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6月,劉伯承與鄧小平親率12萬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越過重重天險,朝大別山進軍。
自此,劉鄧大軍創建的大別山革命根據地,不僅牽制了大量的國民黨兵力,同時也解決了解放區后勤補給困難的問題。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后,直接威脅國民黨的南京與武漢兩大重鎮,既是盤活全局的一招戰略妙棋,也由此揭開了中原地區解放戰爭的序幕。
77年后,2024年1月,國家出臺《新時代大別山革命老區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再次奏響“挺進大別山”的序曲。
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新時代大別山革命老區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無論是解放大別山,還是發展大別山,其實都凸顯了大別山區域的重要性。
很多人可能只聽過“大別山”,但并不知曉大別山地區的具體位置。
大別山,坐落于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的交界處,西接桐柏山,東延為霍山(也稱皖山)和張八嶺,東西綿延約380公里,南北寬約175公里,區域總面積為6.7萬平方公里。
大別山有著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文化淵源,其山脈連綿數百里。
山南麓的水流入長江,北麓的水流入淮河,地理學也將其稱為長江與淮河的分水嶺。
最重要的是,大別山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米左右,諸多山脈又橫斷長江,不僅將其中下游一分為二,又居高臨下俯視江面,戰略地位可想而知。
大別山風光
所謂 “萬里長江,至此封喉”,由此而來。
很多人可能知道,大別山區是我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之一。
早在1927年,隨著鄂豫皖地區第一聲槍響——黃麻起義的爆發(黃即黃安,今紅安;麻即麻城),這里就此形成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
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黨領導大別山區人民創造了“28年紅旗不倒”的革命奇跡,并在血與火的考驗中作出了卓越貢獻。
根據不完全統計,革命戰爭年代,大別山區先后有近100萬人英勇犧牲,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30351人,還有難以計數的無名烈士長眠地下,革命老區當之無愧。
拿湖北黃安縣(現紅安縣)來說,這里不僅打響了黃麻起義第一槍,還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位國家主席,先后走出陳錫聯、韓先楚、秦基偉等二百多位共和國高級軍事將領,以“兩百個將軍同一故鄉”響譽神州。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
而黃安縣革命時期不到50萬人,卻為革命犧牲了14萬人;紅軍時期,每三人就有一個黃安(紅安)人,每四名烈士就有一個紅安籍。
同樣,安徽六安的金寨縣是中國十大將軍縣之一,犧牲者也不計其數。
這里不僅是紅四方面軍的主要發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也是劉、鄧大軍建立的大別山后方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以說,大別山區域的每個縣市、每個山村都曾孕育了革命的火種,也都在革命戰爭年代立下赫赫功勛。
在時代變遷中,大別山的部分行政區劃有了較大變動。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如今的大別山區域范圍主要包括安徽、河南、湖北三省的24個縣(市),涵蓋近4000萬人口,其中大部分既是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重點縣,同時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大別山革命老區范圍
雖然在新一輪經濟形勢下,所有縣域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后,開始向小康社會發展,但對比中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大別山地區還有著相當大的差距。
可能有人好奇,大別山地區如今經濟發展狀況究竟如何?
大別山地區只是一個地理區域概念,尚無經濟總量統計,故我們參考國家2014年《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規劃》中確定的七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來測算。
七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分別為河南信陽、湖北黃岡、安徽六安、河南駐馬店、湖北隨州、安徽安慶和湖北麻城。
由于2023年全國各大城市GDP尚未全部出爐,我們就看2022年經濟總量:
2022年,信陽經濟總量達到3196.2億元;黃岡的經濟總量為2747.9億元;六安的經濟總量為2004.6億元;駐馬店的經濟總量為3257.4億元;隨州的經濟總量為1328.8億元;安慶的經濟總量為2767.5億元;麻城的經濟總量為450.5億元。
《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規劃》中確定的七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2022年經濟總量
因此,七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經濟總量合計約為15753億元。
其中,河南駐馬店排名第一,而唯一的縣級市湖北麻城,排名最后。
不過,單看人均經濟總量的話,人均GDP最高的反而是安慶,人均GDP達到6.65萬元;排名第二的是湖北隨州6.6萬元;隨后的河南信陽是5.18萬;麻城為5.04萬;而黃岡、六安以及駐馬店均不到5萬元。
對比2022年全國人均GDP8.57萬元/人來看,大別山地區的中心城市,無論經濟總量還是人均,都不是很理想。
這確實讓人很痛心,不說經濟發達地區,就拿全國其他革命老區來說,如陜西延安2022年GDP為2231.93億元,但人均GDP為9.8萬元,總量雖然不算很多,但人均已遠超大別山地區。
雖然其中因素不乏彼此的人口基數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延安作為革命圣地,這些年從各類投資和基建中獲益匪淺。
對比其他革命老區,大別山地區不僅獲得的投資較少,很多地區都還沒有通火車。
不客氣地說,整個鄂豫皖交界的大別山區域,可以稱為中部經濟欠發達“洼地”。
其實,國家從未遺忘過大別山。
上世紀90年代修筑連通南北的京九鐵路,進入安徽阜陽后便直接南下經信陽、黃岡至九江,項目途經安徽、河南、湖北三省10余個縣市。
京九鐵路示意圖
從地圖上不難看出,京九鐵路直接繞開了更為直線的安徽境內其他地區,卻向西繞了個大彎經大別山脈西部,穿越了十多個大別山的貧困縣。
沒錯,如此不取直線走曲線的鐵路設計,本質就是為了照顧沿線的大別山縣市。
京九鐵路的貫通,使沿線的革命老區,如井岡山、瑞金和大別山,通過鐵路的連接與外界融為一體,特別是促進了井岡山和大別山的紅色旅游產業崛起,吸引了大量游客,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同時,京九鐵路也帶動了沿線地區現代農業、建筑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為革命老區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而后來開通的京廣高鐵也主要從大別山西部通行,同樣是考慮了附近區域的特殊背景。
京廣高速鐵路示意圖
但是隨著產業經濟的快速發展,鐵路只能帶來交通的便利和部分產業發展,卻無法讓大別山地區實現真正的產業集群和規模效應。
沒辦法,湖北、河南與安徽三省的經濟在很長時間內并無經濟優勢,也沒有引領全局的龍頭產業,難以形成合力。
雖然各省從未放棄對大別山地區的振興,彼此也積極出臺了很多政策,甚至在小范圍內,三省大別山交界區域曾有過相關“抱團取暖”活動,可惜都沒有形成實質性的合作,更無影響力。
而正在規劃建設中的京九高鐵線,因湖北、江西等地意見不一,鐵路部門設計了九套方案,卻依然難以達成共識,進展緩慢。
顯然,大別山地區不是一個省的事,如果不能將其上升到國家戰略,只是各自為政,只盯著地區利益,自然難以形成強有力的協調發展機制。
戰爭年代,大別山的軍事地位,也正是和平年代經濟發展的關注點,國家不可能不出手。
客觀地說,振興大別山,其實就是中部地區的經濟振興,也是實現中部崛起的重要基礎。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漸入佳境,發展中部地區,尤其是大別山地區自然成為下一步的戰略規劃。
拿大別山區域的中心城市來說,這些地方不僅人口眾多,而且各類資源豐富,尤其是旅游和農產品資源遠超東部諸多省市,有著極大的開發空間。
如果再將大別山區域各向東西擴展數百公里,就是涵蓋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河南、重慶等內陸重要省市的超級區域,總人口幾乎占全國一半。
大別山東北的舒城縣鄉村風光
這也意味著,如果能讓大別山地區實現經濟振興,實際就是拓展出更為龐大的消費經濟市場。
正因大別山的歷史地位和地理位置都極為重要,因此坊間也將其稱為“國運轉折之山”。
因此,中央近期提出的大別山高質量發展規劃,分別從六個方面來進行推動:
一是依托城市群都市圈,帶動三縱三橫城鎮發展軸帶,重點是積極支持黃安、金寨等縣市建設;鼓勵鄂豫皖三省組織省內中心城市對口幫扶大悟、岳西、確山等縣市發展;支持紅安、麻城、光山、新縣、金寨等開展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建設。
二是產業協同發展,加強紡織、服裝、機械、電子、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產業合作,鼓勵互相“結對子”。如支持上海與六安、寧波與黃岡、蘇州與信陽細化合作實施方案;鼓勵安慶等其他大別山區域城市主動對接長三角城市。
三是加快基建,實現基礎設施互通,并通過建設沿江通道、長江干線過江通道等,讓高鐵、高速串聯起整個大別山地區。
四是提升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支持長三角地區在大別山地區設立衛生、科研等分支機構和基地,借鑒長三角一體化改革經驗,實現大別山區域的公共服務設施、社會保障及城市服務等跨省聯動。
五是發揚大別山精神,以紅色旅游帶動區域內的文旅項目,通過與長三角結對城市和周邊中心城市共同發展旅游事業,共建大別山生態文化旅游發展帶。
六是踐行綠水青山保護機制,積極發展生態旅游,特別是與長三角地區合作發展生態旅游事業。
不過,政策雖好,振興大別山的核心依然是交通。
雖然京九高鐵等線路串聯了大別山的較多地區,可在大別山腹地,鐵路密度嚴重不足。
合武鐵路大別山隧道
如之前我提到的“三洋鐵路”,河南方面無比積極,就是因為周口下屬的鹿邑等縣,至今都沒有高鐵和火車站,交通極為不便,而此鐵路恰好能彌補不足。
如果想實現大別山的高質量發展,打破自然屏障,加速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就必須徹底解決當地的交通問題,通過鐵路和公路盤活鄂豫皖三省地區各類資源。
同時,以七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為經濟龍頭,以產業破局,帶動和輻射周邊區域的均衡發展,讓“洼地”成為中部地區發展的“福地”,恰逢其時。
77年前,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為轉入全國性的戰略進攻奠定了基礎。
77年后,中央再次提出的“挺進大別山”,也吹響中部經濟崛起的號角,一盤大棋就此開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