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2月14日,冀魯邊軍區一片肅穆,張團長強忍淚水,用沙啞的聲音宣布噩耗:“我們的戰士楊靖遠同志犧牲了!他是共產黨隊伍的好黨員,人民的好兒子......”
還沒說完便泣不成聲,而村里的百姓、兒童團、民兵們都紛紛準備了白紙條,祭奠這位可親可愛的人民戰士。
只有了解內情的八路軍戰士們握緊了拳頭,眼中的憤恨奪眶而出,他們的好同志被地主孫仲文鍘成了三段,頭顱還被掛在城墻上斬首示眾,血淋淋的慘狀還歷歷在目。
蕭華決心下重兵復仇,勢必要讓孫仲文好看。
1902年6月5日,楊靖遠出生在沈陽東陵,他從小攻讀醫科,17歲便考入中醫專科學校,出身貧困家庭的他深知百姓的不易,因此對于患者非常慈悲。
戰亂年代,楊靖遠抱著濟世救民之心游走在沈陽、錦州一帶,隨著戰火四處蔓延,他發現病人、傷患是救不完的,只要戰爭不停止,就不會有百姓安居樂業那一天。
一個偶然的契機,楊靖遠救治了一個遍體鱗傷的共產黨員,看著他年輕的身體被摧殘的不像樣子,楊靖遠可惜道:“何必要做這么危險的事。”
這名黨員一副視死如歸的表情:“只要能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不要說受這點傷了,死又何妨。”
他的回答深深觸動了楊靖遠,他終于找到了自己要追尋的救國之路,于1931年在馬輝之的引領下加入共產黨。
1938年,楊靖遠被任命為冀南軍區第六區司令員,帶領司令部駐扎在河北省南皮縣董村。
他放下身段扎根群眾,劈柴、生火、做飯、挑水樣樣親力親為,打下了深厚的群眾基礎。
因為他蓄髯為志,發誓不打敗鬼子不刮胡子,所以每每隊伍歸來,他的胡子也成了大家伙辨認他的標志。
1938年10月,鹽山縣大地主、反動民團頭目孫仲遠成為了抗日隊伍行進的“攔路虎”,正是這個惡貫滿盈的奸人殘害了英雄楊靖遠的性命。
孫仲遠出生在地主世家,幾代人都是通過壓榨貧民和長工的血汗錢發家。
恰逢國共聯合抗日的關頭,兩方都有意吸納民間隊伍共同抗日,借此機會,孫仲遠大量購買軍火發展勢力,還囤積了許多兵馬、炮彈。
加上孫仲遠本身就有文化,他向外表示自己建立武裝團意在抗日救國,再加上非常善于偽裝蠱惑人心,因此很快吸納了一群有志青年,隊伍很快壯大,就這樣順利地被國民黨收入編中。
很明顯面對日軍侵襲,孫仲遠沒打算豁出命抗日,他要的就是國軍的庇護,以及日后分一杯羹的機會。
在當時的局勢下,孫仲遠一方面表現出抗日的消極情緒,另一方面又在國民黨的授意下和共產黨對著干。
1938年,我軍已經在鹽山占領了四個區,而狡詐的孫仲遠在占領了一個區的同時修建壕溝并筑起一米五高的圍墻,還相互連接起來對我軍形成了封鎖之勢,考慮到孫仲遠有過抗日意圖,所以共產黨隊伍決定盡力爭取他的支持來一同抗日。
1938年10月,楊靖遠和孫仲文進行了第一次談判。
孫仲文提出只要不進駐他的地盤即可,雙方就此達成一致。
不久后,孫仲文被國民黨任命為第53游擊隊支隊司令,這一下徹底讓孫仲文原形畢露,他開始在我軍行進過程中故意刁難、扣押糧款,甚至活埋了幾名戰士。#微頭條首發挑戰賽#
楊靖遠不得不再次深入虎穴,這一次他是抱著徹底解決問題的想法來的,他面對孫仲文據理力爭:“我們一直以大局出發,并不是真的軟弱,你這樣做只有死路一條”。
孫仲文小人得志,拍桌子叫囂:“楊司令,你以為今天來了還能活著出去嗎?”
在將被挾制住之時,楊靖遠率先抓住孫仲文作為威脅,為保住小命,孫仲文只能假意屈服,豈料這一次竟是放虎歸山。
1938年12月13日,楊靖遠率領隊伍攻打孫仲文,不幸腰部中槍被孫仲文俘虜,面對孫仲文的羞辱和謾罵,楊靖遠一片凜然,氣得他于次日便殘忍殺害了楊靖遠,還將他的身體鍘成三截,將頭掛在賈象村西的樹上示眾。
這一舉動徹底激怒了冀魯軍區,司令員蕭華更是悲憤交加,親自制定戰術要為楊靖遠復仇,最后軍區派出周貫五將軍發起強攻,戰士們悲憤交加,很快便將孫仲文部千余名民兵團全部殲滅。
而孫仲文見狀不妙,偷偷一個人溜了,跑到國民黨張國基部,結果沒多久就和張國基發生矛盾,被活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