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桃花源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理想的境界。
這是一漁人偶然的經歷,“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大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怡然自樂……“
這是一個讓人向往的充滿詩意和浪漫的地方,遠離塵世的喧囂,安寧而美好。在這里人們生活簡單快樂,他們耕田、種菜、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這里環境優美,人際關系簡單,沒有紛爭,沒有勾心斗角,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人與人之間樸實而真誠。
可以說每個人都向往這么一個桃花源,然而,漁人盡管經歷了桃源之旅,并在路上做了標記,但是卻再也沒有找到這里。桃花源也成了一個非常神秘的所在,桃花源的意境成為了人間樂土的代名詞,如果能尋到心中的桃花源就是尋找到了內心真正的快樂。
繪畫隨筆集《家在小院里》也為我們描繪了他們心目中的桃花源。全書按照一年四季的順序編排圖文,記錄了閑叔、白鶴夫婦二人的日常生活。畫作清雅質樸,筆觸平淡閑適,描繪了田園生活的愜意。其繪畫風格有豐子愷的美好,行文風格有汪曾祺的閑適,儼然是我們現代人眼中的桃花源。
他塑造的這方小小的天地,仿佛有神奇的魔力,能讓我們放下繁忙的日常,心情瞬間寧靜下來。與其說這本書是一個插畫集與隨筆的結合,不如說它是一個時光的機器,把我們帶回幼時那個滿滿人間煙火的小院,這方小院雖然不大,但是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美,看了之后就再也不想出來,想和作者一起度過一個一個平淡又美好的日子。
當風吹在春日的肩膀上的時候,遠山不再惆悵,一切都可愛起來,他們賞花種菜,薺菜、盆栽一應俱全。就像汪曾祺老先生的散文中說的那樣“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春天是播種的季節,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夫婦二人“你挑水來,我澆園“的歲月靜好。
在流水般的日子中,他們迎來了夏天。草木從生,瓜果漸熟,園子里開始收獲,夏色滿園關不住,菜色漫出了柵欄門。那剛剛摘下的長豆角,經過簡單的烹飪,化作了美食,被盛到圓圓的磁碟里,端到了方方的桌上。坐在院子里,有陰涼,有清風,有花開,有果蔬,不由感慨,人生真的很美好。
秋天,后院的兩棵棗樹開始結果,新打的棗子除了分贈了鄰里,一部分上了蒸籠。秋風掃落葉的時候,小院里別有一番風味。在樹房子里,臨窗而坐,看黃葉鋪院,手把一杯紅茶,在秋光瀲滟中,身暖心安。
進入冬日,喜鵲在小院里搭了窩,屋里升起了熱騰騰的爐火,在新縫的棉花被里,睡到自然醒,夢中還能聽到風雪打樹枝的聲音,冬日的小院,靜謐又深沉。
在這本書中,細數著平淡生活的美好,從細枝末節中發掘平淡的快樂,以歡喜之心慢度日常。讀這本書的過程,就是跟著作者體會一年四季的物候流轉,閑觀歲月流逝的模樣。這里有兒時的傳統美食,有街坊鄰里的人情味,那撫慰人心的煙火氣,帶給我們的是治愈。
在這里我們能找到那些回不去的舊時光,在“售賣美好“一章中,有這樣的文字”門口來了一個售賣美好的擔子,擔子上有各式各樣好看的物件:瓷碗、筆洗、臘梅、珊瑚。臘梅枝子上拴著毛氈小掛件:雪人、杉樹、鈴鐺、麋鹿“,讀到這里,定會能激起舊時光的珍貴記憶,內心深處會泛起漣漪,隨之而來的是平和。
有人說,這是一本能聽到日子翻頁的書,有人說這是指導我們發現生活中美好的書,有人說這是現代快節奏生活中超級治愈的書,有人說這是作者心目中的桃花源。我說,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生活本來的模樣,就像書的扉頁上寫的“日子本來的模樣,就是一方小院,喝茶吃飯,閑話家?!?。
城市生活突出了一個快,主打的是喧囂,但是每個人內心深處總有一顆歸隱田園的心,即便我們沒有那么一個小院,只要有心,也可以回歸日子本來的模樣,也可以擁有一年四季爛漫的時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