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大家展示的三起打擊非法集資犯罪典型案例,包括犯罪分子以高額回報為誘餌,通過在互聯網金融平臺發布虛假融資標的、虛構項目高額退稅利潤、以小恩惠蒙騙老年群體投資辦理會員等方式募集資金,造成人民群眾財產巨額損失。
案例一
楊某集資詐騙案
案情簡介:
2016年起,楊某在沒有取得相關金融許可證的情況下,通過其設立、經營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發布大量虛假融資標的,以承諾還本付息等為誘餌向社會公開宣傳,吸引社會公眾投資。楊某集資后大量揮霍資金,用于個人消費、投資、賭博等。經審計,該平臺共非法吸收1萬余名投資人資金合計7億余元,未兌付金額1.7億余元。法院經審理認為,楊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以集資詐騙罪判處楊某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典型意義:
隨著互聯網迅速發展,非法集資犯罪活動也在網絡空間活躍起來,呈現出手段隱蔽、傳播迅速、涉及面廣的特點。本案被告人正是通過在互聯網平臺上虛假發標、重復發標,以支付高額回報為誘餌向社會公眾吸收資金。人民法院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網絡非法集資活動,維護人民群眾的財產權益。同時也提醒廣大公眾,避免通過無任何資質的投資渠道進行投資,嚴防非法集資陷阱。
案例二
周某集資詐騙案
案情簡介:
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周某虛構“無紡布出口退稅”投資項目,以保本并支付高息為誘餌,通過在微信群內發布虛假訂單和購銷合同、發布公司廣告宣傳資料、帶投資人參觀公司等方式,引誘投資人通過貸款和吸收他人資金的方式進行投資。至案發時,周某以上述方式非法集資共計2.6億余元,未歸還金額7400萬余元。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周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巨大,以集資詐騙罪判處周某有期徒刑十五年。
典型意義:
本案被告人虛構“無紡布出口退稅”項目,以承諾高收益保本付息等為誘餌向社會不特定人群募集資金,嚴重擾亂金融秩序,其所采取的編造虛假投資項目、發布廣告宣傳資料、裝點公司門面、吸引參觀公司等均為常見的非法集資手段。人民法院以此案警醒社會公眾,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還可能是投資騙局,廣大公眾要擦亮雙眼,避免誤入騙局遭受財產損失。
案例三
劉某等集資詐騙案
案情簡介:
2019年7月,劉某等人承租某養老生活館,通過街邊派發宣傳單,免費送大米、雞蛋和免費旅游等方式吸引以老年人為主的群體進店,再通過日常的慰問關心讓老年人放下警惕,引誘老年人在館內或者外出旅游時進行集中上課。
劉某等人在課上謊稱其公司實力雄厚,對外有大額投資可得豐厚回報,并以返本付息為誘餌吸引老年人投資辦理會員。同時,劉某等人還以先交錢先競得的“搶福利”模式、老會員介紹新會員入會可獲得獎勵、宣稱名額有限等方式蒙騙更多老年人急于投資入會。經審計,劉某等人以上述方式吸收資金120萬余元,未退回資金116萬余元。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劉某伙同他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巨大,以集資詐騙罪判處劉某等人有期徒刑七年六個月至三年不等。
典型意義:
老年人群體是非法集資犯罪分子的重點目標群體。本案被告人所采取的免費送禮品、免費旅游、日常慰問關心、集中上課宣傳等方式是犯罪分子常用的非法集資手段。人民法院借此案提醒廣大老年人和家屬要自覺遠離非法集資,不被小禮品小恩惠打動,警惕“保本付息”之類的誘餌,不斷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和識別能力。
(來源:光明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