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7月中旬,國民黨軍隊兵分三路(左、中、右三路)對我兩淮根據地發起了進攻,中央命令陳毅準備率領山東主力部隊南下,對徐州到蚌埠之間的津浦路(天津到南京浦口)發起進攻。
7月19日,陳毅率領韋國清的2縱,譚希林的山東7師和何以祥的山東8師連夜南下,不久之后,他們在華中部隊的配合下,取得了朝陽集戰斗的勝利,以傷亡800人的代價殲滅了敵人的5000多人。
南下首戰告捷,山東野戰軍士氣大振。
中路的敵人遭到打擊后,左路的薛岳下令部隊互相靠攏,謹慎前進。
陳毅和參謀長宋時輪認為,如果按照原計劃攻敵左路,只能打擊潰仗,打不了殲滅戰。
同時,他們又注意到敵人的右路軍(桂軍)孤軍深入,派出兩個團占領了泗縣,于是改變主意,決定調集主力19個團攻打泗縣。
得知陳毅、宋時輪改變部署,華中分局的同志根據以往和桂軍的作戰經驗,建議山野繼續打薛岳,而不應改變部署,去打戰斗力強悍的桂軍。
陳毅、宋時輪回電:“……已決定5日夜攻泗縣不再變?!?/strong>
當時是7月,正值雨季,天上大雨滂沱,泗縣又正好地勢低洼,到處都是汪洋泥濘,部隊每晚只能走20里到30里,傷病員因此增加,很多手榴彈泡水無法使用。
8月3日,毛主席致電陳毅,指出雨天作戰條件不好,“過于急躁之意見并不恰當”,“你們手里有5萬機動兵力,只要耐心不性急,總可找到各個殲敵之機會。”
可是這封電報來遲了1天,8月2日晚,陳、宋就下達了攻打泗縣的命令。
泗縣戰斗進行到8月9日,泗縣最終未能拿下,山野決定停止攻擊,全部主力撤往睢寧休整。
泗縣戰斗結束后不久,留守山東的張云逸、黎玉發來告急電報,稱魯南形勢嚴峻,遭到了馮治安12個團的進攻,希望陳毅趕快率領主力返回山東。
而華中的粟裕、譚震林此時也發來了電報,建議陳毅將一個縱隊調到華中,配合他們打高郵。
同時,眼看敵人逐步向東,不斷入侵,毛主席也給陳毅發來了電報要他停止休整,“仿粟裕辦法,集中主力殲敵一部。”
這個時候的陳毅陷入了前后左右“四難”的境地:山東要求他北上支援;華中要他分兵南下支援;中央要他向西攻擊;泗縣戰斗后,部隊急需休整,可戰局如此,根本沒有休整的可能。
大家都需要他,可是他那里也去不了。
中央對于這一情況也非常焦心,當時我軍在華東的兵力其實并不少,但卻分成了山東、兩淮、華中三大坨,各自為戰。如果集中兵力到一處吧,其它兩處就會被放棄;但如果不集中,在幾個方向各自為戰,就打不了大的殲滅戰。
9月6日,毛主席致電陳毅:“我們準備派徐向前同志來魯,負魯南前線指揮之責?!边@樣的話,膠濟、魯南、淮海、蘇中這4個前線,“均有適當兵力與指揮人員,而你(陳毅)則負統籌各個前線之責,并直接指導淮海?!?/strong>
毛主席征詢陳毅對此事的看法:“這樣是否妥當,或有其它方案,望考慮見復?!?/strong>
當時的陳毅是山東軍區的司令員,山東的指揮交給徐向前,自己反而直接指導山東之外的兩淮,他當然明白這個任命對他來說意味著什么,但他一向顧全大局,不計較個人地位的升降。
9月7日,陳毅回電表示:“歡迎先前來魯?!?/strong>
中央派徐向前到山東,也可謂是用心良苦。1939年6月到1940年6月,徐向前曾在山東工作過一年的時間,負責統一領導山東和蘇北的武裝力量,這期間,山東的工作進行得很順利,到徐向前離開時,已經擁有了15萬主力部隊和50萬民兵。
而且,山東軍區的很多將領,比如許世友、王建安、錢鈞、吳瑞林、陳奇、楊國夫、胡奇才等同志,都出自紅四方面軍,是徐向前多年的老部下,對徐向前都非常熟悉。如果派徐向前到山東,他一定可以很好地統籌山東的工作。
然而,毛主席的這個提議因為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并沒有付諸實踐。
當時國軍擺出要和我軍在泗陽決戰的架勢,將山野主力吸引到了北邊,而真正的主力部隊則隱蔽開進,直撲空虛的兩淮。
“由于我軍在戰役偵查上存在嚴重的失誤,受敵軍佯動迷惑,沒有觀察到國民黨軍直撲淮安、淮陰的企圖?!?/strong>
直到國軍74師開始進攻,山野指揮部才判明了敵軍的企圖,宋時輪火速趕到前線指揮部隊回防,當山野主力已經被助攻的國軍拖住了,無法向淮陰方向增援。
9月11日,毛主席電告粟裕等:“敵6個旅南下,兩淮危急。粟率蘇中主力立即開兩淮,準備配合陳宋主力徹底殲滅該敵?!?/p>
但是,從蘇中到淮陰,距離有250公里,一路都是水網,加上天降大雨,根本最快也要20天才能趕到。
粟裕匆忙布置了任務,隨后自己率領小隊人馬先行趕往淮陰。9月19日,粟裕來到淮陰和譚震林會合后,認為情況已經非常嚴重,再打下去也無濟于事,于是做出了放棄淮陰的決定。
一天之后,我軍又主動放棄了淮安。
兩淮保衛戰至此結束。
隨著兩淮的失守,我軍此前是三路大軍各自為戰,現在,客觀局勢為我們做出了選擇,把這三支部隊壓縮到了一起。從這個角度來看,兩淮失守反而有其好的一面。所以粟裕大將當時就一針見血地說道:“我軍的撤出兩淮,絕不是我們軍事上的失敗,而是對蔣軍大規模殲滅戰的開始?!?/p>
9月20日,華中野戰軍首先提出了山東野戰軍合并的建議。
9月23日,毛主席回電,“山野、華野兩軍集中行動,兩個指揮部亦應合一。提議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粟裕為副司令員,譚震林為副政委……正副參謀長以何人為宜?”
根據陳毅的建議,原山野參謀長宋時輪調往渤海軍區,由陳士榘擔任參謀長職務。
10月1日,陳毅和華中同志商量完下一步的軍事部署后,向毛主席發電匯報了情況,并說:“兩次到分局會談,他們的戰爭方針很中缺。但我至淮北占據顧慮太多,決心不夠,未能發揮山野力量……今后集結張(云逸)、鄧(子恢)、粟(裕)在一起,軍事上由粟多下決心,定可改變局面?!?/strong>
10月3日,毛主席復電:“部署甚好,望堅決執行。”
三路大軍合而為一,指揮班子也已經確定,徐向前也就沒有到山東的必要了。
不久后,徐向前被任命為晉冀魯豫軍區第一副司令員,擔負起了解放山西的重要任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