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五年(1855年)盛夏時節,杭州城暑熱難消,就連浙江巡撫衙門前面大樹上的樹葉,都枯黃得不成樣子,紛紛掉落下來,讓人產生秋天到了的錯覺。守看衙門的幾個兵丁,懶洋洋地坐在樹下的陰涼處打瞌睡。
就在這時候,他們聽到一陣急促的馬蹄聲,自遠而近,到衙門前停下了。兵丁煩躁地睜開眼,紛紛想:眼下這個時節,鬼都熱得不敢出門,誰會來拜訪巡撫大人呢?
來人下了馬,徑直向兵丁們走來。只見此人年紀約三十七八歲,儀表堂堂,風塵仆仆也未能掩飾住眉宇間透露出來的軒昂氣質。他滿臉堆歡地向兵丁們行禮,說道:“幾位大爺辛苦了,小人來自湘軍曾國藩大營,有事參見巡撫大人,有勞各位了!”
湘軍?曾國藩?這些詞語對于這些兵丁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存在,跟他們沒有什么關系。既然如此,我為什么要去給你跑腿?兵丁們用鄙夷的眼光看著來人。來人毫不在意。他從江西千里迢迢來到浙江,一路上沒有少看白眼,沒有少受呵斥,早已習慣了。只見他神色不變,從懷里掏出幾兩散碎銀子,雙手遞給為首的兵丁,說:“有勞大爺,區區幾兩銀子不成敬意,尚請見諒。”
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幾兩銀子的威力的立竿見影的。幾個兵丁馬上就眉開眼笑起來,客客氣氣地對來人說:“您稍候,小弟馬上去稟報巡撫大人!”
何桂清
半炷香后,浙江巡撫何桂清在會客廳接見了這位來自江西曾國藩大營的來人。來人叫郭嵩燾,是曾國藩的好友兼幕僚。三年前,由于太平軍起,咸豐皇帝下令丁憂在家的曾國藩興辦團練,抵抗太平軍。曾國藩最初頗為猶豫,推辭不允。郭嵩燾數次登門拜訪,最終說服曾國藩創辦了湘軍。后來,曾國藩將他聘為幕僚,為自己出謀劃策、募捐籌餉,成為自己的左臂右膀。
一年前,曾國藩率領湘軍進入江西作戰,沒想到在軍隊餉銀的問題上遇到困難,在江西官場上處處受到掣肘。古來行軍作戰,都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軍隊沒有餉銀,那可是隨時都有可能出事的呀。因此曾國藩每日獨坐愁城,愁眉不展。他想來想去,唯有找省外那些富裕的地方想辦法,找他們借點餉銀,以解燃眉之急。
彼時,清朝最為富裕的地方,無非是江蘇、浙江兩省。江蘇巡撫叫吉爾杭阿,此人是滿洲鑲黃旗人,素來瞧不起漢人,找他幫忙必然碰壁。浙江巡撫叫何桂清,當年曾經與曾國藩一起參加會試,又先后拜權臣穆彰阿為老師,兩人有同門師兄弟之誼。找他幫忙,或許有路可走。正是基于這個想法,曾國藩派郭嵩燾來到浙江。
郭嵩燾送上曾國藩的書信。何桂清草草看了幾眼,已經明白了郭嵩燾的來意。他微微一笑,想:“這滌生老兄也太不把自己當外人了吧?”
郭嵩燾
在何桂清看來,自己與曾國藩同屬穆彰阿門下不假,但曾國藩作為師弟,平日根本就不搭理自己這位師兄,三節兩壽從不走動,同門師兄弟之誼,從何談起?更何況幾年前穆彰阿就已失勢,被咸豐皇帝革除職務永不敘用,朝廷內外的官員們避之不及,現在還提他做什么?
如果不談感情,談一下利益又當如何?這一點更是讓何桂清感到不可思議。曾國藩率領湘軍在江西作戰,受益者是江西的父老鄉親和大小官員,跟浙江毫無瓜葛,憑什么讓浙江承擔湘軍的餉銀。曾國藩名義上是來“借餉”,實際上大家都很清楚,這筆餉銀借出去后,就像“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到時候,湘軍打了勝仗,得到朝廷嘉獎;江西保了一方平安,朝廷也會嘉獎;唯獨浙江吃了啞巴虧,還有苦難言。這種折本的買賣,你猜何桂清做不做?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讓何桂清不愿意借餉銀給曾國藩。
曾國藩
曾國藩率領的湘軍,雖然多次打敗太平軍,成為清廷器重的軍事力量,但本質上仍然屬于地方團練,屬于自籌糧餉、自帶干糧的“編外人員”。按照清廷的制度,地方團練應當在省內作戰,不得遠行征調。像湘軍這種出省作戰的事例,前所未有。所以,不光是江西的官場不待見湘軍,視為客軍,就連何桂清也瞧不起湘軍。
在經過一番思慮后,何桂清婉拒了郭嵩燾。郭嵩燾無功而返,一兩銀子都沒有帶回給湘軍,很是自責。曾國藩一邊安慰郭嵩燾,一邊牢牢地記住了何桂清的名字。
當然,這時候的曾國藩,僅僅是一名在籍禮部侍郎,因功賞加兵部侍郎銜,拿浙江巡撫何桂清一點辦法都沒有。何桂清背靠文淵閣大學士彭蘊章、軍機大臣祁寯藻等朝廷重臣,深得咸豐皇帝信任,正如日中天。兩年后的咸豐七年春天,他以二品頂戴署理兩江總督,隨即實授,成為清廷八大總督之一。
不過,何桂清也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會遇到曾國藩的難題。咸豐十年冬天,李秀成率領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后,揮師進軍江浙,在攻克丹陽后直撲常州。常州正是兩江總督的臨時駐地,何桂清在此地駐守。當時天降大雪,何桂清大營被圍困多日,糧餉極度匱乏。他到處請求援兵,索要糧餉,都遭到拒絕。無奈之下,何桂清不顧常州官民的阻攔,棄城逃跑,逃到上海躲避。
消息傳到京城,清廷震怒,將何桂清革職問罪。繼任兩江總督的,正是曾國藩。
同治元年,英法聯軍退兵后,清廷將躲在上海的何桂清逮捕押回清廷。當時,何桂清背后的勢力還想包庇他,以“一品大員,用刑宜慎”為由,建議免除何桂清死罪。清廷便利用審查何桂清退往蘇州的稟牘問題的機會,向曾國藩征求處理意見。
何桂清的生死,竟然系于曾國藩一線。這是幾年前的何桂清,做夢都想不到的吧?
落井下石,斬草除根,正是曾國藩的拿手好戲。他在回復朝廷的奏折里說“疆吏以城守為大節,不宜以僚屬之一言為進止;大臣以心跡定罪狀,不必以公稟之有無為權衡”,讓朝廷下定了殺何桂清的決心。兩個月后,何桂清在菜市口法場被正法,棄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