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要:喜歡“講故事”,多次陷入困境,但資本并不認可的愛康科技,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文|商小叔
出品|華祥名財經社
近年來,全球光伏市場一路高歌猛進,各大光伏企業好不風光。體現在業績表現上就是,營收與利潤增長成為常態,業績兌現熱火朝天。
但是,作為邊框、EVA膠膜以及安裝支架等光伏配件領域的知名上市企業,愛康科技在這種大好的市場環境下卻交出了長期虧損的成績單。不僅如此,愛康科技這些年對于光伏配件主業似乎愈發興趣平平,他不斷進行轉型擴張,卻回報有限,同時還在陷入資金占用、信息披露不合規等多重問題。
基本面堪憂的背景下,愛康科技股價表現一路走低。由于營收及利潤表現無法說服投資者,愛康科技的轉型舉措甚至被一些投資者描述為“天天畫大餅”。喜歡“講故事”但資本并不認可,對于與其他光伏企業相比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的愛康科技來說,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業績表現持續不佳
“天天說自己是龍頭,但股價卻墊底”,“奉勸大家遠離愛康這種虧損垃圾股”,“反向龍頭”……
在股票市場當中,投資者對于愛康科技的評價可謂相當犀利。原因就在于,公司并未能展現出與其名氣相匹配的業績和股價表現。
目前在二級市場中,愛康科技的股價仍處在低點。截至2024年1月4日,公司股價報收于2.10元每股,總市值只有91.83億元左右,相比于2022年初的超過206億元市值蒸發過半。
從財報數據看,2023年三季度報顯示,愛康科技2023年前三季度總營業收入為37.17億元,相比去年同期較少超過14%。考慮到2022年愛康科技總營收為66.91億元,看起來公司想要在2023年全年實現營收正增長不太容易。①
在虧損數據上,雖然最新的三季度報顯示,在非經常性損益的加持下,公司實現扭虧,且第三季度單季的虧損規模同比收窄,但這類全是定語的扭虧為盈和虧損縮窄無法讓愛康科技真的松一口氣。
財報數據顯示,愛康科技2023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為2022.84萬元,上年同期虧損2.72億元,凈利同比大幅增加,實現扭虧為盈。可是,前三季度愛康科技之所以能夠實現扭虧,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兩筆非經常性損益項目。一是1789.88萬元的政府補助,二是2235.60萬元的其他營業外收入和支出,主要是確認海達集團債務擔保損失的受償金額。事實上,公司扣非后的歸屬凈利潤為-1239.78萬元,仍然身處虧損泥潭。①
對此,股民的評價依舊犀利:“三季度營收下降了一半,若是營收持平,虧損也是虧1億多。沒區別,就是個垃圾”,“還是在政府補助1789萬情況下,要不沒有補助,還得虧”,“愛康早點退市吧,別出來害人了”。
值得注意的是,上一個財年時,愛康科技的虧損情況更加嚴峻。根據當時的業績預告顯示,愛康科技2022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虧損1.3億元-1.9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2億元-2.6億元,而截至2022年上半年,愛康科技已是連續五個財報期虧損。②
從歷年財報數據分析,愛康科技長期虧損的原因無外乎三個方面,分別是大環境影響、原材料上漲和公司擴張。
而在這三大原因中,大環境和成本因素是所有光伏產業鏈企業都在經歷的,大量光伏企業在此情況下仍然能夠實現盈利,可見擴張但遲遲未能帶來回報才是愛康科技無法收獲穩定盈利的主因。
熱衷轉型仍不見效
自從登陸資本市場之后,愛康科技曾多次進行戰略轉型。
早在2013年的時候,愛康科技就提出要從“太陽能配件專業供貨商”轉型到“金屬加工、新材料、太陽能電站一體化經營”。
為此,在2014年、2016年,愛康科技曾先后兩次進行定增,分別募資10億元、38.3億元,主要用于光伏電站項目建設及補充流動資金。而在這兩年,公司年度總營收規模只有19.31億元、39.05億元。③
依靠著外部資金輸入以及市場看好,愛康科技在光伏電站經營領域開始“大干特干”,從2013年到2016年期間,公司所持有的電站規模從不到百兆瓦大幅提升至1.3GW。③
可惜的是,往光伏發電業務的轉型始終未能給愛康科技的營收水平帶來堅實貢獻。以自持電站規模最大的2016年為例,愛康科技在該年度的電力業務營收只有5.91億元,營收占比不到15%。③
花費大量資金投入的光伏發電項目一旦未能幫助公司有效提升營收、利潤表現,那么其重資產屬性的B面就顯露出來。自此以后,愛康科技經營性現金流長期吃緊,也給公司此后的繼續轉型埋下動因。
2016年中旬之后,愛康科技開始逐步放棄“太陽能電站一體化經營”戰略,決定出售存量電站,優化資產質量,轉向“以輕資產加服務為原則”指導下的光伏電站運營業務。
此后幾年,在公司手里還沒“捂熱”的光伏電站就被清倉甩賣,到2022年時,光伏電站業務已經成為過眼云煙,在2022年全年只為愛康科技貢獻了五千多萬元營收。④
但這一次的轉型失敗不僅沒有讓愛康科技“灰心”,反而讓他更加熱衷于轉型。
甩賣電站后,愛康科技又開始在能源互聯網、碳資產管理、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鋰電池及新能源汽車、能源私募投資基金等大量行業領域積極展開布局。
涉足眾多風口之后,愛康科技自然是沒有能夠實現起飛,不佳的業績表現和股價表現早已說明一切。
只是,連續轉型的陣痛無法避免,面向大量行業領域的擴張讓公司投入大于產出、虧損情況堪憂,公司還因在非主營業務領域的動作收到大量來自監管機構的問詢函。另外,最近幾年,愛康科技還因資金占用、信息披露不合規等問題多次被監管處分。
擴張之后內外皆困
愛康科技最新的大手筆擴張動作聚焦在異質結電池、鈣鈦礦疊層電池領域。
公開報道顯示,2023年底,愛康科技宣布將投資21億元人民幣在江西贛州建設4.6GW的HJT(異質結)電池生產項目;2023年12月30日,愛康科技宣布將投資10億元人民幣在杭州建設HJT鈣鈦礦疊層電池研究及生產基地項目。⑤
從異質結研發到2023年最熱門的鈣鈦礦疊層電池研發,愛康科技似乎永遠不缺“新故事”。只是在關注度之下,市場更加關注的是這些投入是否能夠獲得相應的回報。
不得不承認的是,持續的戰略轉型動作,雖讓愛康科技一直站在光伏產業“潮頭”,某種程度上也幫助公司實現了虧損縮窄,但也讓他失去了在一個行業領域深耕細作的機會,并付出巨大的時間和資金成本。
特別是在以異質結電池技術為代表的高效光伏電池及組件領域,作為下一代高效電池技術的主流,異質結電池雖具備優勢,但行業成熟度不高、成本較高的現狀會給愛康科技帶來長期的經營布局壓力。
頗為嚴峻的是,盡管愛康科技卯足全力擴張異質結電池產能,其內外皆困的境況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改善。
在內部,經營業績和股價表現是核心,無法拿出良好的業績表現,市場就不會真正認可公司的行業地位。在外部,行業競爭無法避免,而在愛康科技高調“押寶”異質結電池的過程中,他其實并沒有跟得上行業飛速發展的腳步。
根據PV-Tech的調研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前十大高效光伏電池及組件供應商出貨量為245GW,占全球供應量的四分之三以上。相比之下,愛康科技2022年全年的組件出貨量為15GW,在行業中還需奮起直追。⑤
此外,還有更多新興光伏企業在瞄準異質結技術路線,大量的追趕者也在挑戰著愛康科技未來的行業地位。
現在,愛康科技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在五年內實現超40GW的高效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產能。但五年之后,高效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市場會給長期虧損、負債高企的愛康科技機會嗎?
一切都是未知數,在此之前,或許愛康科技首先要讓市場相信,他能夠在一個行業領域專研下去、做出令投資者滿意的成績。
注:
1 2023.10.30,財聯社,《HJT迎轉折點?降本推進疊加穩步擴產 愛康科技Q3虧損同比收窄|財報解讀》
2 2022.07.22,OFweek太陽能光伏網,《愛康科技再陷困境,訂單充足卻連續虧損》
3 2020.02.22,中國經營報,《愛康科技的危機時刻》
4 2024.01.05,華夏新能源,《愛康科技“求生”:賭注押向HJT鈣鈦礦疊層電池》
5 2023.12.15,經濟觀察報,《愛康科技繼續“轉型”,“勉力”擴張異質結光伏電池產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