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鄧樸方不幸墜樓,導致下肢殘疾。在一位好心工人師傅的幫助下,送到醫院搶救,他才撿回了一條命。
當時,鄧小平夫婦在南昌。鄧樸方身體好轉后,有關部門就將他送到了北京清河救濟院。
這個救濟院條件很差,一個房間住11個殘疾人,大冬天的沒有暖氣,被子也非常薄,只能靠煤球爐子取暖,而且火爐還經常熄滅,正常人躺在里面都冷得受不了更別提殘疾人了。
直到1971年鄧小平,才得知兒子生活凄慘,于是他立即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求助汪東興轉交毛主席。
信的大致內容是:“請將鄧樸方送來南昌,自己照顧?!?/p>
鄧小平和鄧樸方
細心照顧兒子
1971年6月,經過毛主席的批準,鄧樸方被送到南昌。
當天,鄧小平和卓琳得知兒子來了,連忙請假去迎接。見到日思夜想的兒子,夫妻倆是悲喜交加。喜的是,兒子還活著;悲的是,原本健健康康的兒子,如今卻下肢殘疾,坐上了輪椅。
盡管夫妻倆非常難過,但在兒子面前,他們還是盡量將自己的情緒掩飾住了。
晚上,鄧小平和卓琳來端著一盆熱水,來到鄧樸方床前。鄧樸方想起身,卻怎么也使不上勁,他指著自己的下肢哭著說:“從胸口往下,都不是我的身體了,我都,沒有知覺,我成了一個廢人……”
鄧小平和卓琳眼含熱淚地聽著兒子哭訴,心里十分難受。
鄧小平說:“兒子,爸媽給你擦洗身子?!?/p>
說完,鄧小平和卓琳為鄧樸方脫下衣服,用毛巾輕輕為他擦洗身體,并詢問病情。此后,他們多了一項照顧兒子的任務。
每天,鄧小平和卓琳都會按時給鄧樸方擦澡,每次擦澡還要將鄧樸方搬到浴室。時間久了,67歲的鄧小平,也扛不住了。
廠里知道了鄧小平家的難處,就給安排了一位身體健壯的中年婦女,專門負責照顧鄧樸方的起居。
半個月之后,鄧樸方看起來比剛來南昌時,胖了不少。身體雖然好起來了,但鄧小平最擔心的還是兒子的心理狀態。
為了充實兒子的精神生活,鄧小平找車間的陶排長幫忙,問他廠里有沒有電機方面的活。
陶排長一聽搖搖頭,說沒有這樣的活。
鄧小平繼續追問:那有沒有收音機修理的活?
鄧小平
陶排長反問:你問這些干什么?
鄧小平回答:我想給孩子找點事干,他是學電子技術的。
陶排長聽完非常同情,想著盡全力幫一幫他,但是由于能力有限,幫不上忙。
正當陶排長還在思考的時候,鄧小平接著問道:“陶排長,你家里有沒有壞了的收音機,可以叫胖胖修修。”
陶排長聽了坦言:“我家里沒有收音機,也沒錢買。”
鄧小平點點頭:“我知道?!?/p>
說完,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位。
盡力醫治兒子
在南昌的那段時間,生活上,鄧小平和卓琳將最好的都給兒子,但兒子的身體并沒有好轉,反而不斷發高燒。
看著痛苦的兒子,鄧小平和卓琳一起給黨中央寫了一封信,希望兒子的病能得到及時的治療。
1972年,周總理給予批示,讓鄧樸方到北京301醫院治病。然而,天不遂人愿,由于某些原因,鄧樸方在醫院并沒有得到妥善醫治。
1973年,鄧小平、卓琳回到北京。剛安頓好,卓琳便趕到醫院看望兒子。見兒子身體依然沒有痊愈,她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打聽治療截癱病人的方法,終于聯系到了上海的骨科專家。
1974年夏天,上海骨科專家來北京,為鄧樸方會診。醫生的一席話,讓鄧小平和卓琳心如死灰,原來鄧樸方的下肢由于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脊髓已經全部壞死,再也沒有痊愈的可能。
如果只是高位截癱,不危及生命的話,還可以接受。但命運又一次給鄧樸方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1979年,鄧樸方的后背起了一個非常大的膿包,經醫生的診斷,是脊髓再次骨折,當時的中國骨科界,對此毫無辦法,鄧樸方的生命岌岌可危。
鄧樸方
卓琳不愿看著兒子等死,她仍然在為兒子尋找治病的機會。
1980年,在美國學習的中國骨科專家吳之康,給卓琳帶回一個好消息,加拿大著名骨科專家愿意為鄧樸方制定治療方案。
當年,9月底,鄧小平召開家庭會議,動員全家人湊錢,給鄧樸方和照顧他的護士,一人買了一張去加拿大的機票。
上飛機前,卓琳含著淚送兒子上飛機,她知道,這一去,兒子將接受生與死的考驗。
好在,后來在加拿大骨科醫生的全力救治下,鄧樸方的病情得到控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