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江海,夢啟東方。
2024年元旦,江蘇啟東市因“江蘇新年的第一縷陽光”、“江蘇的海上日出太浪漫了”等內容而出圈。
新華社發布的《遇見新年第一縷晨光》組照,就有拍攝于啟東圓陀角碧海銀沙的日出美景,國內眾多媒體也紛紛將這來自江蘇的第一縷新年陽光競相轉發。
來自江蘇的第一縷新年陽光
啟東位于江蘇最東部,這里有個地方寅時(凌晨三點到五點)即可見到日出,比其他地方約早一小時,由此得名“寅陽”,而日出東方首先照耀的便是當地的圓陀角。
新年的陽光流轉之間,或許很多人并不熟悉這座江蘇小城。
從啟東可以直接眺望到上海著名的“三件套”
啟東是南通代管的縣級市,東臨黃海、南瀕長江,三面環水,城市總人口約95萬,總面積1208平方千米,與上海市隔江相望,素有“江海明珠”美譽。
啟東全境系長江口不同時期河相、海相沉積平原。
秦漢時期之前,此地還是江口海域。
清朝乾隆年間,長江口崇明北側陸續漲出若干小沙洲,直至清末才連成一片。
此時啟東只是崇明外沙,依稀有人居住,靠曬鹽、捕魚維生。
所謂“外沙”,是因為崇明島原本就是長江中東漲西坍的沙洲,習慣將長江下游漲出的沙洲都視為自己的土地。
其中,崇明將自己稱為“內沙”,而將昔日的海門、啟東等稱為“外沙”。
崇明、海門和啟東在地圖上的位置
事實上,啟東因為沙洲連片時間參差,境內曾分屬三個縣管轄。
比如北部最早成陸的呂四地區,宋、元、明、清時屬海門縣,而直至近代才形成陸地的中部和南部地區則分屬海門與崇明。
1928年,崇明外沙與崇明分治設縣,由于當地沙洲還在向東接漲,故定名“啟東”,取“啟吾東疆”之意。
啟東建縣后,南與崇明以長江北水道江心為界,北與當時的海門縣以崇海界河為界。
只是今日的啟東全境在當時依然分屬三縣管轄,南部為啟東縣,中部屬海門縣,北部屬南通縣。
抗戰及解放戰爭時期,啟東是蘇中根據地、解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曾有東南行署等建制,以及抗大第九分校等重要機構。
抗大第九分校紀念館
1949年1月,啟東、海門兩縣全境解放,海門的東部及南通的呂四等地區劃入啟東縣,基本形成今啟東縣境。
當時的啟東縣隸屬蘇皖邊區第九行政區,隨后又歸屬蘇北行署區南通專區管轄。
1953年,蘇北、蘇南兩個行署區合并成立江蘇省,啟東縣劃歸南通專區。
1983年江蘇實行市管縣,啟東縣劃歸南通市管理。
1989年啟東縣改為縣級市,由南通市代管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啟東和上海崇明之間密切的地理與歷史淵源,時至今日,依然有一個啟隆鎮(原為啟東市農業良種繁育場)在崇明島上,與啟東市隔江相望。
滄海桑田的變遷中,啟東成陸并非全由大自然造化,也靠人力所為。
百年前,啟東人在茫茫沙洲上圍墾造地,筑壩抗坍,歷經數代才好不容易攢下一點田地。
今日啟東圓陀角旅游度假區有一塊景觀石,刻有清末民初南通著名實業家張謇題寫的“大江之委海之端”幾個大字。
啟東圓陀角旅游度假區標志性景觀石“大江之委海之端”攝影/潘楊
近代,張謇以通海墾牧公司為基礎,在啟東進行大規模圍墾造田。
當地人肩挑擔運,夜以繼日,宛如燕子銜泥一般開墾出總面積近12萬畝的良田,通過種植棉花,硬生生創造出一個“爛泥變黃金”的農墾神話。
1960年代至1970年代,“向潮水奪地,向海涂要糧”,啟東掀起更大范圍的圍圩造田運動。
靠著不懈努力,這里又成為江蘇“金山銀山一擔挑”的糧棉故里。
從1901張謇興辦通海墾牧公司至1985年,啟東共圍墾江海灘地144.46平方公里,占全境總面積的11.6%,構筑了啟東的地理和經濟基礎。
只是遙望南端的上海,啟東難免又有幾分失落。
啟東和上海都曾為小漁村,又幾乎同步走入近代,但百余年的發展,彼此早已天差地別。
雖然啟東離上海的直線距離只有50公里,近到天氣好時,從啟東可以直接眺望到上海著名的“三件套”身影。
但滾滾長江的橫斷,使啟東成為了交通的“神經末梢”,也成為城市發展的最大掣肘。
因為長江阻隔,早年的啟東通往上海全靠海路,坐船經常要花上一天一夜。甚至由于內河碼頭無法通行輪船,乘客還得靠小木船擺渡上下船。
向東是海,向南是江,區位閉塞,天塹阻隔,受制于交通瓶頸的啟東既無法承接上海及周邊資源,外面的投資也進不來。
上世紀80年代起,啟東新港、海門海太汽渡陸續建成,啟東與上海的交通聯系更加緊密,但接軌上海、承南啟北的渴望卻越發強烈。
1998年,回來建設家鄉的港口專家李洪斌經過調研論證,首次從技術層面提出建設崇啟大橋的設想。
10年追夢,一朝夢圓。
2011年12月24日,崇啟大橋正式通車,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啟東和上海的交通也越發頻繁,開往上海的城際客運車輛平均每5分鐘就有一班,每天有180多班次,超過5000多人通過長途客車往來于滬、啟兩地。
崇啟大橋
2023年,前來啟東圓陀角觀看日出,去生態灘涂游覽、去呂四品嘗海鮮,去恒大海上威尼斯酒店度假的游客,其中80%來自上海。
便利的交通不僅讓啟東成為上海游客的“北花園”,也正式融入上海“1小時都市圈”,上海外溢出的技術、資金、信息、人才等發展要素紛至沓來。
如今,上海成為啟東近50%的農產品銷售地,更為啟東提供了眾多項目投資,在船舶海工、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產業領域為啟東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
這座江蘇最東部的城市,在向上海靠攏發展的過程中,也不斷向海上尋求發展。借助上海豐富的海洋工業與科教資源,啟東得以打造出發達的海工產業,不斷鑄造新的“船說”。
位于啟東寅陽鎮的海工船舶工業園,入駐了中遠海運海工、中集太平洋、振華重工、寰宇東方等20余家企業,主要從事海洋油氣鉆井裝備產業、海洋特種船舶制造產業、海洋能源及重裝備等產業,成為啟東主導產業之一。
位于啟東寅陽鎮的海工船舶工業園圖片來源:啟東日報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國海洋工業領域的“大國重器”,有不少來自啟東的海工“智造”:
全球最大、國內首艘雙燃料動力系統的15000方艙容大型耙吸式挖泥船“新海鱘”輪、世界首創坐底式海上風電安裝平臺、世界首艘自升式風電運輸半潛船、世界性能最強的半潛式海洋生活平臺“高德4號”、世界最先進的海上工程作業船N829船、國內首創深遠海大漁網箱養殖平臺“振漁1號”、國內首艘1300噸自升自航式風電安裝船“鐵建風電01”號、全球容積最大的雙耳立式C型燃料罐……
同樣是通過對接張江全球醫藥研發中心及國外優勢資源,生命健康產業也成為啟東主導產業之一,如今已經形成研發創新、綠色生產、綜合服務、健康管理等于一體的百億產業集群。
此外,電子信息及半導體、精密機械作為啟東兩大優勢產業,正著力技術升級、設備更新、智能升級和制造模式轉變,也是在借鑒和吸收上海等地的柔性生產與精益管理經驗,不斷推動產品高端化、品牌化、多元化,進一步提升了產業核心競爭力。
在新能源和新材料兩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啟東也是以滬啟合作為基礎,才形成區域產業鏈協同配套契合點,從而成為當地快速發展的前沿產業。
依靠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啟東地區近三年生產總值連續連跨4個百億臺階,經濟增幅列南通各縣(市、區)前列。
啟東歷年GDP走勢
對大多數人來說,啟東的城市吸引力,不只是經濟的快速發展,更來自江海交匯的獨特魅力。
啟東城市的名片眾多,這里既是全國有影響力的“海洋經濟之鄉”、“建筑之鄉”“電動工具之鄉”,同時也是“教育之鄉”、“版畫之鄉”、“長壽之鄉”,曾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示范縣(市)、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范縣(區)、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稱號。
但是,擁有178公里江海岸線的啟東,最為著名的還是全國四大漁場之一的呂四漁港。
呂四漁港位于啟東市北部,擁有漁船1000多艘,年海洋捕撈產量占江蘇省的三分之一、南通市的二分之一。
呂四漁港
城以港興,港為城用。
除了海洋捕撈,呂四港的臨港產業也是當地向海發展的縮影。
呂四港區有著得天獨厚的深水港資源,其中深水航道全長53.4千米,通航寬度210米。
作為“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新門戶、長江經濟帶江海聯運新樞紐、江蘇沿海高質量發展新樣板的重大標志性工程,2023年10月開港的呂四起步港區“2+2”碼頭,成為通州灣的新出???,航線覆蓋6大洲37個國家和地區。
同時,相比于長江的所有碼頭都要兩次引航,呂四港只需一次沿海引航。
而且因為離主航道更近,使得重型機械設備、鋼結構等件雜貨產品的運輸、裝卸更加便捷。
如今,呂四新港以臨港裝備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現代物流和海洋漁業為架構,正成為上海北翼臨港產業新基地。
呂四新港
除了海洋經濟,呂四港鎮還是全國電動工具產業三大核心產區之一,擁有電動工具企業700多家。
從漁港拓展出電動工具產業,來自歷史的偶然。
上世紀70年代末,呂四地區很多農民走出家門,去外地城市從事修鎖和配鑰匙等手工活,在走街串巷時逐漸接觸到了電鉆和磨光機的維修。
憑著一股鉆研的勁兒,反復拆了裝,裝了拆,這些識字不多的農民硬是啃下了電動工具的工作原理和制造維修技術。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以呂四地區為代表的啟東電動工具產業從無到有,逐漸發展成各類電動工具零配件生產企業,年產值超過300億元。
呂四港鎮“天汾電動工具產業園”
實際上,啟東人的精明能干遠不止電動工具產業。
建筑領域,啟東人不僅是南通建設“鐵軍”的主力,而且幾乎都是“大作師傅”(技術嫻熟又能指導干活的工匠);藝術領域,豐富細膩的啟東木刻版畫,江蘇藝術非遺代表的藍印花布,無不彰顯啟東人的心靈手巧。
甚至,因為電子技術的嫻熟,上海及各大城市早年的手機維修店幾乎都是啟東人開設。
從小漁村、到電動工具之鄉,再到10萬噸級現代化集裝箱港區,千年古鎮呂四港正通過港產城融合進行著蛻變。
啟東也隨著與上海的不斷對接融合,從“北上?!被頌樯虾!氨贝箝T”。同時借助北沿江高鐵江蘇段、崇啟公鐵大橋等交通新干線的建設,繼續構建通江達海的新通道。
這座年輕的江海交匯城市,處處都藏著驚喜。風景不在遠方,就在剛過去的時間里。
剛過去的2023年,啟東再次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高質量發展成績單:
2023年,啟東居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21位,全年預計生產總值達1400億元,增長2.4%;全年規模工業總產值1255億元,增長8.8%;完成工業應稅銷售1270億元,增長8%,高于南通平均水平;新能源及裝備產業實現工業應稅銷售232億元,增長27%。
2023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榜單,啟東居第21位
同時,啟東也在全國百強縣市榜單中有著值得自豪的排名:
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排名第21位
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排名第6位
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排名第8位
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排名第9位
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排名第11位
去年11月,江蘇54個縣(市、區)空氣質量狀況排名中,啟東再居榜首;PM2.5年均值26.3微克/立方米,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標率85%,雙雙位列全省第一。
咸味的海風從東方吹拂而來,風中卷著歷史的變遷,奏著開放的嘯聲,帶來城市的新氣韻。
日出之后,漁港靜靜開市,街道變得喧鬧,這座年輕的城市,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