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們》是老舍先生寫于1935年的一個短篇。
小說描寫了兩對鄰居夫婦:明先生、明太太,以及楊先生、楊太太。
圍繞?兩家的?日常?沖突?,揭示?出現實里?大眾?普遍?的?人性?“黑點”,同時?也?拋?出?了?一個?至今?都叫人??困惑?的疑問:
面對?野蠻的人,講道理的是不是只能吃虧?或者說,規矩只是用來約束文明人的?
譬如當下的鄰里之間,占用公共面積擺放雜物的、肆意制造噪音的、縱容寵物或兒童胡作非為的……
這樣的人總能靠胡攪蠻纏占盡優勢,反而受害方要忍氣吞聲,讓渡自己的基本利益。
老舍先生攫取兩對夫婦間的幾個矛盾片段,將明家夫婦的自私狹隘、嫉妒蠻橫?,楊家?夫婦?的?優柔迂腐??、忍讓?天真?都?呈現?給?讀者?,非常?具有?代入?感。
最后的結尾相當有戲劇性,將看起來無法收場的事態一錘定音,讀來拍案叫絕,忍不住大贊一聲——
妙!
葡萄事件:囂張的明太太
要說起明、楊兩家人矛盾的源頭,其實就只有一個:楊太太長得太漂亮!
明太太快四十歲,因為長得丑、不識字、沒工作,雖然娃都生幾個了,還整天誠惶誠恐、疑神疑鬼,生怕明先生發威再重娶一個。
明先生在洋人手底下混飯吃,收入不錯,盡管打心眼里看不起自己的太太,但因為洋老板篤信宗教非常傳統,他要是離婚或再娶都足以丟了飯碗!
因此越發表現得像個忠誠愛家的“圣人”,放縱妻子出去撒潑、任由兒女闖禍,他天天昂著高傲的頭顱,用鼻孔俯視周圍的人。
楊先生、楊太太都是教書的,最新式的文明人,處處用禮貌表示出自己所受過的教育,看書之余,便是精心侍弄院里的花草和一藤葡萄。
明先生頂看不起男教書的,私下里稱呼楊先生叫“楊窮酸”,尤其叫他恨惡的是,這個比自己窮的家伙,娶得太太居然很好看!比起自己的太太要好上十幾倍!
因為生氣楊太太有眼無珠,明先生連帶她也一同恨起來。
明太太呢,本就討厭會寫字的,她敏銳地發現丈夫的眼神時常往矮墻那邊溜,便也和丈夫“同仇敵愾”,恨起楊家夫婦來。
她縱容自己的孩子們不斷的翻過墻頭去偷楊家的花草,等了好些日子,發現那小夫妻根本沒找上門來,便得意地想:這必是楊家怕姓明的!
楊家小心呵護了三年的葡萄終于結了三四小團,明家的孩子又翻過來一股腦兒地摘去了!
明太太倒是坦坦蕩蕩:孩子們偷楊家老婆的花與葡萄是對的,是對楊老婆的一種懲罰。她早算計好了,那個老婆要敢出一聲,她預備著厲害的呢。
對于明家孩子偷花草,楊家夫婦臉皮薄,總期待他們的鄰居感到慚愧主動登門道歉,左右等不來,還有蹬鼻子上臉的架勢,便勸慰自己大度點,別跟無禮的人一般見識。
待到葡萄全被偷光,楊太太實在心疼,便要去找明太太說說情況,楊先生還抱著講禮貌的矜持,攔住了太太,確認太太是客客氣氣去講理的,這才放了行。
楊太太客氣地自我介紹,卻對上明太太惡聲惡氣的嘴臉,明明占理,竟因她所受的教育紅了臉,委婉地說了孩子們偷葡萄的事兒,并強調:
“我們的葡萄,不容易,三年才結果!”
明太太因為楊太太的窘迫而愉悅了起來,痛快地嘲笑道:
“你們的葡萄呀,酸的,我只許他們拿著玩。”
楊太太以為明太太沒聽懂,企圖用將心比心的方式打動她:
“假如你們的花草被別人家的孩子偷去呢?”
明太太霸氣回懟:“誰敢呢?偷了你們的,是不是?你們頂好搬家呀,別在這兒住哇。我們的孩子就是愛拿葡萄玩。”
看楊太太氣得嘴唇哆嗦、眼底噙著淚花,明太太靠自己的能耐把一個文化女人打敗了,還是漂亮的大獲全勝,別提多解氣、多得意!
明太太邀功似的對丈夫添油加醋地狀告楊家老婆“欺負孩子”,跑上門大鬧,她作為母親如何彪悍地維護了孩子們。
明先生氣得不打一處來,看不上他的子女,不就是看不起他?楊太太不可原諒,而且勾上他的厭惡來——
她嫁給那么個窮教書的,一定不是什么好東西。
明先生在職場仰洋人鼻息、點頭哈腰,便在平常愈發大張旗鼓地顯出自己高人一等。
他欠缺文化教養、覬覦他人妻子,就用貶損和憎惡來包裝,好冠冕堂皇地隱藏酸葡萄心理。
明太太依賴丈夫,看眼色吃飯、動輒被打,在家地位卑微,對外卻蠻橫潑?悍、彰顯?能干??;她?大字不識不想著?學習?,卻?整天?疑心?仆人們看不起她;她恨有字的東西、恨文明、恨漂亮獨立又有文化的女性!最恨的,便是鄰居楊老婆!
放眼?當下?,諸如?明?先生?、明太太?這樣的?人不??在?少數?,從不?自?省?、自我?優越?,對?身邊優秀的?人?充滿?巨大的?惡意?!
《奧修著作》里面有一句話:“優越感只不過是自卑感以倒立的姿態走路?!?/p>
他們的張牙舞爪,說到底不過是對自身卑瑣的恐懼,通過強勢霸道?來掩蓋自卑罷了?。
一封信事件:軟弱的楊先生
面對太太被欺負,楊先生是怎么做的呢?
他言辭懇切地寫了一封長信,客客氣氣地請求明先生囑咐孩子們不要再來糟蹋花草。什么近鄰之誼……無任感激……至為欣幸……都斟酌著加上了。
他甚至天真地幻想,明先生被他的大度和真誠打動,親自來登門道歉了!
信自然被不客氣地被拒收。
明太太懷疑是楊老婆寫給明先生的,她精明著呢,擔心丈夫也許會為“楊老婆的信”跟自己鬧一場,甚至于挨頓打,便狠狠編排了楊家,特別強調信是楊先生寫來道歉的。
楊窮酸的臭信,有什么好看?
楊先生受了一肚子氣,卻也沒什么辦法,只得安慰自己,“跟野蠻人打吵子有失身分”,“明家都是混蛋,不便和混蛋們開仗”……
楊太太也跟丈夫一起悲觀,覺得作個文明人是吃虧的事,碎叨嘮著出氣。
一通精神勝利法下來,兩人倒也舒心多了。
事件的升級,是有封明先生的信填錯門牌號寄到楊家來了。
楊先生雖然心里不痛快,卻也本著君子之道,差女仆給送去明家。哪知明太太小人之心,又怕是楊老婆“勾搭”丈夫的,啪的一聲關門拒收了!
信成了燙手山芋,楊先生反而良心不安起來,私藏別人信件可是不光明的,愁到晚飯也吃不下,便決意賠上二分郵票,并上自己那封信,重新寄去明家。
信還沒發出去,晚間就聽到明家鬧了起來,明先生體面人,不愿意高聲打太太,可挨打的明太太不講這些,她一勁兒的哭喊,嚎得驚天動地。
原是明先生和一個朋友借著外國老板的光兒私運了一些貨物,朋友寫信來提醒別叫洋人發現。這么重要的一封信,落到楊窮酸手里,那還得了?
他怕楊家把那封信寄給洋人,證明他私運貨物,搞丟這份叫他自豪的工作。他想楊窮酸必是這種鬼鬼祟祟的人!他得想法子懲治姓楊的!
他好面子,決計不去找姓楊的討要,便打發明太太去。明太太寧愿被打死,也不愿讓楊老婆笑話,撒謊說楊家不肯還信,這可把明先生惹怒了,就憑個窮酸教書的敢跟自己斗氣?
他發了命令,叫孩子們跳過墻去,把楊家的花草都踩壞!
這可把小崽子們高興壞了,把能踩壞的花草全禍禍干凈,沒等孩子們凱旋歸來,郵差送到了楊先生退回來的信。
看著失而復得的信,明先生又痛快又氣悶。
痛快的是姓楊的并沒有偷拆他的信,說明是怕了他;氣悶的是,姓楊的那封信又長又酸,客氣得叫人討厭!
沖這份討厭,活該孩子們把他的花草都踏平了!
楊先生做了件問心無愧的文明事,心情大好,預設這必能感動了明先生。一進家門傻了眼,一院子花草樹木全毀壞了,破爛似的。
踏花事件印證了老祖宗亙古不變的道理——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就像電影《黑名單》里那句經典臺詞:
“為什么別人敢在你身上做壞事,是因為你讓人覺得在你身上做壞事,可以不付出任何代價?!?/strong>
人性的幽暗往往如此,向來“小人畏威不畏德?!?/p>
無底線?的?善良,就是??縱容?別人?的?放肆,沒有?邊界?的大度?,就是?助長?別人?的?囂張。
面對毫無底線的惡人,別來以德報怨那一套!什么貨色給什么臉色,才是有素質的人一輩子的修行。
砸玻璃事件:痛快的反擊
花草就如楊家精心呵護的幼兒,縱然楊先生再“包子”,也生出男兒的氣性來。
什么文明、教養、素質、包容……都統統見鬼去吧!
他下意識想冷靜的找主意,受過教育的人是不能憑著沖動作事的。但憤怒戰勝了理性,他扯開衣服,忽然由文明人變成野蠻人,撿起兩三塊半大磚頭,隔著墻向明家的窗子扔了去,嘩啦啦一片響,這聲音叫他痛快!
直到把玻璃砸了個干凈,楊先生才停了手。這酣暢淋漓的發泄,讓他覺出自己的力量與膽氣,“像赤裸裸的洗澡時那樣舒服,無拘無束的領略著一點新的生活味道。他覺得年輕,熱烈,自由,勇敢?!?/p>
楊先生仿佛打完了一個勝仗!他進屋坐定了,等著明家人來找他打架。
然而,不可一世的明先生沒有一點動靜,撒潑放刁的明太太也沒鬧上門。
用魔法打敗了魔法。第二天,楊先生在院中收拾花草,明先生在屋里修補窗戶,好似什么事兒都沒發生過,一切都歸于和諧。
老舍曾說:
“短篇小說?正因為它短,才很難寫。要做到字斟句酌,需要高度的藝術控制。短篇想要見好,非拼命去作不可?!?br/>
先生用幾塊磚頭了消弭全篇劍拔弩張的氣氛,利落?收尾?,幽默?之余更是?精準??觸達?人性?,當真大師手筆!
有素質的人普遍缺乏一種和小人相處的能力,這也是當代人的社交難題。
從表面上看,楊先生似乎勝利了。但明先生看著一地的碎玻璃居然有些快意,看楊窮酸也不那么討厭,甚至準備囑咐孩子們不要再去偷花。
把一個有素質的文化人拉下道德的高臺,成為比他不如的“野蠻人”,在心理優勢上,明先生是個勝利者。
他可以用這勝利者的姿態,繼續俯視這個丟了文人清高的“窮酸”了!
里外都是誰不講理,誰贏到最后。
在筆者看來,無論是楊先生還是明先生,都能在自己的精神勝利法中邏輯自洽,這也是這世界人與人之間相安無事的道理吧。
九十年過去,先生仍在用他的文學叩問世人:
有錢無德的野蠻人,逼的文明人也只能野蠻起來。如果只能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那么最終,文明的意義是什么?
-End-
看古今世事,讀書中天地,歡迎關注@沁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