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怎樣的時代?
無疑,答案是智能時代。
如果你是一位智能汽車車主,或許已經習慣了通過語音指令與汽車進行交互,“導航去公司”、“打開座椅加熱”、“幫我自動泊車”,一句話讓汽車更懂你的背后是汽車智能化、網聯化帶來的智能座艙體驗變革。
在諸多場景,AI已經能夠代替我們的眼睛、耳朵和四肢,改變與物理世界的交互方式,這足夠令人為之興奮。但又不止于此,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重要驅動力量,AI正在讓這種體驗更智慧、場景更豐富。
當AI大模型快速向辦公領域滲透,“一句話”不僅是讓機器能聽得懂的指令,更成為生產力工具。
全流程輔助辦文,大模型重塑政務辦公體驗
不久前,全國首個城市智能體@大模型福田創新成果上線,其中,基于華為盤古大模型,深圳福田區上線了政務辦公助手,成為重要的創新成果之一。基于此,公務人員可通過對話方式讓盤古政務大模型依主題和關鍵詞、公文提綱、范例、崗位職責等多種方式生成能準確理解作者意圖的公文初稿,實現分鐘級公文起草;同時還支持對公文內容智能校對,保障公文的嚴肅性和準確性;在公文批示環節自動生成公文摘要輔助領導批示,讓公文擬稿周期縮短為1~2天,大幅提升了公務員辦公效率。
對話生成公文
看得出,具備全新能力的AI大模型不止于感知理解世界,其發展跨越拐點——向生成創造世界演化。得益于大語言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通過深度學習并進行邏輯推理,天然適合改變工作方式,提升效率。作為一種創造性人工智能,通過大規模的海量數據進行預訓練后,大模型可以按需產生原創內容,不僅可以分析或分類現有數據,還能創建全新內容;進一步提供政府行業領域專業數據的訓練和調優后,可讓大模型技術快速適應或微調以貼合政府辦公領域的應用場景。
這幫助政府行業解決了政務辦公過程中的一大核心痛點,眾所周知,公文是政府在行政管理和辦公過程中最常見和大量使用的工具,涉及政府決議、通知、請示、紀要等15種公文類型,數量多、類型多,面臨辦文中的一系列挑戰。例如,公文起草和撰寫往往要進行海量資料查找,平均耗時3~5天;公文撰寫面臨“提筆難”、語言組織耗時長等問題,平均耗時1~2周;公文批示需要遵從法律法規,查閱參考歷史意見,加上篇幅長,不能快速了解核心要點等問題,導致閱讀難、批示難。
學會主動思考和學習的AI大模型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痛點,一是智能生成公文草稿,讓資料查找由原來的3~5天,降低為分鐘級,開拓公文撰寫思路,“下筆如有神”,解決公文撰寫的“提筆難”問題;二是大模型還具備迎合用戶個性化需求生成個人專屬的個性化內容的能力,如生成崗位職責專屬的公文摘要、草擬批示意見等,輔助閱讀和批示。
很明顯,AI大模型成為助力公務人員全流程輔助辦文的得力助手。不僅如此,華為盤古大模型作為面向行業的大模型系列,在此基礎上華為云攜手伙伴打造的政務辦公大模型,其能力由輔助辦文延伸至輔助辦會、辦事等政務辦公全場景,帶來政務辦公效率的變革。
賦能政務辦公全場景,讓“一句話”變成生產力工具
辦公過程繁難是政務辦公場景的重要挑戰,除了體現擬稿周期長、審批過程慢等辦文挑戰,會議紀要效率低、公文流轉周期長、事項跟蹤靠人工等辦會、辦事難題,同樣是擺在公務員辦公過程中的現實挑戰。舉例來說,政府部門每天都會收到大量督辦公文,當前公文系統和督辦系統之間相互孤立,往往需要手動分解待辦事項、手動指定待辦部門,導致效率不足。
為此,華為云攜手伙伴基于盤古大模型打造了服務于公務員的個人專屬辦公助手,實現“一句話”辦文、“一句話”辦會、“一句話”辦事的極致體驗。
正如上文所述,“一句話”辦文在公文擬稿、校對、批示等方面幫助公務員全流程輔助辦文,從而讓擬文和審批效率大為提升;“一句話”辦會則幫助公務員有效解決了會議紀要效率低、手工記錄易遺漏等問題,基于盤古政務大模型,公務人員可通過對話方式智能預訂和分發會議,會后自動生成會議摘要,會議要點秒級提取,提高組織和管理會議效率;“一句話”辦事能依據政府“三定”職責(定主要職責、定內設機構、定人員編制),識別辦事流程并一鍵生成事項清單和應用,自動匹配辦事部門,助力辦事效率提升80%。
在此背后,華為盤古大模型通過對20+省市公開公文進行訓練,不斷提升模型的質量效果,讓公文擬稿更契合政府辦公場景。并通過與行業Top OA系統深度集成,賦能政務辦公全場景的數字化、智能化,讓“一句話”變成真正的生產力工具,重塑辦公體驗,助力公務員專注于更有價值創造的工作,建設高效運行的數字政府。
福田政務辦公助手的上線代表了基于華為盤古大模型在政務辦公領域的率先實踐。事實上,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在內的多個城市均發布了推動人工智能發展落地的相關政策,并把賦能政務辦公作為重要的應用試點場景,如此做的緣由也很簡單——提升效率。
解決行業難題,激發智慧城市數字生產力
華為盤古NLP大模型作為業界首個超千億參數的中文預訓練大模型,其在政務辦公領域的應用價值已見其效。
當然,盤古NLP大模型只是華為盤古大模型的基礎大模型之一,今年7月,華為云發布了面向行業數字化的盤古大模型3.0,包括了自然語言、視覺、多模態、科學計算和預測五個基礎大模型,以及面向政務、氣象、鐵路、制造、金融等數個行業領域的行業大模型,為用戶提供近百個細化場景的模型,即分別對應L0中5類基礎大模型、L1行業大模型及L2場景模型,稱之為“5+N+X”三層架構。
盤古大模型面向行業而生,也致力于解決行業難題,釋放AI生產力。
有人笑稱,各類大模型的面世有“百模大戰”的意味,讓人眼花繚亂。不過華為盤古大模型有著獨特的優勢,一方面,華為從2019年開始投入AI大模型研發,從芯片到應用實現全鏈路自主創新,軟硬結合支撐構建起更可靠的AI基礎設施底座;另一方面,盤古大模型采用完全的分層解耦設計,可以快速適配,快速滿足行業的多變需求,在L0和L1大模型的基礎上,華為云還面向客戶和伙伴提供了數據工程套件、模型開發套件、應用開發套件,支撐行業模型更快落地;再者,華為云在行業智能化領域的豐富落地經驗和大模型能力沉淀,能夠使能行業AI升級,助力政企客戶持續保持業界領先。
AI大模型是城市創新升級的新一輪機遇,為此,華為云聯合伙伴和客戶也正不斷推進大模型在包括政務辦公在內的政務服務、城市治理等更多場景的聯合創新方案開發和實踐,賦能數字政府全流程智能化和場景創新,AI激發智慧城市的數字生產力,提升效率、優化體驗、加速創新,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