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飛
近日,有海內外媒體報道,原來在2024年,全球將會有超過60個國家與地區進行大選!之前我自己曾很粗略地估算,大約有九個國家與地區,現在看來差太遠了。當然,我估算的主要還是以大國和發達國家地區為主。之前與朋友談起,還稱之為政治上罕見的“九星連珠”現象,現在居然是“六十星連珠”!下次再出現,要等到2048年之后(我對這個說法有保留,因為難以預測這60個國家與地區在未來會否發生選舉制度上的變化)。
選舉尤其大選,往往意味著不得不搞些短期行為,也就是在短期之內能夠見效的政策措施。60場大選引發的集體短期行為,將意味著什么?將匯聚成什么全球效應?再加上當前利息高漲、能源與糧食拉動通脹高企、高新科技對經濟社會沖擊巨大、地緣危機舊的未解新的高危、民粹政治泛起等影響下,世界的不確定性幾乎是冷戰結束以來最厲害。
各國能有什么短期行為可以做到?再說句得罪話,宏觀經濟學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幾道板斧,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后,對今天的政府刺激經濟政策手段能帶來更多的理論啟發和實操指引嗎?英女王當年訪問LSE,對金融海嘯的世紀之問(How did no one foresee it?)言猶在耳。
今天的金融投資行為和實體經濟營運,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高新科技的強力加持之下,投資與營運的效率與精準度固然是以幾何級數地提高,但背后的風險卻難以預料。應該這么說,以前構成風險的根本基礎,在于人的理性計算能力不可避免之局限性(這里先不糾結經濟學上所謂的“非理性繁榮”理論)。
現在這種“有限理性的局限性”,已經被具備自我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所糾正,就算不是馬上做到算無遺策,但肯定以非常快的速度無限奔向算無遺策的境界,宛如數學的“無窮大/無窮小”概念。凱恩斯對投資預測的金句是“要預測別人的預測”,但現在已經變成不存在“別人”這個“人”了,一切都是或者趨向非人格化、自動化感知、計算分析和瞬時決策。整個構成經濟風險基礎上人的因素,或者說人的心理/心智因素,都已經或將會被抹去,那么在這個自動化智能化的時代,所謂的經濟風險到底是來自什么呢?
我不是研究經濟學的,甚至個人投資也是不值一提,不知道有沒有新的經濟學研究去分析這個智能化時代的各種經濟行為與現象?有沒有當年兩位數理經濟學大師Von Neumann和Oskar Morgenstern聯手提出博弈論經濟學那種“范式轉移”,來開闊我們對智能化經濟行為與現象的理解?Thomas Piketty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與林毅夫的《新結構經濟學》都嘗試突破舊有經濟學在解釋今天貧富差距拉大現象和政府引導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嚴重解釋力不足之局限,他們的理論創新頗有一番范式轉移和開山立論的新氣象。但對于智能化時代下的經濟學,還是不足,姑且稱之為智能經濟學和金融學。
那么,在理論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各國又如何對管理本國經濟金融活動進行實操政策手段的設計呢?當然,近現代政治經濟發展史告訴我們,大部分情況下各國都是先有實際操作(包括企業家們的投資冒險和政府的政策手段),后有理論總結。但成熟發展的理論終究會變成后來投資者們的價值觀念,以及后來政府管理經濟的“金科玉律”。盡管有冒險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投資者并不會受困于什么理論(但別忘了只有百分之十的創業者最終成功),盡管不同學理派系的“金科玉律”可能南轅北轍(例如政府干預和自由市場),但塑造投資者和政府管理人員對經濟與投資現象的“觀念看法mentality/mindset”,也就大致在這套成熟理論框架之內,一如中國古人所言的“如珠走盤”。
還是那句話,在理論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各國經濟管理部門如何管理這個智能時代經濟?同時再加上文章開首提及的地緣政治經濟學危機因素。今年上半年,美國聯儲局和其他相關機構在處理兩個地方銀行危機上,據說算是比較成功的,起碼沒有讓銀行的擠提危機全面爆發和蔓延。憑著負責處理危機管理人員的前線經驗、職業直覺等,或許可以處理若干危機,也可以規劃若干經濟發展項目,但處理全局恐怕力有不逮,即使是搞些短期行為,恐怕也不容易,最后可能“炒冷飯”:用舊的政策手段,從所謂的寬松貨幣政策,到近日有某國采取近乎“震蕩療法”,簡直如同Mummy Returns!
用二戰時代的戰略戰術,應對在今天智能化武器系統下的戰爭,會有什么效果?2020年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的第二次局部戰爭,就是如此格局:前者軍隊是傳統的,后者是智能化的。最后專家們總結,當亞美尼亞官兵被阿塞拜疆智能化部隊發現、鎖定和打擊目標,全程只需七秒鐘,7 seconds to die,成為此戰最后總結。
忽然想起劉慈欣的經典科幻小說《三體》之第二部《黑暗森林》中有這么一段:當人類社會研究對付外星入侵者“智子”的“空間高能物理研究項目”失敗之后,負責的軍官章北海無奈地說:“智子勝利了。”負責的科學家丁儀博士說:“是啊,現在,人類手里就這么點理論儲備了:古典物理學、量子力學,加上還在娘胎中的‘弦論’,在應用上能走多遠?聽天由命吧。”
當60個國家那源于傳統經濟智慧的短期刺激經濟政策疊加起來,將匯聚成為一個什么樣的全球經濟后果呢?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于網絡,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