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位置示意圖
前言
北極圈肯定繞不開俄羅斯,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和相關島嶼均靠近北極圈、俄羅斯對北極航道寄予厚望、北極圈和北冰洋還是俄羅斯與美國和北約的邊界區(qū)域。
而瑞典,總面積只有約45萬平方公里,相比于總面積約1710萬平方公里的俄羅斯,差著20多倍。
但瑞典卻是無法被俄羅斯排除在外的北極圈國家,而且瑞典也是北極理事會的8位成員國之一。
北極圈的8個主要國家
一、競爭早在10多年前就公開化了
近年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俄羅斯被全面制裁等各種原因,北極的資源開發(fā)、航道利用等熱度不斷升溫。
瑞典政府早在2011年10月就發(fā)布了《瑞典北極地區(qū)戰(zhàn)略》,確定了從環(huán)境保護、經濟開發(fā)、人文發(fā)展等3個方面大力開發(fā)北極的優(yōu)先領域。
瑞典在北極圈的小城:基律納
2014年俄羅斯也發(fā)布了自己更新后的北極開發(fā)計劃,反而把瑞典的輿論給刺激起來。
于是瑞典貿易委員會公開確定采礦、巡航、破冰船建造、旅游業(yè)等5個方面,作為瑞典在北極開發(fā)的優(yōu)勢領域,也作為對俄羅斯開發(fā)北極計劃的回應。
瑞典的拉普蘭地區(qū)
二、在北極圈的瑞典有傳統(tǒng)優(yōu)勢
瑞典有15%的領土位于北極圈內,是俄羅斯無法撇開的正宗北極圈國家,而且瑞典對北極地區(qū)的探索、開發(fā)比俄羅斯要早得多。
瑞典北極圈內的基律納鐵礦是歐洲最大的鐵礦,開采歷史已有上百年了,積累了豐富的極地采礦經驗。
瑞典在北極圈的一處礦區(qū)入口
從2015年開始,每年1月份召開的瑞典礦業(yè)年會上,北極開發(fā)已經成為其中一個固定的議題,而且瑞典和歐盟已經確定合作勘探、開發(fā)北極礦業(yè)。
瑞典一直在加大北極圈內的礦業(yè)建設和開采力度
三、瑞典索性推行開放性合作的態(tài)度
對于我們來說,北極圈的開發(fā)和航運有一件挺意外的“好事情”:從2022年底到今年上半年,俄羅斯數次公開宣稱要與我們共同開發(fā)北極。
不過最近又看不到這方面的消息和進展了。
眾所周知,我們對北極的科學研究很早就開始了,當然知道這一區(qū)域的資源價值和航運價值。但無奈的是,我們不屬于北極圈國家,而且那時的俄羅斯也不愿意我們介入北極。
稀土也是北極圈內的主要礦產之一
我們慢慢能夠接近和觀察部分北極事務,最早還是瑞典幫的忙。
瑞典在2011-2013年時曾擔任北極理事會輪值主席,2013年5月在瑞典基律納舉行的北極理事會部長會議上,我們等6個國家被接納為北極理事會的正式觀察員國。
瑞典在北極圈內的礦區(qū)建設
四、北極圈競爭是否會引起地緣沖突呢?
這個不真不好說,北極圈里面的能源、礦產、航道等等,足以讓所有國家心動。軍事實力相對弱小的瑞典,在2022年2月俄烏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不久,就計劃加入北約。
2022年5月瑞典和芬蘭同時向北約提交申請,到了2023年4月芬蘭國旗已經飄揚在北約總部了,瑞典還卡在北約另外兩個成員國即土耳其、匈牙利那里。
如果瑞典長期不能進入北約,是否意味著瑞典就沒有底氣和勇氣在北極圈與俄羅斯繼續(xù)展開激烈的競爭呢?
肯定不會。
北極圈及北極理事會共有8個國家: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瑞典、芬蘭、丹麥、挪威和冰島。
除了俄羅斯、瑞典,其他6個國家都是北約成員,俄羅斯的競爭對手已經足夠多、足夠大了,有瑞典一個不多、沒瑞典一個不少。
北極航道的兩個條件:相對溫暖的年度、破冰船
結語
不過瑞典已經開始用“曲線策略”了,不斷增加自己的“安全感”。
2023年12月美國國防部部長勞埃德·奧斯汀與瑞典國防大臣帕爾·瓊森在五角大樓簽署新的防務合作協議,這項協議的核心內容有兩個:
(1)根據協議,美國可以不受阻礙地進入瑞典17個不同的軍事基地。
(2)該協議賦予美國部署軍事人員、儲存武器和彈藥、進行演習、飛機和艦船中途停留加油等權利
瑞典卡拉克斯空軍基地停放的F-16戰(zhàn)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