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7月,李宗仁自美國歸來,受大陸領導人和各界群眾的熱烈歡迎。
周恩來和李宗仁談到了白崇禧,當年國民黨落敗,李去了美國,而白去了臺灣,兩個人就此天各一方。
對于白崇禧的命運,周恩來下了預判:“他為人自負,其實在政治上并無遠見,竟聽信蔣介石的話,給騙到臺灣去了,我很為他的生命安全擔心。”
一語成讖,僅僅一年后,白崇禧果然被人發現離奇死在了寓所之中。
李宗仁和白崇禧人稱“李白”,是桂系軍閥的核心人物,多年來一直合作無間,在國民黨位高權重。
民國幾十年,桂系軍閥與老蔣一直貌合神離、明爭暗斗。
蔣介石自1927年入主南京以來,李宗仁和白崇禧多次發動“逼宮”迫使他下野。因此,蔣一直對這兩個人耿耿于懷。
1949年初,國民黨兵敗如山倒,蔣介石通電下野。
李宗仁依民國憲法出任代總統,白崇禧被任命為“華中剿匪總司令”,收拾殘局。
但他們很快發現,大權仍在蔣介石手中。
在隨后的幾個月中,解放軍勢不可擋,國民黨政權在大陸土崩瓦解。
到了12月,桂系部隊在廣西境內被解放軍全部殲滅后,白崇禧和李宗仁都沒了立錐之地。
留在他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去臺灣或者移居海外。
和白崇禧命運相連的李宗仁,干脆利落地帶著夫人郭德潔及兩個兒子飛去了美國。
因為他知道,以蔣介石的為人,絕對不可能原諒他們當初“逼宮”的行為,去了臺灣肯定沒有好日子過。
李宗仁還苦口婆心地勸說白崇禧:“健生,如果你在大陸待不下去,哪里方都可以去,但千萬不能去臺灣。切記!切記!”
除他之外,還有許多人讓白崇禧別去臺灣,認為臺灣政治環境不利,風險很大,可以選擇滯留香港、遠走美國甚至中東回教國家(白是回族人)。
遺憾的是,白崇禧沒能聽進去這些勸告。
蔣介石為了拉攏他,特地派了兩個心腹專門去海南勸說,送上若干黃金作為軍費,并且許諾到了臺灣以后“自有重用”,讓其出任“行政院長”一職,“共商善后”。
白崇禧聽了,不免有些心動。
也許是出于傳統的忠君思想,也許是高官厚祿的誘惑,他最終還是選擇了赴臺。
李宗仁與白崇禧從統一兩廣到北伐抗戰,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數十年如一日甘苦與共,情同手足,可在這個關鍵時候勞燕分飛,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也預示了兩人不同的結局。
到臺灣不久,白崇禧將家眷20多人也從香港接了過來,在臺南蓋了兩棟房子給家人住。
其實白家人當時已經找到了別的出路,準備到日本或者美國去,但是白崇禧幾乎將整個家族都安置在了臺灣。
當時有很多人無法理解這一決定。
白卻回答說:“大陸丟了,我們是軍人,負很大罪過。臺灣是復興基地,希望在這生根發展回去,除此之外,現役軍人死無葬身之處,跑到哪里去?”
此時的他,還對蔣介石“反攻復國”的春秋大夢存有一絲幻想,期待著有朝一日統兵殺回大陸。
不過,話雖這么說,白崇禧自己心中也是茫然得很。
如今的他手上無一兵一卒,光桿司令一個,心里也多多少少明白,蔣介石所謂的“共商善后”以及“行政院長”的允諾,不過都是甜蜜的誘餌而已。
白崇禧剛到臺灣之時,待遇還算不錯。
蔣介石給了他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以及“中國回教協會理事長”等職務,不過都是閑職而已,沒有實權。
至于之前說的行政院長的事,自然打了水漂。
1950年3月1日,蔣介石以“國民之公意”為理由,“復正大位”。
他重新上位后,開始了大規模的清算,懲罰他認為需要為戰敗負責的人,有的被槍斃(如陳儀),有的被“驅逐”(陳立夫)。
至于之前逼宮的桂系軍閥頭子李、白二人,毫無疑問成了蔣的眼中釘、肉中刺。
蔣介石曾想“引渡”李宗仁回臺灣治罪,但考慮到美國不會答應,只好作罷。
而在白崇禧就成為了板上魚肉,只不過迫于美國人以及輿論關注,再加上蔣介石想要用他來牽制還在美國的李宗仁,所以暫時不敢下手。
但是,白崇禧還是被列為看頭號政治敏感人物,受到特工24小時嚴密監視。特務們甚至在白家對面設了個派出所。
對此,白崇禧“心領神會”,很自覺地減少了外出活動,連打獵、下棋的愛好也慢慢放棄了。
有一次,他乘車外出,后面跟了一輛特務的吉普車。
結果半道上,吉普車半路拋錨了,白崇禧立刻下令命司機停車,并派隨從去告訴跟蹤的特工,讓他們不要著急,慢慢修車。
場面一度非常尷尬。
隨著時間的推延,白崇禧的待遇越來越差。
1952年10月,國民黨召開“七大”,所有國民黨六屆常委都被任命為“評議員”,只有白崇禧被踢了出去。
很顯然,蔣介石是故意在給他難堪。
一些國民黨元老看不下去,為白抱不平,就推出了德高望重的于右任、居正向蔣介石說情。
蔣介石表面上說“我知道,我知道 ”,然后就沒了下文。
白崇禧在臺灣的尷尬地位,就此更進一步。他不僅沒了權力和地位,甚至連人身自由都失去了,就連女兒在美國結婚也沒辦法參加。
1965年,李宗仁夫婦沖破臺灣當局設置的重重障礙,從美國回到祖國大陸,受到中共領導人的熱烈歡迎。
李宗仁的回國,使白崇禧徹底失去了利用價值。 他曾很痛苦地對身旁的人說:“德鄰投共,我今后在臺灣,更沒有臉見人了。”
蔣介石得知此事后,果然是勃然大怒。他沒有辦法懲罰遠在大陸的李宗仁,就遷怒于白崇禧。
毛人鳳策劃了兩次暗殺行動,可是白崇禧都躲了過去。不過他知道蔣介石發狠了,再也不敢輕易外出了。
但是,蔣介石的特務對白崇禧的監視并沒有放松。進出白公館的客人常常受到便衣的跟蹤,以至于再也沒有人敢登門拜訪白崇禧。
白崇禧的晚年生活變得更加孤獨、壓抑和寂寞。
1966 年12月2日,叱咤風云的桂系軍閥白崇禧在寓所猝死。
據說副官發現時,白崇禧的尸體周身發紫,睡衣和床單被撕得粉碎,房間里還有半杯尚未喝完的“藥酒”。
這些年來,關于白崇禧的死一直眾說紛紜。
很多人都懷疑,他是被蔣介石派特務暗殺的。
白去世后,蔣介石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宋美齡也與白的后人關系不錯,經常來往。
白崇禧的兒子、著名華人作家白先勇先生曾說,白這一生參加辛亥革命、北伐、抗戰、國共內戰,他的命運與民國息息相關。
他選擇臺灣作為他的歸宿,最后在臺灣離世,也算得上死得其所了。
在國民黨主要將領中,白崇禧以能征善戰、機智過人而聞名,素有“小諸葛”之稱。
但是在決定命運的關鍵時刻,他一步走錯,滿盤皆輸。
這位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去了臺灣后被蔣介石排擠,一直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內心苦悶抑郁,最后不明不白死在了家中,可謂晚景凄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