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除科舉興辦學堂時期,寮陽書院(舊址為今蒲塘鎮人民政府)改為撫康鄉小學堂。宣統元年(1908),鬱林州州牧(相當于現教育局長)彭言孝到任,極力支持辦新學,命令各鄉村立刻搗佛興學,以廟宇作為校舍、廟產為學產,官督民辦,成立鄉村小學。撫康鄉小學堂改為撫康鄉高等小學堂。民國2年(1913年)鬱林縣政府下令全面禁止各鄉村設私塾,制定興新教育之風、公立學校政策,教師改稱為教員或先生。成立學政。撫康鄉高等小學堂改為撫康小學校。民國13年(1924年)改為鬱林縣立第三小學。縣立三小首任校長,莫遠師(莫鳳鳴),鬱林縣上撫康鄉高峰人。
進入2024年,距鬱林縣立三小在蒲塘圩成立已經100年!甚為感慨!
(圖為上世紀七十年代蒲塘小學照片)
民國16年(1927年),時任鬱林縣立第三小學文史科教員陳貴規(鬱林縣江岸人),為《鬱林縣立第三小學校高級同學錄》作序言時寫道:“鬱林縣立第三小學校設于城北100里上撫康鄉之蒲市。為歲甲子是鄉人士將撫康分司舊署改建斯校。越一歲而告成,遠望巍然聳立,氣象堂皇。內容亦復軒敞。中間洋樓一所。上下教室各二,寄宿舍則在其左右。而長斯校者為莫君鳳鳴開辦以來成績頗著。”鬱林縣立第三小學校址在今為蒲塘鎮人民政府,亦清代撫康司衙門的遺址。民國三十年(1941年),私立撫康初級中學在原鬱林縣立第三小學校址成立,此是后話。
(圖為民國時期蒲塘圩南門人彭逸凡老師為同學錄題詞)
附:《鬱林縣立第三小學校高級同學錄》,文:陳貴規,作于民國16年(1927年)。
鬱林縣立第三小學校設于城北100里上撫康鄉之蒲市。為歲甲子是鄉人士將撫康分司舊署改建斯校。越一歲而告成,遠望巍然聳立,氣象堂皇。內容亦復軒敞。中間洋樓一所。上下教室各二,寄宿舍則在其左右。而長斯校者為莫君鳳鳴開辦以來成績頗著。就學者如水涌如云聚。多至二百有奇分為四班六級。丙寅夏,高級第一班已舉行畢業,續招第三班高級生。莫校長招余同事。見諸生淳謹勤奮無囂張風,退餒志。前途進步殆未可量。惟愧余教育無方未能啟發耳噫嘻。光陰如駛轉瞬兩期而第二班又行將畢業。矣愛擬刊同學錄索序于余,余忝執是校教鞭。既不敢以不知辭,又不敢以不文謝,只得敷衍以敘之。
原夫諸生之同學也,其道同其志,亦同食則同其棹寢則同其室游戲,同其所旅行,同其方朝夕觀摩,則又同其筆硯,相愛相親情如兄弟,一旦分袂殊難恝。然此同學錄所由作也錄既成,則可以通聲問聯感情,手雖分氣相通,體雖離而神可契。于是或此得一新學識,或彼有一新心得,即遠隔千里亦足以互相研究交換知識。為厥功偉矣然余于是猶有不能已于言者居。
今日一發千鈞之中國,外而抱帝國主義諸國實行其侵略政策,內而軍閥禍國,土豪劣紳殃民。時勢岌岌人心惶惶,所恃以弭外患而靖內奸,保國家而維社會者其惟青年學子乎。故余希望畢業者務求升學增無上之知識,未畢業者尤宜加勉不可見異思遷。要皆破除傳說,對武丁匪知之艱行之維艱之謬言,主張孫總理行易知難之學說,毋畏葸毋偷安。奮其毅力,勇往直前,期成有用之材。以應世界之潮流,造成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樂之國。幸勿河漢斯言是為序。(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