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安信證券發了一篇研報《【安信策略】2025年之前都是小盤成長+大盤價值高股息占優——2024年A股市場風格展望》,指出2024年的投資策略:大盤價值+小盤成長雙主線不是短期趨勢,至少是一個中期趨勢,2025年之前大盤價值高股息+小盤成長都是相對占優風格。
報告很長,簡單來說,大盤價值的核心是高股息策略,重點在能源和電力領域,小盤成長的核心是在于科技股美股映射,重點在TMT和醫藥。
注意,在高質量發展的框架下,不要過于追求增速,而要追求質量;換言之,不能再以傳統的高業績增速去定價,尋找反內卷可能是新的時代投資背景。
如果我們拆分“大盤價值+中小盤成長”的投資主線,會發現大盤價值可以簡化成高股息、高分紅的紅利類資產,過去三年,這類資產其實一直比較強勢;而中小盤成長則可以進一步拆分成以中盤、小盤、微盤為主的成長投資,但這個領域有明顯的特征:業績增速可能很快但不穩定,業績變動的驚嚇度低,或者說哪怕業績突然變差,股價也不會反應太快。
小微盤股已經擠滿了量化策略資金,但中小盤的主觀選股領域其實是被忽視的,之前在《這是天氣的寒冬,卻是新發基金的暖冬》中提到過田俊維,他接下來的新基金博時卓越成長可能是明年元旦后那一波最值得關注的新發。
田俊維是檸檬老師的最愛,博時創新經濟此前被納入投顧,限購至今,他是偏garp策略的成長風格,傳媒研究員出身,當過消費組組長,行業涉獵廣泛,其實他只是現在看好中小盤,歷史上也做過大盤風格。
為什么說中小盤里面的主觀選股產品同樣值得關注,因為微盤股只是小市值風格的一部分,比如我們把小盤成長和華證微盤指數放在一起對比,擬合度其實沒那么高,微盤股產品吃貝塔,小盤成長風格的主觀選股的阿爾法更多。
面對未來2-3年國內經濟形勢并不明朗的定價環境中,市場資金偏好不再集中在圍繞著與經濟增長相綁定的大盤成長,內部產生分化。有一批相對高風險偏好資金,在流動性寬松背景下轉向代表未來且具備強有力宏觀敘事的小盤成長去找新成長方向,期待它們能夠實現從小到大。
(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不作為投資依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