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可以吃進健康、熱量、美麗,同樣也會吃出來疾病、肥胖和衰老。
今天要介紹的主角,就是存在在各種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脂肪酸分為飽和與不飽和兩種,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又分為反式和順式,除了人工改變之外,通常的肉制品、奶制品、蔬菜和蔬果中均勻反式脂肪酸的存在。
但是危害人體健康的主要是人造反式脂肪酸,多來自于將廉價的植物油。
01.
無處不在的殺手
氫化處理的植物油具有耐高溫、不易變質、能增添食品酥脆口感、易于長期保存等優點,因此被大量運用于市售包裝食品、餐廳的煎炸食品中、糕點、奶油中。但它是人造反式脂肪的主要來源,更是眾多疾病的“幫兇”。
引起動脈硬化
反式脂肪酸會導致降低“好膽固醇”的含量,相對的引起膽固醇高,繼而容易發生動脈硬化、心臟動脈變窄,甚至引起心臟病。
易形成血栓
反式脂肪酸易引起血脂升高、血液粘度增高以及血液的凝聚力,從而容易形成血栓,加之動脈變窄的影響,或引起高血壓、出血、血管堵塞等。
增肥
反式脂肪酸并不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及消耗,反而容易堆積造成肥胖。除此之外,反式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常常共存,兩者極容易引起內臟的肥胖。
危害兒童健康
兒童攝入過多的反式脂肪酸同樣容易引起肥胖,影響心臟健康,危害智力發育。
02.
預防病從口入
想要減少反式脂肪酸的攝入,最大的方法就是杜絕油炸食品、烘焙糕點、零食。
我國《食物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物營養標簽通則》明確規定,如果食物配料含有或生產過程中使用了氫化和/或部分氫化油脂,必須在食物標簽的營養成分表中標示。
所以,購物前查看標簽,確認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是十分必要的一步。但是零反式脂肪酸的零食,并不是完全不含反式脂肪酸,如果100克(或100毫升)食物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低于0.3克就可以標示為“0”。所以零食還是要盡量少吃。
隨著食品安全的不斷發展,如今零食已經不是我們攝入反式脂肪酸的主要來源,有關部門曾發布《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攝入水平及其風險評估》據調查分析:我們攝入的人造反式脂肪中,所有的小零食加起來總共只貢獻了 21.4%。
真正的反式脂肪酸刺客,其實藏在廚房里。
03.
廚房“健康殺手”
《風險評估》中提到,超過50%的反式脂肪酸攝入都來源于植物油。也就是我們中國大多數家庭炒菜用的油。
植物油在加工中就會產生少量反式脂肪酸,同時還含有約80%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熱穩定性比較差,極易在高溫下轉化成反式脂肪。
不穩定的脂肪酸,再加上中國人高溫爆炒、油炸等的烹飪習慣,讓植物油成為隱藏在廚房中的“健康殺手”。烹飪的油溫越高、時間越長,造出來反式脂肪就越多。
04.
健康用油
想要減少植物油產生的反式脂肪酸,一定要改變平時的烹飪習慣,拒絕煎炸,減少高溫爆炒,拒絕反復高溫加熱,可以多用清蒸、水煮、燉湯等方式烹飪。
特別是許多家庭習慣油炸后的油反復使用,這不僅讓油產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還產生了各種致癌物質、過氧化物。
如果必須要爆炒或油炸時,最好選擇高溫穩定性更強的油,比如豬油、椰子油等,產生的反式脂肪和有害物質會少很多。但它們畢竟都是飽和脂肪,對心血管不好,不建議多吃。
改變烹飪的習慣,讓生活更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