為火星殖民地提供能量。
殖民地本身就是個工程奇跡,雖然目前有幾個方案考慮了興建永久火星定居點,包括地下定居點,但還是最熟悉老套的被選作23世紀的殖民地。
穹頂是極端環境中的理想結構,比如說沙漠,尤其是在火星上,原因就在于穹頂能夠用最少的結構和材料創造出最大的環境,封閉的空間,那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它們也非常的堅固。
未來的火星基地應該是這樣的,有一系列的小穹頂從一個中心控制樞紐依次展開,就猶如車輪上的輻條一般,火星沙漠中央的這種高科技綠洲建造得像一座城堡、
我們所使用的材料必須能承受嚴寒還有輻射,火星表面經過了荒漠化,經過了嚴酷的陽光的漂白,那是因為火星上沒有臭氧保護層。某種玻璃纖維和樹脂材料必須要進行加強,把鋼筋放到玻璃中,這樣獲得的結構堅固得足以承受巨大的壓力,以及紅色星球上的巨大溫差。
穹頂里的溫度和氣壓必須嚴格控制,如果溫度過高,定居點里膨脹的氣壓將會導致其爆炸,就像是過度膨脹的熱氣球。
到此為止,穹頂已經履行了自己的職責來保護日益增多的地球開拓者。盡管有大規模的穹頂,但是我們的移民每天早晨醒來所面對的顯然是相當艱苦的,居住在火星上其實是很艱苦的,居住點很狹窄,很簡陋。想象一下,你要是在那里住上幾年,非常孤單,完全不同于在地球上,你完全接觸不到草地,樹木,天空,那樣的生活將會是怎樣的?
對于人類來說,要想真正的在火星上實現永久殖民,最理想的方法或許就是在那里建立自給自足的生物圈,在火星上開發出大片“綠洲”建造類似地球的生態系統。目前人類已經在地球的荒漠中進行了實驗,其中“生物圈2號”就是這種試驗,其目的就是在另一個星球上建立自給自足殖民地的試驗。
生物圈2號是一個巨大的環境控制設施,與外部環境完全封閉和隔離,里面的環境可以完全操控,不同的氣候條件和不同的生態區可以在設施里進行調控,幾乎具有地球上的任何氣候條件和生態環境!
我們或許趕不到殖民火星的那一天,但可以肯定的是,終有一天人類會實現在火星上定居,而且很有可能不用等到23世紀這么久遠,飛速發展的科技完全可以讓人類殖民火星的日子大大提前,而定居火星上的那部分地球人將最終成為火星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