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兩年前,我曾經寫過廣西一條中西合璧的老街,叫北海老街。當時就有本地朋友告訴我,既然去了北海老街,那么也一定要去一次欽州老街。這兩條街,完全是同一時期的產物。
而之所以欽州老街名氣沒有北海老街大,是因為北海作為旅游城市,很早就推出了老街步行街。欽州起步雖然晚了一點,但也有自己的特別之處。比如開發欽州老街的團隊來自于專業的老建筑團隊,他們的核心理念就是要保護老建筑,盤活老建筑,讓人住上老建筑。
和北海老街做舊如舊的方式不同,欽州老街在設計上,主打還原騎樓上世紀三十年代剛建好時的景象。走在北海老街,你會感覺到處都很滄桑,建筑充滿歷史的印記;而在欽州老街,更多則是感受到優雅的民國風,干凈整潔。
今天,我便帶你們去看一看欽州老街。
無數次說過,比起著名景點,我更愿意去城市的老街走走,它才是一座城市的靈魂。
林林總總的散亂小店、紋理斑駁的各式建筑、歷史悠久的老字號和回味地道的小吃店……老街上的市井氣和人情味最是濃郁。它像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沒有了光鮮亮麗的外表,卻是一座城市最早的印記。
欽州老街,就是欽州這座城市的文化記憶。
欽州,古稱安州,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沿海,北部灣北岸。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易名為欽州,是嶺南文化、“廣府文化”重要的興盛地、傳承地之一。
欽州老街,是欽州現存的古代及近現代時期老街道的統稱,指包括城內街(宋代)、竹欄街(明清時期)、占鰲巷(清代)、中山路(民國時期)在內的4條街道及周邊的傳統街巷,整體沿欽江西岸分布。
過去這里是欽州最早的城市核心區域,也是最熱鬧的商業中心,如今被打造成為了旅游休閑街區。
老街范圍很大,全程都是翻修外立面的老建筑,整體還原上世紀三十年代剛建好騎樓的樣子,非常有特色。加上本地人多,游客少,逛起來很有感覺。
可能走著走著,你就會遇到一座老建筑,外面看著平平無奇,內部倒是別有洞天。
你可以按照一個個官方認證的打卡點來走進欽州老街,也可以隨自己心意,走到哪就是哪。反正老街的風景,到處都好看好拍。
又偶爾,你會走到極現代極時髦的一家店,明明和老街的風格天差地別,但完全不突兀,更讓人想走到店內一探究竟。
老街上可參觀的景點眾多,比如劉永福舊居、占鰲巷、新盛巷、中山路騎樓街、欽州書局、老街鐘樓、廣州會館等等。
推薦按這條路線走:劉永福舊居→狀元墻→占鰲巷(新盛巷、蘇廷有舊居)→黃明堂雕像→中山路騎樓街→老街鐘樓→平南古渡→宋城墻遺址公園→沙尾街馮子材故居→廣州會館→城內街古井→中山公園。這樣順著走下來,基本就把老街玩透了。
有幾個我印象特別深刻的點,首先是劉永福舊居,推薦必去!
它的可看之處在于,是欽州市現存最宏偉、最完整的清代建筑群。建筑華麗,富麗堂皇,堪稱欽州第一豪宅。
劉永福舊居,又名“三宣堂”,建于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
很多人應該都不知道劉永福是誰。但在欽州,說起英雄人物,劉永福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名字。
劉永福,字淵亭,廣西防城港市那良人,雇工出身。1857年,劉永福在太平天國革命影響下參加天地會起義軍。之后,劉永福在越南抗法戰爭中屢立戰功,被越南王封為三宣提督,其舊居就以此命名。
看這座劉永福的塑像,是不是英姿颯爽。
院內還有半身塑像。
舊居占地面積22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5600多平方米,大小樓房119間,十分氣派。
除主座外,還有頭門、二門、倉庫、書房、伙房、傭人房、馬房等一批附屬建筑以及戲臺、花園、菜圃、魚塘、曬場等設施,功能十分齊全,主人的財力也可見一斑。
頭門臨江向東,有醒目的“三宣堂”大字匾額。
進了頭門,經過30多米的過道,便是一座兩層樓房的二門。門頂上懸掛著“建威第”的金字大匾,配以“恩承北闕、春滿南天”的對聯。
繼續往前,是一個超大的廣場,估計是以前練兵用的。
主座面闊三間,進深三座。
中廳有劉永福的臥室,家具還是原來的樣子,還有他穿的衣服。
劉夫人臥室里,有劉永福在讀書的塑像。夫人就在一旁陪伴,書桌邊還臥著劉永福的愛狗——黑虎。劉永福當了那么大的官,一輩子卻只有一位妻子。因為劉永福永遠感念妻子,在他貧窮的時候嫁給了他。
與主座并列一座占地1500平方米的谷倉,一排10間,群眾叫它“濟民倉”。
一般我們的印象里,大家對富豪們會嫉妒會羨慕,更會恨他們為富不仁。而劉永福卻不一樣,他深受當地人愛戴。一是因為他是了不起的民族英雄,一生打過法國人,也打過日本人。二則是因為,劉永福自小出身貧寒,對老百姓有一種天然的關愛。
劉永福家里的糧倉,存放的糧食足夠他們家吃一年。但凡是有窮苦人家吃不上飯上門來求,劉永福有求必應,盡力周濟。逢年過節的時候,劉永福還主動打開糧倉,把糧食分給周圍的老百姓,因此老百姓稱他的糧倉為“濟民倉”。
糧倉前面這一排拱形長廊,個人認為是欽州老街最美的打卡點。
另外就是劉永福舊居內,東、西廂的通道,都有兩個圓形的門,也是必打卡的地方。
舊居里還有轎房,放著劉永福出行所乘坐的轎子。雖然放了許久,但還能看出紋飾精美。
因為政治歷史原因,劉永福對清廷始終抱有戒備心。
舊居院墻四角都設有炮樓,四周的圍墻高達四米,圍墻上還設有數不清的槍眼,炮樓和槍眼當然都是一致對外。
舊居里也建有四通八達的各種暗道。
位于占鰲巷巷口的狀元墻也很有看點。
狀元墻整體采用山墻造型,左側篆刻帝師馮敏昌的詩句,其余部分由欽州197個姓氏、十二生肖和“獨占鰲頭攀蟾折桂”共218塊坭興陶板組成。
據說從前欽州人在進京趕考之前,都會來狀元墻祈求好運。
占鰲巷還有一座蘇廷有舊居。
蘇廷有也是欽州的一位名人,民國時曾任粵軍旅長、師長和廣東南路游擊司令。
他的舊居和劉永福舊居是兩種風格,采用磚木結構,仿西式的對稱設計。
舊居整體規模宏大,做工非常精致,雕刻精美,是欽州現存規模較大、保存較好的民國建筑。
接下來是中山路騎樓街,它和占鰲巷是老街的核心區域。
中山路騎樓街始建于1934年,這里是民國時期和解放后很長一個時期,欽州的商業中心。它是欽州城市的特色名片,承載著這座城市發展的印記。
一條街的建筑都帶有強烈的西洋風格,層高多為2至3層,貫通成排。
所謂騎樓,是一種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騎樓連接各家店屋的腳基,使之成為連續的走廊,從街道的一端一直通到另一端。
這樣的設計可以擋避風雨,遮蔽炎陽,打造一個干爽的環境。
騎樓街上最網紅的打卡點要數欽州書局。
由老建筑改造而來的書局,一層是傳統的閱讀書屋,二層是現代的半開放式讀書吧,樓頂可以俯瞰中山路美景。在書局可以一邊讀書,一邊欣賞欽州百年老街風情,很享受了。
一馬路江邊有平南古渡。
這是個充滿故事的地方,《欽州志》記載,平南古渡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是當時嶺南地區對外貿易的重要貨運碼頭,也是重要的軍事要地。
大大的門樓氣宇非凡,可惜正在圍蔽施工,沒看到渡口。
對歷史感興趣的話,還可以去看看宋城墻遺址公園。
公園以名字再現歷史,告訴你城墻始建于宋代。之后明代、清代、民國時期均有修繕。
透過玻璃看到遺址還是很有感觸的,滿是歲月的滄桑。
在城墻往回看,就能看到老街鐘樓。
老街鐘樓原先是一座比較狹小的樓房,老街改造時削了兩層樓改為尖塔,又裝上西式大鐘表,很漂亮。
比較特別的是,鐘樓安裝有兩個鐘面,一面向東一面向北。這是我在城墻的玻璃罩上拍出的鐘樓倒影。
最后還有廣州會館,欽州市現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廣州會館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占地面積1180平方米,為三間二進一天井院落式的布局。之前,廣州會館是古代粵商修建的洽談貿易場所,建筑無聲卻見證了欽州近現代對外貿易的繁榮發展。
走進內部可以看到,廳室有壁畫,欄桿、柱頭有浮雕,窗格為瓷制花窗,地面為花磚鋪墊。即使過了這么久,裝飾還是高雅而精美,底蘊十足。
親自來走一走,方才能感受到老街巷、老建筑的魅力。喜歡欽州老街的氛圍,不聲不響無聲無息,卻處處動人。老街上的人、老街上的物,好像都還停留在舊時光一樣。
抽時間,你們也來看看吧。
旅游攻略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欽南區
門票:無
開放時間:全天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青云計劃月度優質賬號、百家榜創作者、CFP/攜程簽約攝影師、知名旅游博主、優質旅游領域創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微博旅行視頻博主。
新浪微博:@琰棱 https://weibo.com/u/17979444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