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士釗的女兒章含之是毛主席的英語老師。
1963年冬天,毛主席與章含之邊散步邊閑談。兩人從英語學習談到英語教育,毛主席突然停住了腳步,章含之問他:“主席,您是想起什么了嗎?”
毛主席點點頭,若有所思地說:“談到教育,我突然想起我還欠你父親兩萬元沒有還。”
章含之好奇地追問主席:“主席,您能說說借錢的具體經過嗎?”
毛主席沉思了片刻,望向天邊,回憶起了40多年前的往事。
毛主席
為赴法勤工儉學運動籌錢
20世紀初,國內民智未開,封建思想在社會上依然占主流。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將改革社會的目光投向了教育,他們認為改革社會的關鍵是人,而改革人的關鍵是教育,當時中國的傳統教育已適應不了形勢,必須派學生去法國學習。
為什么選擇法國,而不是英國或者德國?
原因在于,法國是當時的革命老區,對世界各地的留學生都比較友好,自然成了留學的首選國家。
毛主席積極響應號召,通過新民學會將赴法勤工儉學運動,在湖南推廣開來。
去法國留學之前,留學生必須預先學習法語、西方習俗和謀生的技能。為此,毛主席奔赴北京,在恩師楊昌濟的幫助下,為湖南學子開辦了3處留法預備班。
但是最大的難題還是沒有解決,每一個去法國留學的學生,至少需要五、六百元,作為路費和日常吃住的費用。這筆錢,對學生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
毛主席只能繼續為之奔走,1919年底,毛主席再次來到北京,到醫院看望了重病纏身楊昌濟。
毛主席
得知了學生前來的目的后,楊昌濟給在上海的好友兼同鄉章士釗,寫了一封信。信的大意是:“毛澤東、蔡和森前程遠大,若想救國民于水火,請務必重視二人。”
1920年5月,毛主席前往上海,為即將赴法留學的新民學會會員送行。之后,留在上海,繼續為下一批赴法留學的會員籌錢。
當時,毛主席人生地不熟,在上海轉了幾圈,也沒籌到什么錢,只好找章士釗求助。
毛主席根據楊昌濟給的地址,找到了章士釗的住處。章士釗不認識毛主席,等毛主席提到恩師楊昌濟時,他才恍然大悟,讓毛主席進屋聊。
進屋后,毛主席將自己的窘況,如實告知了章士釗。章士釗知悉后,對毛主席說:“錢的事,我來想辦法。你過幾天來拿。”
果不其然,在章士釗的號召下,上海各界進步人士慷慨解囊,很快籌到了兩萬銀元,解了毛主席的燃眉之急。
毛主席向章士釗還錢
一陣寒風吹過,毛主席和章含之從記憶中走了出來。
毛主席清了清嗓子,對章含之說:“事情的經過就是這樣的。我現在準備將這筆錢還給你爸爸,不過需要分十年還,每年兩千。今年的,我等下打一份報告給秘書,你找他要就行。”
章士釗
幾天后,章含之回家探望父親章士釗,并將毛主席交給她的兩千元,如數交到章士釗手中。
章士釗疑惑地問章含之:“主席,為什么給我兩千元。”
章含之回答:“主席說,40年前,您資助了他兩萬元,搞赴法勤工儉學運動。他打算從今年開始,每年還您兩千,分十年還清。”
經章含之這么一說,章士釗才想起這件往事。但他沒有收下這兩千元,而是讓章含之轉告毛主席:“當年的兩萬元是他募捐來的,不能算借,更不用還。”
章含之將章士釗的話轉告毛主席后,主席意味深長地說:“行老(章士釗的字)生活艱難,我只不過用還錢這一借口,多給他一些生活補助罷了。他這個人的脾氣,我很清楚,如果我明說這錢是給他補助,他肯定不會要……錢,你還是給他拿回去,他要是問起來,你就說,我毛澤東說的,欠錢必須要還。”
此后,每年春節前后,章士釗都會收到毛主席送來的2000元。
到了1973年,兩萬元全部還完。1974年春節,秘書不知道毛主席是用還錢的理由,補助章士釗,就沒有再送錢。
章含之
毛主席知道后,對章含之說:“怪我沒有跟秘書說清楚。所以今年他才沒有給行老送錢。你回去告訴行老,錢還會繼續送,不過后面算兩萬元的利息了。具體還多少。我不知道。只要他還健在,就要一直還下去。”
結語
與其說毛主席是在還錢,實際上他是在報章士釗當年的資助之恩。如果讀者朋友有機會去韶山毛主席紀念館走一走,就能看到毛主席給章士釗“還錢”的記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