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也注定是個產品大年,新能源銷量井噴式增長,龐大的市場需求催生了眾多重磅新品,燃油車領域品牌一方面加快電氣化進程,一方面也是優化現有的燃油車產品。乘聯會預測,在2024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迎來新高。
現如今新能源市場雖然尚未發展成熟,缺乏完善健全的架構和體系,琳瑯滿目的車型在不斷的發展完善中,淘汰了一批又一批,留下的都是極為追求質價比的產品,在追求性價比的同時,也強調品控質量和行駛品質,為消費者帶來更優質的選擇。
而在2024年,小編個人最為看好兩個半新能源品牌,一個是深藍,一個是智己,還有半個是問界。這就需要從5個方面來說起;
從產品上,性價比更高。
要說性價比,誰比得過深藍和智己,它們兩個品牌及旗下產品,因為定位和售價不同,沒有直接的競爭關系,但是它們都采取了相同的策略,在各自的細分市場中大放異彩——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我們先來看深藍。最初一款深藍SL03售價門檻在15萬上下,提供增程、純電和氫燃料三種版本,入門就是高配,彼時直接將新能源中型車得價格門檻拉低到15萬上下,性價比相當出色。設計內飾也不拉跨,足夠吸睛,吸引了不少年輕受眾群體。
本以為深藍SL03就是巔峰,誰知道深藍S7(參數丨圖片)才是攪局者。下探到15萬以下的起售價,踏破了所謂的SUV車型溢價門檻,能花15萬買到顏值高配置足、空間大還低用車成本的深藍S7,甚至還能選裝零重力座椅,對合資車也有不小的沖擊。深藍S7受到了更大的關注,也成為了新晉爆款。
無獨有偶,智己的成功,也是將產品放在足夠低售價的前提下,配上三電領域的成就以及本就不俗的產品力,加上那么一點點的特色,就成就了智己LS6。智己在新能源領域代表著上汽集團,進行過不少的嘗試,有智己L7和智己LS7,雖然價格一路走低,可惜掀起的水花不大,直到智己LS6上市,憑借同級別車型最低的價格,以及同價位車型中拔尖的品質,突出重圍,成為新興黑馬。成為了智己第一個爆款,20萬出頭的價格,足夠有誠意,配上智能化標簽,標配800V平臺和激光雷達,高速NOA的建設,這一切建立在足夠低的價格基礎上,造就了智己LS6。
從布局上,轎車和SUV兩手抓兩條腿走路。
兩個品牌雖然都屬于新興品牌,在架構和體系上還有待完善,目前產品系列還不算豐富,但是從深藍的產品計劃和陸續曝光的智己新品諜照不難看出,兩個品牌在布局上,都貫徹了轎車和SUV兩手抓,兩條腿走路,走的更穩也具備更強的抗壓性。
智己L6諜照已經陸續曝光,一款中型車以上的新品,定位低于L7,但是尺寸也沒有小太多,從智己LS6身上也不難看出,智己L6必然會趁熱打鐵,貫徹低價高質量路線,迅速的站穩腳跟,搶占先機,可以說有LS6打下的江山,只要L6別太拉胯,價格到位,爆款不是問題。
再來看深藍,S7和SL03都有著不錯的銷量反饋,現如今深藍G318諜照也曝光了,定位硬派越野SUV,在品牌架構中也算是高端系列,或將對標方程豹豹5,也帶原地掉頭等配置,造型也很經典的方盒子樣式,產品架構更加多樣化,滿足更多需求。
從銷量上來看,都在攀升。
為什么說看好智己和深藍,從銷量上來看,兩個品牌都在穩健有序的攀升。
2023年深藍品牌全年交付達到了13.69萬輛,兩款車型能夠達成這個數據實屬不易,而深藍S7還是下半年才登場。目前深藍SL03累計交付已經達到了10萬輛,受眾也相對廣泛。2024年深藍的目標是40萬輛,也就意味著產品線將更加豐富,且到了2024年深藍S7逐漸發力,未來銷量可期。
智己就更不用多說了,在中大型純電SUV領域已經連續六周蟬聯冠軍寶座,現如今熱度和銷量表現都很出色,后續再有L6登場,助力品牌實現銷量突破。
從口碑上,也算不錯。
深藍S7為什么能火,因為它便宜。
智己LS6為什么能火,也是因為它便宜。20萬出頭,標配激光雷達,還有各種豐富配置,造型還酷似阿斯頓馬丁,同價位或者同級別哪個車型能做到?
但是車市中便宜的車也不少,為什么它倆能夠保持熱度?很大程度上也是出色的品質作為依靠。深藍有長安背書,智己有上汽撐腰,兩個品牌對比新勢力車企來說,在起跑線上就有一定的優勢,且自帶燃油車領域的好感,至少造車體系和產業鏈成熟,加上實測反饋和口碑加持,穩定可靠性經得住考驗,自然就帶動了潛在受眾的選擇。
從市場角度,增程式產品是當下車市的熱門,作為燃油車向純電車過度的首選,兼顧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型的優點,也沒有所謂的里程焦慮問題。而智己的轎車智能化體驗和發展方向也會更好,城市NOA馬上就落地了,智能化作為智己的加分項標簽,配合最重要的價格因素,輔以設計和配置等多方面加持,銷量表現肯定不會太差。
最后我們再來說說問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過問界的銷量表現,從遙遙領先爆火后,盤活了問界M7,上市不到兩個月大定破8萬輛,而且在12月的最新銷量數據中可以看到,問界M7憑借超2.5萬輛的月銷數據,成功躋身SUV榜單前十,位列第七,和CR-V只有三位數的差距,銷量比AINO Y還出色,這對問界和華為都是一個肯定。
作為華為的親兒子,雖然沒用菊花標,但是多年的磨合,華為把智能終端能夠放在汽車上的技術和配置是毫無保留的給了問界,遙遙領先的爆火對問界M7以及剛上市熱度也不低的問界M9都有極為可觀的資源嫁接和轉移,加上問界M7經過一次失敗,成功的找準了定位,在價格上也給出了優勢,才能把握這份熱度,成為新晉黑馬。
為什么說對問界的看好,只能算半份,因為制約問界發展的因素有三個,一是產品線不夠豐富,目前只有3款SUV車型在售,上新頻率和質量是個考驗。二是沒有轎車產品,在競爭極為激烈的20萬+領域,有華為加持的問界不知道能否有突出重圍的實力。三就是問界后續的產品規劃,能否抓住且有效利用起遙遙領先的熱度和資源嫁接,后續產品規劃和產能以及交付量能否跟上,都是考驗。本身問界品牌的門檻就略高,受眾群體就相對窄一些,如果后續乏力,那么就只能是再一次的曇花一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