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殘酷的,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是考驗,但同時對雙方而言又是平等的,誰都無法做到在打擊對方的時候,完全避開對方的反擊。而戰爭總是會有勝負的,這就取決于雙方各自的實力以及各自的后援。
自俄羅斯在烏東地區開展特別軍事行動以來,這場涉及俄烏以及西方幾十個國家的沖突,在打了近2年后,至今仍然沒有停止的跡象。
但毫無疑問的是,這場俄烏沖突已經讓各方人員疲憊不堪,尤其是相對于俄烏雙方而言,大部分北約國家民眾,在援助烏克蘭這件事情上,已經表現得相當厭倦,期間更是發生了多次示威游行活動,以抗議政府在俄烏沖突上的立場。
無論是俄烏雙方的疲憊,還是北約國家的厭倦,都不代表俄烏沖突已經結束,畢竟俄烏前線的戰火并沒有停止,甚至從開始時的閃電戰,演變成了后來的消耗戰,再到如今的報復戰。
在2024跨年之夜,無人機、導彈輪番上場,為漆黑的夜晚增添了些許光亮,但這種“光亮”的背后是俄烏雙方的人員傷亡,雙方更是為此互相指責,打起了“口水戰”。
但不得不說,如今的俄烏局勢對于烏克蘭還是相當不利的,美國的援烏法案在共和黨的攪局下,遲遲未能通過,但俄烏沖突并沒有因為美國的援助不到位而暫停、終止。
而北約其他成員國,已經無力再對烏克蘭實施大規模的軍事援助。
而外援大幅減少的烏克蘭,事實上已經走到了失敗的懸崖邊上。在這樣的背景下,英國選擇再次出手,向烏克蘭援助了2艘獵雷艦,幫助烏克蘭擺脫俄羅斯在黑海的封鎖。
然而,有趣的一幕發生了,北約“刺頭”發威,完全不給英國面子,“及時”將英國伸出的手按了回去。
據部分媒體報道,英國援助給烏克蘭的獵雷艦已經得到了土耳其方面的允許,可以經過土耳其海峽進入黑海海域。
但這則消息直接被土耳其否認了。
土耳其方面強調,這一“借道”言論不符合實際,根據《蒙特勒海峽公約》當中的條款,一旦發生戰爭,土耳其必須對交戰雙方的船只關閉海峽。如今俄烏沖突尚未結束,土耳其不能讓俄烏雙方的船只通過,包括此次英國援助給烏克蘭的這2艘獵雷艦。
據了解,目前,土耳其已經通知了盟友這則消息。
所謂獵雷艦,通常是專門用來探測、識別并摧毀水雷的軍艦,因此,獵雷艦并不具備真正的攻擊能力,再加上英國并未對俄羅斯宣戰,所以嚴格意義上講,英國并不能算交戰國。
既然如此,土耳其為何還拿著《蒙特勒海峽公約》當擋箭牌,拒絕獵雷艦通過土耳其海峽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雖然英國援烏的獵雷艦不具備攻擊性,但土耳其并不希望因獵雷艦通過土耳其海峽進入黑海而得罪俄羅斯。
實際上,雖然英國不是交戰國,但其在俄烏沖突中的所作所為,已經達到了“實際參戰”的標準,如果土耳其放行2艘獵雷艦進入黑海交戰區,很有可能會因此招致俄羅斯方面的報復。
黑海一直被俄羅斯視為戰略利益區,一旦英國勢力進入該地區,勢必會造成黑海地區的力量失衡,這是俄羅斯不能容忍的。而真要到了那個時候,以俄羅斯瑕眥必報的性格,會放過為英國“開后門”的土耳其嗎?
與考慮自身安全的同時,俄土兩國還有天然氣合作項目,如果順利建成,土耳其不僅能用更實惠的價格,購買俄羅斯的天然氣,從而穩固土耳其的能源安全,還能收“過路費”,簡直就是“躺賺”。
因此,從安全方面、經濟方面考慮,土耳其實在沒必要在俄烏戰況逐漸明了的當下,冒著被俄羅斯秋后算賬的風險,放行英國援助給烏克蘭的2艘獵雷艦。
由此可見,在利益面前,盟友關系實在算不了什么。這次援烏行動失敗,或許也在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留給烏克蘭的時間不多了,而能走的下去的路似乎也只剩下“和談”這一條道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