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汽車行業從業者都會記得2023年,記得這個值得載入世界汽車史冊的年份,記得由造車新勢力牽頭的全行業“內卷”風潮,卷價格,卷配置,卷智駕,卷電池,卷電壓,卷生態,卷得在中國深耕二十多年的一眾合資企業非常不適應。
回望2023年,是什么讓合資車企如此焦慮?是技術儲備不到位,對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快速發展沒有充分的研判,對純電動車的技術路線沒有提前形成戰略性認識。
2023只是開始,2024只會更卷,造車新勢力這么拼,合資企業怎么辦?卷什么才能守住基盤不被中國市場淘汰,繼續成為中國新能源時代重要的一極?從東風日產2023年的表現或許能夠找到答案。卷技術,卷真正的底層技術、核心技術,才是在中國市場安身立命的根本。
01
大眾雖然在中國的電動化起步不算早,但動作很快,MEB純電平臺的優勢為旗下多款車型賦能,ID系列車型在2023年終于熱銷,純電車型上新加快,在剛過去的2023年,ID.7-VIZZION亮相,與ID.7一同亮相的還有運動型ID.5 GTX、標志性的ID. Buzz等多款純電動車型。在 出新 之外,大眾也不斷加強與中國本土新能源品牌和技術解決方案的合作,如入股小鵬汽車、對地平線的投資等。
一直在中國市場走性價比路線的美國通用,擁有目前全球唯一量產的無線傳輸整車數據的奧特能平臺,且2023年上海車展上推出了超低定價的別克E5車型,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
還有日系車企的代表豐田,與比亞迪成立了合資公司以改進三電系統,還在中國市場推出加大電池的插混車型。豐田在電動化浪潮中逐漸覺醒。
02
東風日產電驅技術的厚積薄發
日產做電動車一直都是認真的。1947年,能續航96公里的日產第一輛電動車TAMA誕生;1996年,世界第一輛搭載圓柱形鋰離子電池的日產Prairie Joy EV面世,被日本國家北極考察隊用作科考車輛使用了6年,成功證明鋰離子電池在極端條件下的耐久性。
2009年,全球首款量產純電動車聆風問世;2016年,日產汽車推出新一代電機動力傳動系統——e-POWER,它的特點是車輪完全由電機提供動力,這是“日產智行科技”電氣化戰略的重要里程碑。
細研日產汽車的科技樹,你會發現他們一直都在以領先行業10年的步驟有條不紊的推進電動化,在中國也是如此。東風日產技術中心(以下簡稱DNTC)成立于2006年,是日產全球四大研發中心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乘用車研發中心之一,硬件設施穩居國內合資車企頭部,累計研發投入超100億元,累計申請專利1402件。
很多合資車企都苦于沒有純電平臺,但研發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多年正向研發經驗,這正是東風日產的強項。DNTC研發的Vita原生純電平臺,10合一高集成電驅可實現94.5%的總成效率,并可實現10kWh級百公里行車電耗和3秒級百公里加速。
幾乎所有“全球車”在中國市場都會面臨“屏太小”的問題,也就是智能化不足的桎梏。DNTC研發的新一代智能車機系統——燈塔OS,以“自在隨心”為理念開發,可聯動車內空調、氛圍燈、門鎖、座椅等座艙硬件,并提供沉浸式氛圍音頻、冥想引導視頻,還有專屬的“睡眠、小憩、冥想”三種模式,為車主全家營造自在放松的專屬空間。
03
東風日產到底有多注重安全
日產在新能源領域的安全口碑“古已有之”,聆風目前依然保持著全球累計行駛距離170億公里無自燃事故的紀錄。與其他合資車企過度依賴第三方電池技術供應商不同,東風日產擁有自己的電池安全方案。
東風日產技術中心獨立研發的魯班電池是一個更立體的動力電池安全體系,以“三端”融合+“五維”防護為核心,實現了車電一體化的大安全。高安全電芯擠壓不起火、不爆炸,配合干濕分離智能溫控系統、全時域BMS監控系統等,最大限度保證電池高低溫工作安全性。
超國標的針刺測試、超國標2倍的擠壓和火燒測試、48小時海水浸泡測試、模擬100萬公里振動測試、超國標4倍的沖擊和底部球擊測試……歷經200多項全工況測試,魯班電池在整包針刺、加熱的工況下都能實現大于24小時無熱蔓延,絕對處于行業TOP水平。
除此之外,東風日產的車身安全也是業內翹楚,車身大面積應用1.8GPa超高強材和激光飛行焊工藝,由機器人控制激光進行掃描焊接,電池采用鋁合金航空級龍骨方艙,且留有360%的潰縮空間,能充分抵抗側碰造成的變形。
在遠程安全方面,東風日產能做到全天候全場景預警,擁有支持350萬在線車輛智算需求的數據平臺,24小時實時檢測電池健康和車輛安全狀態,為車主提供預警分析和充電等建議。
04
東風日產如何立足中國輻射全球
歷經20年的技術積淀,東風日產技術中心已完成超50款全新車型的開發,實現了以中國消費者需求為主導的自主開發。從開始的70多人發展到至今擁有近2000人的技術團隊,DNTC的研發能力實現了從國產化階段到共同、自主開發階段再到創新開發階段的提升。
東風日產技術中心目前已具備完善的整車自主研發和實驗能力,在智能動力、智能網聯、智能駕駛、平臺&車身&安全等領域,全面助力東風日產實現新能源轉型,并用技術反哺日產在全球其他地區的產品。
2026年前,東風有限將推出10款中國自主開發設計的新能源車,其中包含4款日產品牌新能源車型,首款自主研發的日產品牌車型將于2024年下半年面世。從2025年開始,東風有限將啟動出口事業,目標初定為每年10萬輛,其中包括4款自主設計的日產品牌車型。
作為汽車領域的終極環保技術路線,東風日產自己的氫能源燃料電池技術也已經整裝待發,全綠色、零排放且超級節能,搭載先進的氫電混合智能控制系統,每公斤氫氣可跑120公里,并且擁有抵御70MPa碰撞的極致安全防護。
深耕中國20年間,東風日產累計創造實體經濟工業產值超2萬億元,納稅超2400億元,擁有近1600萬用戶基盤。截至2023年,東風日產旗下軒逸累計銷量突破500萬臺,SUV家族累計銷量突破300萬臺,這都是東風日產的寶貴資源。
東風日產在全國六地七廠的柔性供應鏈體系,保證了日產、啟辰、英菲尼迪三大品牌協同發展,25款車型覆蓋全市場需求,產能覆蓋燃油、純電、油電、插混、氫能源等所有技術路線。截至2023年,東風日產在全國300多個核心城市覆蓋了1100多家服務網點。
中國新能源市場目前全球領先,競爭也是最為激烈,在全行業“內卷”的當下,充分的本土化才能生存,這不但包括本土化生產和研發,還包括產業鏈、科技樹、前瞻研發的本土化。在這些方面,東風日產的打法值得所有在華合資企業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