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騰訊共花了484億港幣(約444億元)回購自家股票,幾乎約為其2023年凈利潤的1/3,但即便如此,股價還是跌掉了20%,中途甚至一度讓出了中國最大市值公司的寶座。
事實上,騰訊自2022年起就開始大規模回購自家股票,當年回購了338億港幣(約310億元),作為對比,公司自2004年上市到2021年的18年間,總共也才回購了77億。
兩年回購了近800億,這是個什么概念:港交所近4成的回購額都是騰訊貢獻的;可以直接買下一個海底撈、兩個B站和三個東方甄選;比95%的A股上市公司市值都高。
可是,即便如此賣力回購,過去兩年,騰訊股價仍然跌去了超過30%,損失了1.3萬億市值,當前這家中國凈利潤最高的互聯網龍頭,市盈率僅剩下了13倍(連茅臺都有33倍),估值幾乎已經來到史上最低。
此時,恐怕任誰都忍不住問一句,騰訊這是怎么了,現在能抄底嗎?
其實,只要搞清楚了為何當下騰訊的估值如此之低,能不能抄底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接下來,我將由小及大,分別從企業、港股和中國經濟三個角度,試著解釋騰訊的低估值。
首先,按營收占比劃分,騰訊的四大業務板塊依次為,游戲(約35%)、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34%)、廣告(16%)和社交(約15%),可以看出,表面上騰訊是一家社媒公司,但背地里它其實是一家游戲和金融企業。
順帶一提,騰訊是全球最大的游戲公司,連微軟和索尼都排在其后。
于是,我們就明白了騰訊的估值為何如此之低:游戲這幾年被錘得太厲害了。監管層好像非常排斥人們玩游戲,似乎覺得這是在玩物喪志,還在用工業時代的思維監管互聯網企業。
到今年第三季度,騰訊的國內游戲收入幾乎已經不再增長,只勉強靠著海外市場的強勢,才不至于扯整個集團太多后腿,但照目前的趨勢,營收同比轉負,應該只是時間問題,或許今年內就能看到。
除了游戲板塊外,騰訊的其他業務發展得都非常好。比如,受益于人工智能的發展,三季度,視頻號的播放量同比增長了超50%,廣告收入增長了30%,騰訊音樂的會員增長了17%,歷史上首次突破1億等等。
但無奈,游戲對騰訊實在太重要了,上面說了,占到總營收的超1/3,更是貢獻了約5成的凈利潤。也就是說,騰訊什么時候能好起來,完全取決于游戲什么時候好起來,不過這已經超出了小馬哥的能力范圍。
再來說說大環境,一個是香港的估值環境,另一個是中國的經濟環境。
港股有多慘就不用再論述了,目前恒生指數已經來到了自09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值,平均市盈率僅有不到11倍,要知道我大A股都有16倍,如此冷清的金融環境,怕是蘋果來了都賣不出價格。
作為一家市值2.5萬億元的巨無霸公司,騰訊平均每日的成交量還不到60億,作為對比,在美股上市的阿里,市值僅有騰訊的一半,但每日的成交量都有百億出頭,可見流動性之差。
換句話說,騰訊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改變一下上市地點,市值就能得到巨大提升,當然這只是假設了,完全不可能實現。
最后,再來看看日益下滑的中國經濟能否支撐騰訊的長遠發展。這基本上是玄學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沒人事前沒給出完全正確的答案,不過,鑒于騰訊在各個領域的壟斷地位(除短視頻),即便大環境不好,對它的影響也是有限。
綜上,可以看出,騰訊的估值如此之低,絕大部分都是騰訊以外的原因,雖然面臨字節系的激烈競爭,但基本上還是毫無懸念的中國互聯網龍頭之首,公司本身基本面非常健康。
因此,你要問騰訊跌到底了嗎,其實就是在問,香港還會好起來嗎?中國經濟到底了嗎?中美關系到底了嗎?
前兩個問題不敢回答,但第三個問題毫無疑問是否定的,美國的擁抱熊貓派早就徹底陣亡了,既然中美關系還會繼續惡化下去,那中國香港和中國經濟也就難言樂觀了。
所以,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不要隨便抄底。
最后,可以給出一個觀察指標,那就是看南非報業什么時候停止減持、甚至重新開始增持,在那之前,都不宜輕舉妄動,因為市場上會有大量的賣盤,股價會相當承壓。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