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教育科技范式在過去 18 個月中發(fā)生了巨大轉變,科技優(yōu)先的初創(chuàng)公司轉變?yōu)榛旌闲推髽I(yè)。隨著實體中心的興起,線下輔導重要性增強。
在經歷了 2020 年和 2021 年教育科技領域風險投資的高峰之后,迄今為止,對于印度教育科技巨頭來說,融資經歷了一場無情的寒冬。從 2021 年創(chuàng)紀錄的 48 億美元籌集資金來看,初創(chuàng)公司在教育科技領域的融資逐漸減少。2022 年,這一數字將減少一半,并在 2023 年進一步下降。
展望 2024 年,教育科技的故事將迎來另一個轉折。
事實證明,到 2023 年底,有許多因素會對教育科技初創(chuàng)企業(yè)產生影響,這些因素很可能會影響2024年印度教育科技的發(fā)展方向。
2024 年將塑造印度教育科技的 9 大趨勢
盡管過去一年增長放緩,但經過 2024 年至 2025 年,印度的教育科技機會仍將突破 100 億美元大關。隨著初創(chuàng)公司將其線下基地擴展到較小的城市和城鎮(zhèn),來自二線和三線城市的學生和學習者將更廣泛采用EdTech產品服務。
反過來,這將推動地方語言在教育科技內容和模塊中的使用,并提高該行業(yè)的產品服務在價格維度的可負擔性。
說到內容,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將改變行業(yè)的游戲規(guī)則。許多初創(chuàng)公司已經轉向人工智能來生成內容,這種采用將會繼續(xù)增長。
當然,人們不能忽視印度EdTech巨頭 BYJU'S 。該公司與投資者、貸款人、供應商、政府和員工之間的諸多麻煩,給其他教育科技初創(chuàng)公司帶來陣痛。正如班加羅爾的一位教育科技獨角獸聯合創(chuàng)始人所言,“由于 BYJU'S 的不透明性,越來越多的風險投資公司正在就收入確認和財務狀況向創(chuàng)始人提出問題和調查。”
事實上,根據教育科技投資者和創(chuàng)始人的說法,在線學習中更廣泛的問題和逆風可能會在2024年帶來一波并購浪潮。
但教育科技的某些領域相對而言并未受到經濟放緩的影響。高等教育初創(chuàng)企業(yè)、技術認證、技能開發(fā)和 B2B 初創(chuàng)企業(yè)(學習管理系統、SaaS)是其中的一些亮點。 展望新的一年,這些細分領域仍將有機會實現更優(yōu)的進展。
以下是投資者、創(chuàng)始人和分析師對印度教育科技行業(yè)2024年的9項預測:
地方語言脫穎而出
價格實惠的智能手機和低成本數據推動了印度在線學習,但大多數初創(chuàng)公司主要專注于英語學習產品。隨著越來越多的教育科技公司希望深入市場尋找增長機會,印度教育科技將超越大都市和一線城市,進入更廣泛的低線城鎮(zhèn)地區(qū)。
Vidyakul 聯合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執(zhí)行官塔倫·塞尼 (Tarun Saini) 認為,區(qū)域語言內容和課程模塊將在進一步擴大在線學習范圍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特別是在考試準備、技能發(fā)展和 K-12 課程方面。
根據 2001 年的人口普查,略高于 10% 的印度人聲稱他們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盡管這個數字在過去二十年里很可能有所增長,但事實是地方語言仍然是印度人使用最廣泛的語言。
如果說有什么不同的話,那就是英語讀寫能力是過去幾年中日益受到重視的教育科技類別。顯然,許多教育科技初創(chuàng)公司意識到學生和學習者更習慣使用母語。
“僅在線學習已經成為過去,到 2024 年,我們將看到更多的公司采用混合學習方法。其中,教育科技初創(chuàng)公司將專注于第二種教學方式,這意味著構建無障礙產品,也意味著專注于區(qū)域語言內容,”Saini 說。
Saini 補充說,即使是風險投資者也對專注于區(qū)域語言內容的初創(chuàng)公司感興趣,因為語言多樣性和文化共鳴的學習材料,具有更大的滲透市場的潛力。
可負擔能力將成為下一個關鍵變化
過去一年中變得越來越明顯的另一個痛點是,印度市場缺乏負擔得起的教育科技課程。盡管 Khan Academy、Josh Skills和 PW (PhysicsWallah) 等公司都在尋求顛覆這一領域,但大多數市場都追求高于大多數家庭付費能力的產品定價。
其理由是,EdTech公司認為印度家庭不會在教育支出上妥協,但隨著市場疲軟、家庭支出普遍下滑的情況下,這一點受到了質疑。
接觸二線和三線地區(qū)的非英語用戶,也意味著一定程度的定價上的妥協。Classplus 首席執(zhí)行官兼聯合創(chuàng)始人 Mukul Rustagi 認為,使用錄制的數字內容可以提高負擔能力并最大限度地減少開支。此外,內容自動化的日益普及還有助于降低公司的資源成本——這些成本如果不能降低,將可能會轉嫁給學生、學習者和家長。
“錄制課程(相較直播課程),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費用,從而降低成本。創(chuàng)作者可以錄制他們的直播內容并將其打包為課程,而無需投入任何額外時間。他們還可以根據受眾的語言偏好定制內容。”Classplus 的 Rustagi 補充道 。
許多初創(chuàng)公司還推出了獎學金計劃,以減少課程價格的定價門檻。但當前真正需要的是:一個能夠以實惠的價格提供大規(guī)模課程的平臺,涵蓋考試準備、技能和 K-12 等領域。
生成式人工智能將重置教育科技
毫無疑問,2023 年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一年,尋求提供價格實惠課程的教育科技初創(chuàng)公司正在利用這場革命來簡化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
通過使用 OpenAI、Google (Bard+Gemini) 和 Facebook (LLaMa) 等提供的 API 和大型語言模型,教育科技初創(chuàng)公司已經開始在 GenAI 領域邁出小步。
盡管今年遇到了廣為人知的麻煩,BYJU'S 并沒有回避談論它如何使用 ChatGPT。6 月,這家陷入困境的教育科技巨頭宣布推出 BYJU'S WIZ,其包含BADRI、MathGPT 和 TeacherGPT等工具。
然而,目前還不清楚這些工具是如何進入 BYJU'S 運營中的。其他的進展包括,一些教育科技初創(chuàng)公司利用大型語言模型來創(chuàng)建各自的人工智能導師。
Capria Ventures 的管理合伙人 Surya Mantha 表示,類似 ChatGPT 的模型已經被其投資的一些教育科技公司實施。
“Masai每月處理數萬份簡歷。GenAI 的使用帶來了巨大的效率提升,錄取過程幾乎完全自動化。同樣,Cuemath 正在測試基于人工智能的模型和教師co-pilot,這使得教育工作者能夠給予學生個性化關注并鼓勵批判性思維。”Mantha 說。
未來教育科技初創(chuàng)公司也可能會利用 Apple Vision Pro 和其他進入市場的混合現實設備等涉足沉浸式學習。
Adda247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執(zhí)行官 Anil Nagar 表示:“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集成將使教育科技平臺能夠根據個人需求定制教育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建個性化的學習風格和學習路徑。”
Nagar相信這些新技術將推動用戶參與并重塑學生與內容的互動方式。這可能是教育科技初創(chuàng)公司用來證明其付費產品溢價合理性的原因。但同樣,新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些沉浸式學習環(huán)境的開發(fā)方式以及兼容設備的采用速度。
教育科技 Saas 的作用變得更大
Vidyakul 的 Saini 表示,雖然 K12 線上學習場景部分被線下取代,考試準備正在經歷混合轉型,但學習管理系統 (LMS) 和 ERP 的未來看起來充滿希望。
“SaaS 產品已成為學校教育生態(tài)系統的一部分,用于提高學生的出勤率和保持進步。這也有助于家長通過手機跟蹤孩子的進度,”他補充道。
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也在這個領域發(fā)揮著作用。TeamLease EdTech 就業(yè)主管兼首席運營官 Jaideep Kewalramani 表示,學習管理系統 (LMS) 和教育科技 SaaS 正在轉向人工智能增強模型。人工智能的力量使公司能夠為每個學校或類別的機構開發(fā)個性化的解決方案。
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分析學習模式、知識獲取率、創(chuàng)建漸進式學習路徑并增強輔導支持。超個性化是另一種有助于提高參與度的發(fā)展,其中學習環(huán)境將專門滿足學習者的需求。
“我們還可以期待一些試點項目使用元宇宙技術進行復雜或沉浸式的學習,例如工程和歷史。在業(yè)務方面,定價壓力將繼續(xù)迫使提供商進行創(chuàng)新,并創(chuàng)建吸引規(guī)模用戶的模式。”Kewalramani 補充道。
事實上,我們預計越來越多的教育科技初創(chuàng)公司將利用 LMS 和 SaaS 解決方案進行自己的混合運營,而不是從頭開始開發(fā)工具。這與關于并購和縮減教育科技初創(chuàng)公司以人為主導的運營有關。
并購浪潮將盛行
凡是經濟放緩的地方,整合也緊隨其后。規(guī)模較小的教育科技初創(chuàng)公司意識到,擺脫困境的出路是進行并購。未來一年我們可能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參與進來,并收購規(guī)模較小的公司。
我們已經看到ALLEN等線下巨頭收購了 Doubtnut 等陷入困境的初創(chuàng)公司。預計 2024 年會有更多這樣的事情發(fā)生。
Adda247 的 Nagar 等創(chuàng)始人預計,戰(zhàn)略合作和收購將使公司能夠以比直接招聘更低的成本吸引人才。此外,具有良好基礎的教育科技初創(chuàng)公司有可能通過收購進軍新領域。PW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今年收購了 Knowledge Planet 和 Xylem。
以消費者為中心的 VC Fireside Ventures 聯合創(chuàng)始人兼合伙人 Dipanjan Basu 認為,教育科技已經進入整合階段。采用全渠道輔導模式建立的盈利企業(yè)以及滿足再培訓需求的企業(yè)將是該領域最活躍的參與者。
與此同時,Teamlease 的 Kewalramani 觀察到,后疫情時代對混合模式的調整意味著采用純在線學習模式的教育科技公司可能會面臨更多阻力。例如,FrontRow 等一些公司2023年不得不關閉。
教育科技領域(尤其是 BYJU'S)的公司治理失誤可能會導致整體估值下降。但他補充說,過去兩年積累的資金,預計將推動新的教育科技投資的積極浪潮,特別是在 2024 年下半年。
很難想象擁有數千名員工的公司(如 BYJU'S、Unacademy、PhysicsWallah 等)會隨著人工智能驅動的模塊和內容的出現而繼續(xù)雇用這么多人。
盡管自 2022 年以來,教育科技初創(chuàng)公司已經裁掉了大量員工,但不排除接下來裁員的可能性。人工智能驅動的內容、學習系統等將減少對人力資源的依賴。即使像 PW 這樣盈利的企業(yè)也不能幸免于裁員。
至于關閉,分析師預計更多初創(chuàng)公司將結束其業(yè)務,特別是那些無法在這種新的混合現實中解決產品定價或產品市場契合度的初創(chuàng)公司。
BYJU'S 的影響將持續(xù)
BYJU'S 對印度教育科技的影響是不可忽略的。Byju Raveendran 領導的公司由于各種錯誤的原因而主導了過去一年當地的EdTech頭條,這基本上使同類公司的經營變得復雜。
有些公司正在利用 BYJU'S 留下的空白——在編程、早期學習、K12 等以外的領域尋求機會。隨著 BYJU'S 尋求專注于混合學習并擴大其基礎,許多初創(chuàng)公司選擇轉向了另一個方向。
GSF Accelerator 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執(zhí)行官 Rajesh Sawhney認為,BYJU'S “一手摧毀”了投資者對教育科技行業(yè)的信心。他補充道,“有很多優(yōu)秀的創(chuàng)始人和教育科技人員在做創(chuàng)新和開拓性的工作,但由于BYJU'S 的崩潰懸而未決,他們很難籌集資金。”
他將教育科技領域的樂觀主義和樂觀情緒錯位,歸咎于 BYJU'S 的過度資本化。
迪帕克·謝諾伊 (Deepak Shenoy) 等其他人表示,即使在過去,教育科技行業(yè)也一直充斥著不良行為。但毫無疑問,2023年的BYJU'S又制造了新的問題。
鑒于此,今天 BYJU'S 的估值下跌了近 85%(至少對于一家投資機構而言),人們相信它將重新調整教育科技領域其他投資者的預期。過去的瘋狂增長預測并未實現,所有對 2024 年的預期都在重新調整。Kewalramani 認為,主要參與者內部的融資挑戰(zhàn)可能會產生連鎖反應。
除混合學習外,融資仍將緩慢
我們已經確定,教育科技資金在過去一年中已經大幅下降,自 2022 年以來同比下降了近 90%。但未來2024年這一年呢?
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可持續(xù)混合教育科技模式在 2024 財年和 25 財年前兩個季度的表現如何。早些時候一位教育科技獨角獸聯合創(chuàng)始人表示,投資者不太可能相信 2021 年以來的收入預測。風險投資公司已經放棄了不惜一切代價增長的心態(tài),因此除非現有業(yè)務變得可持續(xù),否則將很難獲得資金。”這位創(chuàng)始人補充道。
那些能夠在未來幾個月內使各個學習中心盈利的初創(chuàng)公司在獲得資金方面最有可能獲得成功。
一旦收入按月運行率計算,混合運營的公司將致力于在一年中的第一季度(即大多數課程開始時的四月至六月)增加收入。此后,收入渠道在某種程度上會枯竭,除非混合學習模型上附加了額外的收入來源。
無論如何,新時期一些公司的大部分收入依賴將來自線下模式,而線下的擴張資本支出很高。因此,初創(chuàng)公司在尋求資金之前,重點將放在提高單位經濟效益(針對各個中心和城市)。
線下玩家大舉進軍教育科技領域
Vedantu 和 BYJU'S 等公司分別于 2022 年收購了線下教練巨頭 Deeksha 和 Aakash,但形勢已經發(fā)生了逆轉。現在,ALLEN等線下巨頭正在主導收購。
ALLEN 收購了線上公司 Doubtnut,并任命新首席執(zhí)行官 (Abha Maheshwari) 和其他領導者是未來發(fā)展的一個跡象。 該公司最近聘請的其他人包括前 Flipkart 高管 Ankit Khurana 和 Saurabh Tandon,分別擔任首席產品官和首席技術官。
2022 年中, ALLEN 和 Unacademy 兩家公司因涉嫌挖角教師而發(fā)生沖突, ALLEN 鞏固了其數字平臺。盡管 Unacademy 在 2023 年流失了數十名人才,但 ALLEN 卻加強了其實力。
同樣,PhysicsWallah 正在尋求一項重大投資來擴大其線下基地,因為這是當前印度EdTech的特色。在以 YouTube 頻道起家后,該公司計劃到 2024 年將其線下業(yè)務從目前的 64 個中心擴大到 100 個。
去年,該公司還強化了其線下形象,推出了大型教練中心 PW Vidyapeeth 連鎖店,這已成為其盈利的關鍵。
教育科技監(jiān)管呼聲越來越高
最后,我們認為,教育科技領域的問題——高額費用、對貸款的依賴、隨意的課程內容、引入未經測試的模型等等——可能會受到印度監(jiān)管機構的審查。
2021年和2022年,印度教育部對誤導性教育科技廣告和促銷、誤導性銷售和利用家長的恐懼心理表示擔憂。2021 年針對 BYJU'S 和 WhiteHat Jr 備受矚目的案件讓這些問題暴露出來。
此外,BYJU'S 今年的裁員、關閉辦事處以及拖延已久的財務狀況也引起了印度議會的擔憂。
另一個主要問題是專注于教育的貸款初創(chuàng)公司的涌現。在 2020 年和 2021 年飆升之后,由于家長普遍擔心在沒有事先通知的情況下秘密陷入貸款償還周期,他們的增長受到阻礙。
此外,2023 年底,印度政府發(fā)出通知,敦促EdTech平臺重新考慮與外國大學的合作,這是教育科技的增長領域之一。該國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表示,將對未經其事先批準而與外國大學合作提供在線課程的教育科技公司采取行動。
迄今為止,印度政府的重點一直是與教育科技初創(chuàng)公司合作進行技能開發(fā),以提高人才的就業(yè)能力,但考慮到公眾對這些問題的強烈抗議,有關廣告、定價和課程內容的明確規(guī)定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他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