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場上又涌現出不少金融詐騙新套路,最典型的有三種:非法校園貸款連環套、“AI換臉”套信息、冒充金融監管部門或工作人員打著“保護資金”“消除不良征信”“受理投訴”等旗號實施詐騙。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月”,經濟之聲推出系列報道《警惕金融詐騙新套路》,詳細解說每一個典型套路的具體特點,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提示。
非法校園貸款的主要目標人群是社會經驗不夠的在校學生。不法分子往往以“零門檻、無抵押、無利息”等不實信息為噱頭,誘導學生盲目借貸,刻意隱瞞手續費與服務費、還款期限、逾期賠償等關鍵信息,導致借貸學生背負高額利息。
非法校園貸款連環套,是非法校園貸的升級版。就是在學生無力償還欠款時,不法分子再次出動,誘騙學生從新的平臺貸款,以貸還貸,周而復返形成連環貸。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不良校園貸機構、不良培訓機構、職業中介機構會打著專業培訓、兼職實習介紹、就業推薦等幌子,捆綁推薦借貸業務,誘騙學生通過高息借貸繳納培訓費、中介費。還有不法分子會偽裝成政府工作人員,以“禁止大學生網貸”“查詢征信”為由,誘導學生將網絡貸款轉至所謂的“清查賬戶”,導致借貸學生陷入資金和信用的雙重危機。
針對非法校園貸和連環套,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消保處處長姜以明說:“消費者特別是大學生群體要合理安排生活支出,樹立科學理性的消費觀,不超前消費、過度消費。同時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個人及家庭信息不外泄,不將自己的身份證、學生證、銀行卡等重要卡證借給他人使用。大學生如有借款需求,可區分兩種情況,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可通過學校向銀行申請辦理助學貸款,普通借款需求可通過正規渠道直接向銀行咨詢。無力償還貸款時,一定不要聽信以貸還貸說辭,避免陷入利滾利、連環貸的騙局中。如果不幸遭遇了詐騙,大學生一定要保持理智,保留證據,第一時間向學校、家長以及公安機關尋求幫助,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