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時間的一篇文里說到乾隆,今天這篇文就拓展一下,聊聊乾隆的帝王心術(shù),可能前部分有些重復(fù),不過這篇文的目的是另開一篇,大家多擔(dān)待,不感興趣直接退出即可。
用古代王朝的標(biāo)準來看,乾隆絕對是中國古代王朝里最后一個強勢的帝王。
對內(nèi),乾隆乾綱獨斷,牢牢掌控朝政六十多年,鞭撻天下如同馴獸,朝野官民都匍匐在乾隆的腳下戰(zhàn)戰(zhàn)兢兢。
對外,乾隆的兵鋒越過蔥嶺,打下六百年來最廣袤的疆土,即便是距離北京萬里之遙的中亞國家,也成為清朝的藩屬國,朝貢不斷。
至于財政方面,乾隆中后期依然能保證每年4359萬兩白銀的水平,拋開必需支出的3177萬兩,每年的盈余能達到1200萬兩左右。
如果考慮到在18世紀中后期,乾隆不論是好大喜功,還是有歷史的自覺性,趕在世界各國開疆拓土的最后階段,徹底收復(fù)了新疆,給后世兩百年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乾隆的功績還要再提一檔。
總之,說乾隆是千古一帝,基本不為過。
但乾隆如此雄才大略的皇帝,為什么晚年昏聵了,開始重用大貪官和珅?和珅又是用什么手段,哄的乾隆團團轉(zhuǎn)?
反差這么明顯,難道乾隆與和珅之間,有什么不為人知的關(guān)系?
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2
乾隆繼承皇位的時候,年僅25歲,那時清朝的朝政幾乎被兩個大臣把持,一個是滿人鄂爾泰,一個是漢人張廷玉。類似于富二代剛接手公司,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被兩個職業(yè)經(jīng)理人給架空了。
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么做?
乾隆的辦法是,一方面繼續(xù)對鄂爾泰和張廷玉委以重任,自己甘愿做一段時間沒有實權(quán)的皇帝,另一方面在默默提拔自己的嫡系人馬。
那個天字第一號嫡系,便是富察皇后的弟弟傅恒。
乾隆十年,24歲的傅恒便被提拔為軍機處行走。
乾隆十二年,傅恒剛26歲,被任命為戶部尚書。
乾隆十三年,27歲的傅恒被任命為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xué)士、川陜總督,統(tǒng)領(lǐng)滿漢數(shù)萬兵馬出征。
就像年羹堯作為雍正的西北代理人一樣,傅恒也成為乾隆的西北代理人。
從此以后,傅恒憑借乾隆的信任,南征北戰(zhàn)立下赫赫戰(zhàn)功,把自己的名字寫在史冊里,并在軍機處任職23年,可謂是位極人臣。
而乾隆憑借以傅恒為首的嫡系人馬,逐漸清除了鄂爾泰、張廷玉等雍正朝的舊臣,牢牢掌控朝政。
可以說,乾隆和傅恒是一體兩面的。
公元1769年(乾隆三十四年),傅恒因病去世,這就意味著乾隆缺少了一位嫡系寵臣,同時也少了一把掌控朝政的工具。
那么乾隆就必須尋找新的嫡系寵臣,尋找新的掌控朝政的工具。
經(jīng)過數(shù)年時間,乾隆最終選定了和珅。
和珅這個人雖然有一段苦日子,但總體來說,和珅的起點非常高,高到絕大部分人努力奮斗一輩子,都達不到和珅的起點。
和珅家族世襲三等輕車都尉,這是個從三品的爵位,雖然沒有實權(quán),但有極高的品級和社會地位,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副部級。
和珅是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再加上從三品的三等輕車都尉世襲爵位,可以說,和珅就是清朝基本盤的成員之一。
這樣的起點放到現(xiàn)在,絕對紅的透亮。
正因為如此,和珅年輕時才能到咸安宮官學(xué)讀書。
咸安宮官學(xué)是雍正設(shè)立的,原址在故宮的壽安宮,后來被乾隆遷移到武英殿以西的咸安門一帶,專門招收上三旗子弟和景山官學(xué)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學(xué)生名額一百一十人,學(xué)習(xí)滿漢語言文字和步射技術(shù),教師也是翰林學(xué)士和宮廷侍衛(wèi)。
簡而言之,咸安宮官學(xué)是培養(yǎng)大清朝后備干部的學(xué)校,同時也是培養(yǎng)皇帝嫡系干部的學(xué)校。
這種學(xué)校,窮苦人家的孩子肯定是進不去的。
但和珅進去了。
和珅在咸安宮官學(xué)努力讀書,不僅掌握了滿漢語言文字,還熟讀儒家經(jīng)典和中國歷史,練了一身的好功夫。
就在傅恒去世的那年,和珅繼承了三等輕車都尉的爵位,成為大清朝從三品的大員,隨后和珅被選為三等侍衛(wèi),做了正五品的實職。
那年和珅年僅二十歲,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剛高考完的年紀。
你想想,這得多恐怖,現(xiàn)在絕大部分人努力奮斗一輩子,都達不到和珅的起點。
緊接著發(fā)生了一件事,徹底改變了和珅的命運,也改變了乾隆的后半生。
乾隆讀書較多,喜歡引經(jīng)據(jù)典,有天突然說:“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也”,老虎和犀牛跑出籠子,祭祀的玉器在木柙里毀壞,到底是誰的過錯啊?
正當(dāng)其他人不知道如何回答的時候,三等侍衛(wèi)和珅“啪”的跪下說:“典守者不能辭其責(zé)”,負責(zé)看管的人要負全部責(zé)任。
坐在御座上的乾隆,望著跪在地下的和珅,突然就喜歡上這個人了。
可能是喜歡他的知識淵博,可能是喜歡他遇到事情敢出頭的拼勁,也可能是喜歡他不顧一切向上爬的野心。
我覺得,這些可能都是存在的。
因為乾隆需要一位新的嫡系寵臣,需要一個新的掌控朝政的工具,和珅這種有知識、有拼勁、有野心的年輕人,正是乾隆需要的。
于是,和珅迎來火箭式提拔。
公元1775年(乾隆四十年),年僅26歲的和珅,被提拔為御前侍衛(wèi)兼副都統(tǒng),入值乾清門。
公元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和珅成為軍機大臣、戶部侍郎、內(nèi)務(wù)府大臣、步軍統(tǒng)領(lǐng),成為位高權(quán)重的一品大員。
和珅之所以提拔的這么快,除了做傅恒的替代者以外,還有另一層身份,那就是在公元1773年的時候,皇十五子永琰被秘密冊立為繼承人,和珅比永琰年長十歲,正好培養(yǎng)起來制衡永琰。
“和珅,寵任冠朝列矣。”
3
此后的二十五年,和珅堅持“兩個凡是”,唯乾隆馬首是瞻——凡是乾隆想要的,和珅便極力滿足,凡是乾隆不想要的,和珅便全力阻止。
例如乾隆晚年需要大量白銀,和珅便提出“議罪銀”制度,允許犯了錯誤的官員,通過交錢的方式來抵消自己的錯誤,保住官位。
例如乾隆晚年不希望嘉慶的勢力太大,和珅便極力阻止嘉慶的老師朱珪,回到北京做內(nèi)閣大學(xué)士。
這“兩個凡是”是和珅的立身之本,也是乾隆需要的。
正因為和珅的極力配合,乾隆才能擁有幸福的晚年生活,正因為有了和珅,乾隆才能以七八十歲的年紀繼續(xù)掌控朝政。
至于和珅貪污腐敗,乾隆知不知道?
那自然是知道的。
但和珅得到的白銀,和乾隆得到的白銀相比,只是九牛一毛上的毛尖尖,乾隆對和珅貪污腐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是乾隆對和珅忠于自己的賞賜。
貪污腐敗難以根治,原因就在這里。
下屬需要通過貪污腐敗,把手里的權(quán)力提前變現(xiàn),最高領(lǐng)導(dǎo)也需要縱容下屬貪污腐敗,保證自己的權(quán)力地位。
一個巴掌拍不響,天下的事,最終都壞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上面。
但是話說回來,和珅絕對忠于乾隆,難道就沒想到,將來會被嘉慶清算嗎?乾隆如此寵信和珅,難道就沒有給和珅留一條退路嗎?
其實,他們都想到了。
乾隆做為雄才大略的皇帝,不可能不知道和珅的下場,他也是想保和珅的,所以乾隆把最寵愛的固倫和孝公主,嫁給和珅之子豐紳殷德。
乾隆比和珅年長四十歲,屬于兩代甚至三代人,年紀相差這么大卻結(jié)成親家,其實就是告訴嘉慶:
“和珅是我們的親家,以后要手下留情,不要把事情做絕,給我留個面子。”
和珅熟讀儒家經(jīng)典和中國歷史,不可能不知道歷代權(quán)臣的下場,但他作為乾隆晚年的嫡系寵臣,已經(jīng)沒有退路,必須一條路走到黑,便只能把延續(xù)家族香火的希望,寄托到固倫和孝公主和豐紳殷德的身上。
事實上,乾隆去世以后嘉慶發(fā)難,二十條大罪看似轟轟烈烈,但除了抄家和賜死和珅以外,固倫和孝公主與豐紳殷德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甚至在豐紳殷德退休的時候,嘉慶還賞賜豐紳殷德一個公爵頭銜。
“嘉慶十五年,病,乞解任,賜公爵銜。”
這哪是犯官后代的待遇,很明顯是哥哥給妹妹、妹夫的待遇。
可以說,這樣的結(jié)局是乾隆、和珅、嘉慶心照不宣的。
乾隆通過提拔和珅,換來幸福的晚年生活,和珅通過效忠乾隆,換來一輩子的榮華富貴,嘉慶通過清算和珅,換來新朝新氣象。
可能他們都不后悔,如果再來一次,他們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其實在職場上,乾隆與和珅的事,始終在繼續(xù)著。
就像一些公司領(lǐng)導(dǎo),往往會培養(yǎng)一些親信,然后把自己不方便做的“臟活”交給親信們?nèi)プ觯@些親信也通過給領(lǐng)導(dǎo)做臟活,換取自己的榮華富貴。
這些公司領(lǐng)導(dǎo)就是新的乾隆,這些領(lǐng)導(dǎo)親信就是新的和珅。
可能有人覺得,從基層向上晉升太困難了,和珅的路是一條捷徑,于是便想效仿和珅,給領(lǐng)導(dǎo)做臟活、走捷徑。
效仿和珅自然是沒有問題的,但有個問題一定要提前想明白——
自古以來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舊朝的寵臣一定是新朝的清算對象,所以效仿和珅大概率要迎來慘烈的結(jié)局。
如果能夠接受這種慘烈的結(jié)局,那么效仿和珅走捷徑,沒有任何問題,但如果不能接受這種慘烈的結(jié)局,卻偏偏要效仿和珅走捷徑,那將來可能更痛苦,比不能出人頭地還要痛苦。
歸根到底,要看這輩子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選定路線,堅定的走下去。
4
從乾隆重用和珅就能看出來,晚年的乾隆其實并沒有昏聵,他的頭腦非常清醒。
乾隆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把所有人都視為工具,只要能為我所用、只要能對我有利,任何人和事都可以拿來做交易。
可以說,乾隆就是個冷酷無情的政治機器,已經(jīng)達到了“無我”的境界。
什么是“無我”呢?
《道德經(jīng)》里說過一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和圣人都是沒有感情的,他們把世間萬物都視為工具,用或不用、什么時候用、用來做什么,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的情緒、我的喜好、我的哀愁都不重要,只要妨礙要做的事,都是可以拋棄的。
一切的行為,都要為最終結(jié)果負責(zé)。
很顯然,乾隆就是這樣的人。
不論是提拔傅恒來清理鄂爾泰和張廷玉,還是提拔和珅來掌控朝政、制衡嘉慶,甚至是平定準噶爾部以后下達的血腥屠殺令,乾隆都沒有任何個人感情參雜在里面,完全是以結(jié)果為導(dǎo)向的手段。
我們常說帝王心術(shù)、帝王心術(shù),那什么是帝王心術(shù)?
這種把世間萬物視為工具,并把自己剝離出來,高高在上操縱世間萬物的心態(tài),就是所謂的帝王心術(shù)。
有用或者沒用,就是帝王評判事物的唯一標(biāo)準,其他的都不重要。
5
我們繼續(xù)說回乾隆的帝王心術(shù)。
乾隆真的是不放過任何一個能利用的機會,甚至乾隆對母親盡孝,都有非常強烈的政治目的。
乾隆的母親是孝圣憲皇后·鈕祜祿氏,即《甄嬛傳》里甄嬛的歷史原型人物。
鈕祜祿氏年僅十三歲的時候,便以格格的身份進入雍親王府,侍奉四阿哥胤禛,但因為其父鈕祜祿·凌柱只做到四品官,連和珅的起點都不如,故而鈕祜祿氏在雍親王府的地位并不高。
即便是生下乾隆之后,鈕祜祿氏依然做了十多年的格格,直到四阿哥胤禛成為雍正皇帝以后,才論資排輩的升為熹妃。
而那個時候,雍正已經(jīng)按照秘密立儲制度,把乾隆冊封為皇位繼承人,寫著“愛新覺羅·弘歷”的紙條,放在乾清宮里“正大光明”匾的后面。
可以說,雍正時期,鈕祜祿氏并沒有母以子貴。
但就在雍正駕崩以后,鈕祜祿氏從西六宮的永壽宮,搬到東六宮的景仁宮,住了將近一年,又搬到乾隆專門給她修建的壽康宮,然后便開始了長達四十年的極致富貴人生。
在生活方面,乾隆專門叮囑太監(jiān)和宮女們,任何事都要提前預(yù)防、提前發(fā)現(xiàn),不要讓皇太后擔(dān)憂,可謂是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
乾隆中期,曾經(jīng)四次南巡、四次東巡、三次巡幸五臺山,還去過木蘭圍場、承德避暑山莊等地,每次出門的時候,都要帶著皇太后鈕祜祿氏一起去。
皇太后鈕祜祿氏的逢十大壽,乾隆都要大操大辦,尤其是八十大壽的時候,已經(jīng)年過六十的乾隆,還要穿著彩色的衣服唱歌跳舞,給母親祝壽。
乾隆為什么要這么做?
乾隆固然是孝子,但乾隆對皇太后鈕祜祿氏的孝心,表現(xiàn)的太過露骨直白了吧?你要盡孝,關(guān)起門來盡孝即可,為什么一定要到處宣揚,讓天下人都知道呢?
事實上,乾隆的目的就在這里,乾隆就是要讓天下人都知道他的孝道。
因為乾隆是滿人皇帝,統(tǒng)治中國屬于以小族凌大國,根基非常不牢固,直到清朝立國百年以后,民間依然有非常濃烈的“反清復(fù)明”思潮,甚至很多漢人士大夫不愿意接受清朝的統(tǒng)治,但實力不足以推翻清朝,才不得已接受現(xiàn)實而已。
這些人和事,對于清朝來說,都是形式炸彈、不安定因素。
乾隆想到的辦法便是,以中國文化征服中國人心。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講究“忠孝”二字,甚至可以說,孝的地位比忠更高。
為什么?
古人認為,一個人在家是孝子,離家才能做忠臣。皇帝就是君父,如果一個人不孝順父母,誰敢相信你能忠于皇帝、忠于國家?
即便是把“忠”字踩在腳下的晉朝司馬氏,不敢提忠誠,也得說一句“伏唯圣朝以孝治天下。”
乾隆向天下人展示孝道,其實就是在向天下人表態(tài):
“乾隆是個孝子,漢人士大夫可以不承認乾隆的滿人血統(tǒng),但必須承認自古以來的孝道。如果漢人士大夫不承認孝道,那便是違背了自己的價值觀,可如果承認了乾隆的孝道,等同于承認了乾隆的統(tǒng)治地位。”
所以,只要乾隆不斷的向天下展示自己的孝道,就能不斷的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進而鞏固清朝的統(tǒng)治合法性。
同樣的道理,乾隆一輩子寫了四萬多首詩,雖然沒有一首是高質(zhì)量的,但乾隆依然樂此不疲。
他到底圖什么?
歸根到底,乾隆是向漢人士大夫表明態(tài)度:
“乾隆雖然是滿人血統(tǒng),但是精通中國文化、能代表中國文化。孔夫子曾說,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乾隆都能代表中國文化了,就不要給乾隆貼夷狄的標(biāo)簽了。漢人士大夫們應(yīng)該支持乾隆,擁護清朝。”
孝道和寫詩,都被乾隆利用起來鞏固統(tǒng)治,而且是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踐行。
這份帝王心術(shù),可謂是冠絕古今了。
6
總的來說,乾隆是以結(jié)果為導(dǎo)向的冷酷政治家,他做的每件事,都有獨特的政治目的。
在這方面,真的建議大家和乾隆學(xué)一學(xué)。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對我們身體健康影響最大的就是情緒波動,如果一個人常年處于抑郁、壓抑、內(nèi)耗的情緒中,身體健康絕對不會太好。
可如果一個人能常年保持“無我”的狀態(tài),情緒不輕易波動,其實就是暗合了“天人合一”的理念,有利于保持身體健康。
這樣的人往往可以長壽,也更容易做出一番事業(yè)。
因為做一番事業(yè)、做一個項目,需要非常聚焦,調(diào)動全部資源博一個可能的結(jié)果,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喜好、我的情緒都是沒有意義的東西,需要完全排除掉。
那么“無我”的狀態(tài),便更容易抓住主要矛盾,解決關(guān)鍵問題,進而完成這個項目、完成這個事業(yè)。
帝王心術(shù)不是褒義詞,但事實證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需要一些帝王心術(shù)。
質(zhì)疑乾隆,理解乾隆,最終成為乾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