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一個普通人,我們的金融知識有限,也沒有豐富的個人閱歷,更不具備火眼金睛的洞察力,而我們偏偏卻是騙子的重點“關照”對象。但有很多時候并不是騙局太過精巧,而是我們在被騙過程中,從頭到尾壓根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騙局。
我們先來列舉八個最容易出現投資騙局的領域和手段,一旦接觸,我們多一個心眼,就少一個風險。
第一個:看廣告就能賺外快的,消費了還能返你錢的。
第二個:錢往境外投,股權、期權、貴金屬、外匯樣樣可以投的。
第三個:投資養老產業,免費養老、以房養老、投資養老樣樣行的。
第四個:私募入股合伙辦企業,但企業在哪兒都不知道,全部私下交易,連工商注冊登記都沒有的。
第五個:虛擬貨幣和區塊鏈技術領域,能真正搞懂這兩個領域的人少之又少,絕不會排著隊來給我們講來將去。
第六個:在商場超市街頭接到的各種理財廣告中的各種公司和投資項目。
第七個:殷勤組織你去考察、旅游、辦各種講座的。
第八個:邀請親朋好友給高額回報、高額返點的。
并不是有這些特征就一定是騙局,但騙局特別容易出現在這些領域。假如你真的動心了,先走完以下三步,再做最后的投資決定。
第一步:搜索關鍵詞。
像品牌名、公司名、項目名,或者對方一直掛在嘴邊的某個高深詞匯,拿出來在網上搜索以下,對翻幾頁很可能就會發現負面新聞。即使沒有發現負面新聞,也可能會找到別人寫出來的,你沒有想到過的隱藏的風險點。綜合對比一遍,你對這些品牌和項目的了解就會清晰很多,對于風險的認識也會大大提高。
第二步:合理性分析。
我們都知道一句話:高收益一定對應高風險。收益性和安全性不可兼得的。那么對方所說的有擔保、無風險、穩賺不賠,與其所承諾的高收益,是不是就是自相矛盾的呢?更何況往往他們還會承諾隨時變現、隨時撤資,在合理性上就是說不通的。如果連合理都不合理,那只能是騙局,沒有例外。
第三:收集信息。
對于一個公司來講,最基本的營業執照是一定要有的,基本的經營信息,是一定可以查到的。假如公司涉及了金融業務,那么對應的金融牌照也一定要有的。這些都是在公開渠道可以查詢的公司基本資料,如果查到了,那是應該的,如果查不到,一定請遠離這種公司。
雖然現在投資詐騙手法愈來愈多,但如果我們能夠對以上這些常發領域提高警惕性,一定可以抵擋住很多投資詐騙的侵擾。切勿輕信保本高收益、無風險高報酬、保證獲利等話術,在投資前務必做好查詢、分析和資料收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