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世紀50年代,赫魯曉夫上臺后,開始調整對中國的政策,他認為之前蘇聯給中國的好處給得太多了,當然,他說,好處不是不能給,但中國得拿東西來換。
于是,1958年4月和7月,蘇聯在沒有與中國商量的前提下,直接以命令的口氣強行要求在中國領土上建設所謂的“長波電臺”以及在中國組建“聯合艦隊”。
這是什么意思呢?
其實意思很簡單:當時中國的無線監聽才起步,與蘇聯組建“長波電臺”就等于放手讓蘇聯人在中國獨立建電臺,由他們實施對中國的監聽。而組建“聯合艦隊”也一樣,中國當時的海軍才剛剛發展,壓根就沒什么海軍力量,所謂的組建也是以蘇聯為主,等于以后在中國領海蘇聯艦隊可以正大光明的存在。
一句話,蘇聯人就想讓你主權換利益。
這種事,我們當然不會干。咱們流血犧牲幾十年就是為了主權獨立民族自強,怎么可能又倒回去?
見中國不上道,于是,從1959年開始,蘇聯開始給中國找各種麻煩。先是突然撤退了所有援建我國的專家和科學家,后又在中印邊界問題上偏袒印度,故意制造邊界摩擦。
真正讓中國對蘇聯這個“老大哥”寒心的是幾年后發生的珍寶島事件。現在來看,珍寶島事件就是蘇聯仗著自己的實力,對中國一次徹頭徹尾的霸凌。
我簡單來復原一下當年珍寶島事件的過程。
珍寶島位于黑龍江省虎林縣(今虎林市)境內,在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面積0.74平方公里,歷來為中國領土。
1969年1月23日,蘇聯邊防軍甚至向中方邊防人員開槍射擊,所幸我方沒有人員傷亡。但幾天后,蘇軍再次入侵珍寶島,并試圖從三面包圍我邊防巡邏部隊。之后,雙方開火,我軍邊防部隊6名戰士犧牲,蘇軍的7名入侵人員被殲滅。從3月2日到4月2日一個月時間,中蘇雙方士兵共進行了多次交火,整個珍寶島自衛反擊作戰中,中國邊防軍斃傷蘇軍230余人,毀傷坦克裝甲車輛19輛。中國軍隊陣亡71人(統計至1969年11月為止)。
珍寶島戰役中,中國邊防軍在巡羅
這次邊境沖突蘇聯將大國沙文主義體現得淋漓盡致。
戰役開始后,當時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科主張“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的威脅”,首先使用幾百萬噸級的“巨型炸彈”,必要時甚至應當考慮對中國的核基地先發制人地實施核打擊。3月21日,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通過高頻通信裝置直接打電話給中國外交部,要求接通周總理,結果被接線員臭罵了一頓。
面對蘇聯方面霸凌,中國也進行了強硬回擊。5月24日,中國政府發表了一項措辭強硬的聲明,指責蘇聯挑起珍寶島事件,但主張邊界停火,恢復談判。
與此同時,中蘇雙方都在調兵遣將,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戰似乎要打響。
當時的情勢有多兇險?
先來看蘇聯。
1969年9月,蘇聯部署在亞洲地區可用于對付中國的兵力兵器已增加到70多個陸軍師、100余萬人;同時還有2萬余輛坦克、3000多架飛機、800多艘艦艇等。蘇軍為了加強中蘇邊境地區的組織指揮,還陸續調換了中蘇邊境幾個軍區和軍兵種的主要領導人。新上任的高級軍官被認為擅長于指揮現代化戰爭。
再來看中國。
為了迎接可能的大戰,中國盡一切努力進行應對。根據中央軍委組建部隊的命令,1969年間,陸軍增加3個軍部,組建和改建30個師。至1969年底,全軍在編人員增長到631萬余人,超過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最高數額,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解放軍歷史上人數最多的時期。
1969年9月30日夜~10月1日凌晨,“三北”各軍區陸、海、空軍部隊奉令緊急行動,迅即轉入臨戰戒備狀態。
10月中旬,根據毛澤東的提議,中共中央政治局開會作出疏散在京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決定。之后,毛澤東即離京去武漢。16日,林彪和葉群疏散到蘇州。10月20日前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或中共中央委員朱德、劉伯承、陳毅、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以及劉少奇、鄧小平、張聞天、陶鑄等被疏散離開北京。
與此同時,為了不讓中國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工業成果毀于戰火,中國將重要工廠紛紛遷往內陸地區,這就是“三線建設”。同時為了應對蘇聯的核打擊,保證人民生命安全,國家號召在全國各地深挖防空洞。這些防空洞現在在許多地方依然存在。
中國,似乎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但天佑中華,是的,老天爺給危機重重的中國拋來了橄欖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