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芒果消失的主持人”系列短視頻,我又看到了張亞飛。
在她身上有很多標簽——2004年湖南《明星學院》亞軍、2006年《超級女聲》長沙賽區亞軍、半職歌手、斜杠女中(自己的小紅書簡介)。
當然,最合適的標簽或許是:
2006年最意難平的超女
01
從巔峰到失意
湖南衛視最火的一屆選秀,是2005年的超級女聲。
但在湖南本土,這把選秀火,2004年暑假就已沖天而起。
不像現在,省臺旗下的所有頻道都以湖南衛視為龍頭。千禧年之初,湖南經視既是湖南衛視的試驗田,又是和湖南衛視呈競爭關系的“友臺”。彼時,湖南經視先后推出了《越策越開心》、《明星學院》、《絕對男人》等明星節目,在本土的影響力不亞于湖南衛視。
在當時,外地人對湖南臺津津樂道。長沙本地人往往會略有鄙夷地說:“我們只看經視的。”
當年的《明星學院》有多火呢?
主持是從90年代末期就屹立不倒的何炅、總導演是選秀教母龍丹妮,核心團隊至今仍是綜藝界的扛把子。
7月23日決賽當晚,聲線酷似張學友的“郭天王”郭彪和喜歡唱張惠妹歌曲的“張天后”張亞飛得票數一直交替飛速上漲,最終分別是502255對492933,兩位總冠軍候選人總票數達到了99.5188萬張,光是兩人的得票數就逼近了驚人的百萬大關,創造了國內電視節目史上的一個奇跡。
最終,張亞飛以微弱的票數惜敗于郭彪,成為《明星學院》的亞軍。
而當時,張亞飛還只是個在湖南師大新聞與傳播學院讀書的學生,憑著懵懂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就獲得巨大的光環和榮耀。
這樣的成績,用一句話形容就是:
出道即巔峰
只之,因為湖南經視是本地臺,影響力也局限于省內。
2005年,《超級女聲》爆火,制作團隊人人大受嘉獎。看在經視團隊一幫人眼里,卻有些不是滋味。《超級女聲》是否是模仿《明星學院》,也成為制作團隊間的口水戰。
2006年,《明星學院》團隊幾乎全員出走東方衛視,搗鼓出了芒果選秀的有力競爭者《加油!好男兒》。
享受過鮮花和掌聲后的張亞飛,去了湖南經視,成為一名能寫、能拍也能剪的實習生。
當2006年《超級女聲》啟動的消息傳來,內心的暗涌,朋友的慫恿,讓就讓快轉正的張亞飛,毅然重新來過。
她報名參加《超級女聲》一事,成為當時湖南電視圈頗為轟動的小新聞。
因為有2005年超女的成功在先,2006年超女匯聚了超多有實力的選手,競爭激烈程度空前。
長沙賽區作為最先啟動的賽區,分賽區決賽到全國總決賽,有一段漫長的真空期,這意味著原先的粉絲熱度難以持續,這對張亞飛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情。
果然,突圍賽第二場,原先被寄予厚望的張亞飛,在一場PK時,因為場外短信投票數最低,率先被刷了下去。
因為同為湖南人,那時,在電視機前的我,愕然和惋惜油然而生。
一年多以后,張亞飛參加湖南臺的一個節目,汪涵提及此事,仍然稱呼張亞飛:
那個讓我流淚的女孩
關于張亞飛為何沒進決賽,這些年里各種傳聞不斷。有種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因為張亞飛是湖南經視的員工,為了不讓她進決賽,特別做掉了10萬票。
多年后,張亞飛親自回應這些傳聞,她覺得不至于如此,還提到了一個點,在突圍賽前,拉票時已明顯感覺到自己粉絲的踴躍度不如厲娜、許飛等人。
大家之所以稱張亞飛為“2006年最意難平的超女”,因為以她的實力,名次絕對不止于此。
眾所周知,超女總決賽的收視率和分賽區絕對有天壤之別,多留一場,曝光度和粉絲基數就要多上一層樓。
時隔多年回頭看當年的超女選秀,張亞飛的境遇印證了那幾個字:
生不逢時
在長沙賽區內部,厲娜是類似李宇春的流量王者。張亞飛除了《明星學院》亞軍回鍋,話題度確實少了些。
還有人分析,張亞飛屬于比較內斂型的,以至于她的粉絲狂熱度也跟其他幾個人氣選手有很大差距,分賽區比賽最早結束,也讓粉絲熱度難以維系。
此外,當年《超級女聲》賽制之復雜、之考驗人性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以至于2006年的超女,多年來一直被稱為最宮心計的一屆。
這個賽制,優點就是讓超女在2005年巔峰后,有更多跌宕起伏的戲劇性,缺點則是讓眾多真正有實力的選手,被排除在總決賽之外。
看看最終選出的全國十強,很多人都會嘆一口氣:這選的是啥啊!又會愈加為落選于總決賽門外的選手惋惜。
02
非典型藝人
2006年超女后,張亞飛很自然半只腳跨入了娛樂圈。
演過舞臺劇,拍過《丑女無敵》,還唱了《愛得太多》、《大女人》等幾首好歌。
天娛本身是半路出家的野路子公司,旗下簽的人又多,頭部藝人之外的大多數簽約藝人,幾乎都無暇顧及。
因為有半個湖南電視人這層關系在,張亞飛比起其他落選超女,境遇其實要好很多,斷斷續續有商演、有節目邀約。
看在一班張亞飛粉絲的眼里,這樣的境遇,除了惋惜,還是惋惜。
除了當初選秀名次不理想,張亞飛的個性或許也是她“成功”的阻礙。
印象比較深的有幾次。
一次是2007年快男,張亞飛作為師姐,去城堡探班,面對娛記和郭彪炒緋聞的意圖,張亞飛就是不接坨。
另一次是《丑女無敵》,節目上,對于男主和她緋聞的起哄,同樣是不接坨。
她依然“不溫不火”地前進著。
2006年的時候,我正在重慶讀新聞。
因為身在異地,《明星學院》的火全然不知,2005年《超級女聲》則全程見證,因為“曾經滄海難為水”,所以2006年的《超級女聲》只是偶爾看之。
雖然本身就沒看多少2006屆超女,我卻總會在有意或無意間關注到張亞飛。
有時想想,我為何會關注一個幾乎沒看過她比賽的選秀藝人呢。除了同為湖南人的親近感,更多是她的這種特質:
非典型學霸藝人
如果沒有比賽,張亞飛應該屬于父母口中那種“別人家的孩子”吧,學歷不錯、才藝不錯,總之是可以進個好單位安穩一生的那種。
但她,偏偏選擇了最功利,又最沒安全感的娛樂行業。
這些年,看著她閑暇學習英語。又看著她北漂,從歌手轉為一個綜藝制作的幕后人員,一做就是七年,反而有種身邊人的親切感。
其實,所謂的“偶像經濟”,就必然是注意力被頭部藝人攫取的“寡頭經濟”。
別的行業可能是“二八定律”,20%好,80%一般,娛樂行業可能是一個紅,99個過得一般。
光說選秀藝人吧,除了李宇春、周筆暢等少數幸運兒,大多數人都是獲得短暫的光環后,又歸于平凡的。
2006屆超女,十強除了尚雯婕和譚維維依然活躍外,其他幾乎都查無此人。
過得比較滋潤的,就屬早早認清現實,務實行事的唐笑了。她07、08年賺了點錢后,馬上買房買股票,趕上了那波行情。其后,又趕上直播的風口,還曾在直播間賣過飛機。
談到過得滋潤的原因,她淡定地說:
我接了很多厲娜嫌棄給得太少的商演
一個藝人紅不紅,有時看來猶如玄學。
2004年的《明星學院》,亞軍張亞飛和冠軍郭彪、第四名陸虎,都先后在湖南臺的超女快男中失意。反而是季軍劉雅瑟,改走演戲這條路后,一不留神成了香港金像獎影后。
2005年的《明星學院》,則又貢獻了內娛的另一個頂流——張藝興。
這一切,總結起來就八個字:
小紅靠捧,大紅靠命!
因為大數據,讓我們不時可以看到非頭部選秀藝人的生存狀況。
幾乎成為文青代表、手工藝者的黃雅莉;獨居北京、依靠“海姆立克”救人的蘇妙玲;半職歌手、斜杠青年的張亞飛……因為他們沒有天潑的流量,所以反而顯得更為真實。
我們不難發現,這些非頭部藝人,幾乎都在艱難地等待著屬于自己的機會。
黃雅莉上《向往的生活》,特別向何老師傾訴心里話,感謝他幫忙讓其在《快樂大本營》露臉,爭取唱歌的環節。
就連曾為頂流的陳楚生,在靠0713再就業男團翻紅前,也很難找到合適的音綜節目和曝光機會,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仍是他在快男時唱過的那幾首原創。
這背后,是內地選秀野蠻生長后,缺乏成熟的音樂工業,來托舉這些天賦還不錯的藝人。
內地選秀藝人生存的路徑。無外乎選秀節目獲得初代流量,又在幾番沉浮后,上浪姐、批哥再度翻紅一番。
以此觀之張亞飛的失意,就好理解多了。
因此,在仍有商演的2014年,張亞飛幾乎是用斷臂生存的方式,加入一家節目制作團隊,轉型成了一名幕后內容制作者,這一做,就是7年。
2023年以來,明星可以感覺到張亞飛比以往更活躍了。
除了天天朝九晚五,以往斷了的商演也接起來了,閑暇時她直播唱歌,走訪以前的超女,制作視頻上傳社交媒體。
這樣默默爭上游的張亞飛,讓人覺得倍加親切。
這個圈子里,有人因為流量砸中,而成為數字小姐,成為日薪208萬的頂流!但是,不被關注的大多數,是為了工作機會,為了持續唱歌、演戲而不斷妥協、努力的平凡人。
讓我們真誠地祝福他們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