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動畫IP《畫江湖之不良人》,近日推出首部劇場版動畫《畫江湖之天罡》(以下簡稱《天罡》),以網絡電影的形式在騰訊視頻“云首發”上線。
作為首部采取“單片付費”模式的動畫網大,以會員售價9元,非會員售價18元的定價,實現上線首日總票房1984萬元(含預售491萬元),付費人數達218萬,這一成績放諸整個網大領域都值得關注。
對動畫公司來說,在產能與變現的矛盾下,動畫網大提供了一條內部資源分配的新方式。伴隨部分頭部國產動畫IP商業思維和手段的豐富,IP衍生與商業化有待走入新階段。動畫網大背后的付費模式,也是對其粉絲積累與C端變現能力的檢驗。
對視頻平臺來說,動畫產能布局進入尾聲,在“降本增效”的趨勢下,不斷活化資產,挖掘動畫回血能力也成為必然。
從《天罡》來看,在這一邏輯下,動畫網大是一種“有條件”的,優勢與風險都較為明顯的方向。
動畫網大,
成熟IP的“錦上添花”
網絡電影誕生至今,動畫網大的數量其實很少。
一方面,動畫行業經過多年發展,除了少部分跑通院線電影模式的公司,大多通過緊密依附平臺和IP產業鏈條,來解決自身難以回血的問題。
動畫的價值體現在作為IP開發的前置放大環節;或持續更新,成為視頻平臺固定內容品類,面向逐漸養成國產動畫觀看習慣的新一代受眾。以騰訊視頻和B站為代表,都曾公開表達動畫對其平臺會員的貢獻。
這種情況下,連載番劇能為新IP爭取更長的曝光期,以聚攏人氣,培養用戶習慣。動畫公司也更傾向于將有限的優質產能,投入承制合作、平臺定制,以確保收益和穩定現金流。
另一方面,動畫公司也曾嘗試以付費網大挖掘C端變現,這種邏輯類似日本動畫產業的OVA模式。
OVA誕生自上世紀80年代,日本動畫制作委員會在正片之外,制作更短的動畫內容,通常是人氣角色的劇情拓展、原作故事的片段補完等,再以實體碟片等形式出售給動畫粉絲。
IP內容衍生、C端付費形式和粉絲經濟底盤,構成了OVA的主要特點。相應的,無法確保持續輸出內容抓住用戶心智,在市場熱度的合適時機推出滿足粉絲需求的產品,OVA模式也難以為繼。
2017年國產動畫《星游記》,就曾主打“童年情懷”,推出衍生的動畫網大《星游記之風暴法米拉第一部》,作為國內首部付費動畫網大,取得不錯的成績。
當時視頻平臺還未完成對動畫產能的“收編”,動畫的會員付費觀看模式也不成熟,動畫CP方比之當下更缺資金回流的手段。《星游記》網大創作團隊曾直言,動畫番劇開發與資金回流周期較長,而付費動畫網大可以像OVA模式一樣加快回款,深挖粉絲付費潛力。
但到2020年,隨著《星游記》IP陷入版權之爭;國產動畫數量與質量整體提升,拉高了用戶的預期與審美標準;且利用粉絲補償心理的“國漫情懷”營銷已基本失效,《星游記》第二部網大折戟,制作方也因預算嚴重超支、入不敷出等原因終結后續網絡電影計劃。
《天罡》的誕生,選在了一個更合適的時機。
目前一些老牌國產動畫公司擁有版權清晰的原創IP和穩定的產能,通過大量動畫番劇和衍生作品積累了粉絲,且逐漸掌握更多維的IP衍生思維和手段。在打造類“OVA”產品方面,有更好的基礎。
網大要求在立項時定位精準,能迅速找到核心受眾并調動其付費,這甚至需要導演和團隊具備一定的互聯網產品經理思維。成熟的動畫IP也能一定程度上幫助解決這些問題。
以《天罡》為例,《畫江湖之不良人》系列自2014年推出,已有六季動畫番劇,也曾推出過真人網劇等系列衍生。2023年播出的《畫江湖之不良人》第六季動畫,從第三集開始就在片尾釋放《天罡》素材,這種預熱方式,就是沒有IP積累的作品無法使用的。
在網大上映前,多個聚集了國產動畫愛好者的社交平臺,出現《天罡》內容、票房預測等討論。此外,《天罡》選擇以原作中的高人氣角色袁天罡做主角,用人氣配角衍生內容吸引粉絲;同時延續《不良人》唐代背景,涉及諸多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對普通觀眾來說,接受門檻也較低。
視頻平臺
為什么需要動畫網大
除了動畫公司自身的成熟IP、穩定產能和可控成本,視頻平臺也是支持動畫推出網大的關鍵。
站在網絡電影業務角度,各平臺自2022年起推出多項新規,包括引入PVOD模式,更加指向內容精品化與C端變現。騰訊視頻就在2022年1月1日推出“網絡電影創新賽道扶持計劃”,動畫電影是其重點扶持賽道之一。
新規宣布了在原有的定級與單價基礎上,針對正能量、現實題材、科幻精品、動畫電影、女性視角五個賽道新增S Pro評級,在既有S+的基礎上進一步抬升分賬單價予以扶持。《天罡》也正是在此之后,于同年8月正式開機,以千萬級投入制作100分鐘動畫,最終以“云首發”模式上線。
“云首發”,亦或是愛奇藝的“云影院”等,本質上都是視頻平臺利用技術手段,將線下演出、觀影等搬到線上,希望借此開拓新的線上付費模式,并發揮線上流量和多場景打通的優勢幫助內容破圈。此前已有一些真人網大采取這樣的發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網大的檔期化和系列化。
基于成熟IP衍生的動畫網大,也契合了這類模式所需的內容產品,讓視頻平臺找到更多落點,以粉絲向運營為核心,包括推出云包場、預售解鎖福利、彈幕花墻等等;也在此基礎上,利用粉絲聲量和事件營銷,爭取破圈用戶。
而從視頻平臺對動畫的布局來看,動畫網大也是平臺活化內部資源的手段。
已上線3部動畫網大,且有一部待播的《西行紀》,就是騰訊和百漫文化合作的全版權IP。在網大之外,有多部動畫番劇上線,其中包括具有前傳性質的《狂王》等衍生動畫。2023年8月還推出了《西行紀年番》,“年番”更說明了動畫開發端的穩定,以及IP在平臺生態中的強綁定。
2021年《畫江湖之不良人》從第四季開始,在騰訊視頻獨播。截至1月11日,《天罡》位列騰訊視頻電影熱搜榜第一,總榜第八。同時,《畫江湖之不良人》第一季動畫登上動漫榜第一,總榜第六,此前動畫第六季也進入過榜單前十。IP連協,帶動平臺熱度效果明顯。
視頻平臺布局動畫產能進入尾聲,以騰訊視頻和B站為代表分割了大多頭部產能。盡管這樣,動畫內容供應量仍不算充足;更關鍵的是,在內容供給端飽和之前,隨著平臺普遍奏響“降本增效”的主旋律,動畫ROI的問題也再次凸顯。
視頻平臺上的動畫,早已分化出兩個趨勢。
一個是變“更長”,頭部IP改編系列化、部分三維動畫年番化。技術和資產積累帶來邊際成本遞減效應,《斗羅大陸》《凡人修仙傳》年番等,在多個平臺新培養了一大批認可網文改編三維動畫的觀眾。另一個是變“更短”,精品短篇動畫等,成為尋找新人才、孵化原創IP的性價比之選。
在動畫公司與平臺形成的利益共同體系中,動畫網大又成為新的“中間態”。頭部國產動畫,或多或少曾嘗試或有計劃推出院線動畫電影,但投入成本、宣發能力等是明顯門檻。動畫網大千萬級的制作成本更易接受,且視頻平臺更易介入宣發層,共享商業化收益。
通過動畫網大檢驗用戶、回籠資金,下一步是打造續集,還是走向院線,也能來到一個新的決策起跑線。就像《天罡》,目前來看,至少網大續作“穩了”。
動畫與視頻平臺,
“共謀”新出路
積極來說,動畫網大提供了共同開發IP、共享收益的新路徑,成熟動畫IP都有嘗試的機會。
在和東西文娛的交流中,動畫公司就表達了兩類互為映照的意見。
一類認為,《天罡》的成績不代表網大是整個動畫行業的好機會。對一些動畫公司來說,分賬動畫網大沒有質變——動畫CP方要衡量立項方向、投入成本、分賬方式和周期、付費人群,這恰恰仍是很多背靠平臺或其他IP承制動畫的團隊缺少的。
另一類公司對《天罡》的方向感興趣,這類公司無論新老,往往有自己的原創IP和一定的受眾基礎,且平臺合作限制較少。配合《天罡》上線熱度,帶動袁天罡雕像級手辦48小時全網預售破萬,這種“帶貨”方式,對頭部國產動漫IP也有吸引力。
這些觀點反映出進入動畫網大這一賽道需要滿足一定條件。并且,動畫網大意味著動畫與視頻平臺更緊密的綁定。這個話題實際上在動畫行業也討論了多年,如今的共識是,這在某種程度上,算是一把“雙刃劍”。
視頻平臺基于收益最大化的考量普遍選擇獨家策略,這保障了動畫IP的前期資金回收,甚至在一家平臺的支持下有更穩定、長線的開發規劃;但也損失了獲得其他資本扶持,在更多平臺發酵、積累用戶的機會。諸如若森等動畫公司,都曾面臨過這類糾結。
而動畫網大,一方面,更像是騰訊視頻內部資產組合的一環,幫助盤活從動畫版權運營、付費會員到平臺流量鏈條。其他平臺的可復制性不強,這也意味著整個動畫網大賽道較難擴容。
另一方面,分賬的動畫網大,在為成熟IP開拓C端變現途徑的同時,一定程度上也釋放了平臺降低風險承擔的信號。
過去一年,視頻平臺不斷考量內容投入策略。“分賬”在某種程度上,催促著更多CP方跟上平臺的策略調整和商業化步調,包括承擔一些變現壓力。比如在劇集維度,東西文娛了解到,過去一年,騰訊視頻和一些被評級為A、B級的腰尾部動畫番劇,也主要以分賬模式來洽談合作。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動畫公司在等待平臺“派單”之外,還是需要更多考慮如何與平臺一起賺錢。而在產能和變現中平衡,也是國產動畫公司10年來常做常新的考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