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金交所”違規經營活動,已引起多地監管注意。近兩個月內,已有多個省市的地方金融監管局,陸續發布關于防范“偽金交所”違規經營活動的風險提示,告知廣大投資者高度警惕相關風險,不參與投資“偽金交所”登記備案的非標債務融資產品。那么,何為 “偽金交所”?
“偽金交所”的辨別方法
從多方監管披露信息來看,其主要是未經中央金融監管部門批準,但卻打著“金交所”旗號,為違規理財產品提供融資通道或進行增信,從而變相從事交易場所業務的一類公司。
具體特征上,這類公司一般在名稱中帶有“信用資產”“金融服務”“資產登記服務”“金融資產交易咨詢”“金融產品”“資產登記備案”“信用資產交易咨詢”“資產備案”“產登”“產權交易”“產交信息”“結算”等字樣。
另在產品宣傳上,時常以“國有平臺”“政府背景”“高額回報”“固定收益”“國企融資”“政府擔保”等字眼開展虛假宣傳,往往存在融資主體不明、底層資產不清、項目真假難辨、資金沒有托管等問題。
但要注意的是,當項目發行方無法按期兌付投資者本息時,這些也極有可能被定性為非法集資違法行為,而因參與非法集資受到的損失,將由集資參與人自行承擔。
針對多地公布的“偽金交所”特征,10月10日,北京商報記者查詢天眼查發現,以資產登記服務、產登、產權交易等關鍵詞搜索為例,顯示公司名稱(包括歷史名稱)或經營范圍中,含該業務的機構在全國已達上萬家,近三年內成立的就有上千家。
其中,有的公司或出于監管考慮,已將名稱中的“資產登記服務”變更為“信息咨詢”或“信息服務”,但仍有不少公司名稱中含“結算資產登記服務”,自稱為是一家以從事金融業為主的企業,經營范圍中也包括“自有資金投資的資產管理服務,互聯網數據服務,不動產登記代理服務,大數據服務,破產清算服務,寄賣服務,財務咨詢,社會經濟咨詢服務”等。
“對于‘偽金交所’的風險已經多次提醒,但這類企業屢禁不止,主要是不法分子為獲利鋌而走險的表現。”那么,上萬家資產登記公司泛濫,那么消費者又該如何辨別?蘇筱芮認為,投資者要識別“偽金交所”,一是要關注機構是否具有經營資質,二是觀察其宣傳話術內是否包含了“低風險、高回報”“包賺不賠”等具有誘惑性質的話術。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同樣說到,投資者辨別“偽金交所”可多個方面著手,首先是名稱,其一般用“金融服務”“資產”“交易”“登記”“備案”等字眼迷惑大眾,但并非官方機構;另在業務上,“偽金交所”未經金融監管部門批準,往往屬于一般性工商注冊企業,不具備金融業務資質;此外則是產品,“偽金交所”往往以高息為誘餌,要小心回報不合理的投資產品。投資者要選擇正規金融機構,不要參與來路不明的投資項目。
加碼整治“偽金交所”的非法活動
正如前述多地監管發出的提醒,廣大投資者應選擇合法投資渠道,自覺抵制無資質交易平臺或機構,高度警惕各類標榜“低風險、高回報”“包賺不賠”的投資理財項目,如發現相關線索,可積極向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反映,涉嫌犯罪的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
另外,企業應依法合規融資,自覺抵制非法金融活動,不得通過產權交易場所、金融資產交易場所及“偽金交所”登記備案、掛牌交易融資產品,不得借助各類交易場所及“偽金交所”開展違法違規活動。
“‘偽金交所’是一種新形式的違規金融手段,投資人參與‘偽金交所’的產品買賣毫無安全保障可言,‘偽金交所’甚至可能卷了投資人本金跑路,又或者以各種投資品來設置一個龐氏騙局,所以,未來各地要加強監管,盡早鏟除毒瘤。”盤和林說道。
對于打擊治理,蘇筱芮則認為,后續,建議“偽金交所”清理行動參照地方小貸的整頓經驗,首先從工商信息的經營范圍等層面著手,將不符合資質的機構清理出局,其次可通過日常走訪等路徑展開專項排查,此外也要聯合專門的持牌機構進行發聲,推出生動、易懂的科普內容,告知群眾“偽金交所”的風險,以及幫助群眾分辨“偽金交所”,同時設立群眾舉報專線,發動群眾力量,共同推動金交所的正本清源。
(來源:北京商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