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創始人萬叔。
跨年演講系列,算是結束了。從羅振宇提出”知識跨年“,要干20年這個口號開始,到今年已經是第九年了。
很多人說,羅振宇的干貨越來越少,跨年演講越來越水了。
萬叔不這樣認為,恰恰相反,這是影響力聚焦的表現。
羅振宇的形象,最早是萬叔在10年以前,大約2012年,優酷視頻的羅輯思維節目里面看到的。
這可能是中國最早的互聯網知識IP。2013年做了一個中國最早的知識付費會員活動,299和1299的會員費,不承諾任何的交付。
1天賺了160多萬,其中包括,當時一個月拿幾千塊工資的萬叔一份貢獻。
這在當時,是個轟動小圈子的奇跡。畢竟就當時的商業模式而言,出書也好,做視頻也罷,幾乎都是用愛發電,餓不死,也賺不到錢。
在此之前,羅振宇只是一個普通的學霸。
作為一個勤勞好學的胖子,羅振宇在研究生畢業以后去北師大任教。這在很多人看來,已經算是一個不錯的鐵飯碗了。
但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熱氣騰騰的人,不甘于規規矩矩的工作,按部就班的升遷,在結構的牢籠里舞蹈。
而是想要階級躍遷。
羅振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很快,羅振宇覺得自己才華橫溢,并沒有滿足于在學校教書的安逸的生活,而是去央視做外包兼職。
而這個機會很快讓他發現,同樣的才華,在央視能獲得高出許多倍的收益。
在人生的第二曲線,遠遠超過主業回報的時候,羅振宇選擇了辭職去央視。
很多人問萬叔,我該不該辭職,投入直播,或者做個人IP?
萬叔從字里行間看到的,并不是對于躍遷,或者對于做IP的強烈渴求,而只是想逃避現在的工作。
90%的打工人,想要換工作的驅動,都是來源于這份工作不合我的意。
每次和老板們聊天講到這個話題,萬叔總會說。
這里面,對于老板而言,有結構性的紅利。
什么意思?
只要你搭建一個信息封閉,氛圍友好的企業環境,很多人生活過得下去。
他們是愿意長期待在公司,而不去追尋利益回報最大化的。
溫水煮青蛙。
對于這樣的問題,萬叔一般的回復是,你先把它當成一個副業來做。
當你的收入回報性價比,遠遠高于你的主業的時候,再辭職出來干。
你所有的職業選擇,不能是想逃避現有的工作和環境,而是通過篩選找到效率更高的商業模式。
而用副業的方式開始,就是低成本試錯的好方法。
真正有意愿,有能力,拿得到結果的家伙,是可以實現這樣平滑過渡,順利轉型的。
在后來的采訪中,羅振宇很感謝自己在央視的那一段經歷。
無論是百家講壇,背著于丹去錄節目;還是315晚會成為總撰稿人,又或是在對話節目上成為制片人。
他永遠是節目組里最卷的那一個,產出的質量,讓眾星云集的央視,也佩服得不行。
這個時候的羅振宇,還是一個才華橫溢,但形象不佳的幕后工作者。
利潤的大頭,除了組織占有以外,更多的是分給臺前的ip主持人們。
如果放到2023年,就是東方甄選小編和董宇輝的故事。
羅振宇沒有自怨自艾,抱怨為什么是這樣不公平的分配。
他從幕后走向了臺前,試圖去占領那個更優勢的生態位。
能打破現有秩序,建立有利于自己新秩序的人,是第一等的人。
第二等人,在現有秩序下,優化結構,走到有利的生態位。
第三等人,順應規則,努力爭取屬于自己的利益。
第四等人,搞不清楚規則,只有自我利益視角。
除了第一等人,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以外,大部分人通過自身努力認知提升,都能夠實現第二等的目標。
對于階級躍遷的目標,羅振宇有多堅定,實現目標的手段,就有多柔軟。
離開央視以后,羅振宇并沒有過多的,拿他央視的牌子給他做背書,沉浸在過去的事情中。
那種爹味的,說教式的,回憶過去式的,講故事的方法,沒有出現在節目《羅輯思維》里。
2012年橫空出世,一件白襯衫,一個黑馬甲,一個自稱叫羅胖的家伙,開始了自己滔滔不絕的輸出。
講的什么內容呢?
講悲觀派是傻帽,講搭訕藝術家是怎么追女神,講領導為什么不相信我?
你看,選題都很獨特,要么是與我有關,要么是我很喜歡。
沒有一期節目是講他在央視多么多么辛苦,多么多么努力,最后成功的陳年舊事。
直到今天,很多咨詢顧問自己出來做自媒體,還是在講咨詢的方法、原理、概念、干貨……
包括一個麥肯錫出來的家伙,播放量都慘不忍睹。
因為觀眾會想,關我屁事。
這個原則,在后來出版的,得到品控手冊里面,被羅振宇反復強調過。
好的知識交付結構,要從一個懸疑開始,到觀眾豁然開朗結束。
中間不僅是一段一段的文字,而是帶他們體驗一段跌宕起伏的旅程。
切忌說教,切忌自嗨。
而這樣的風格,成為整個得到知識付費產品的風格。
幾乎完全站在用戶的視角去考慮問題,用戶喜歡什么,需要什么,我就給他什么樣的交付。
迎合最底層的人性,先跟后帶,而不是試圖去教育用戶。
這和他后來,植發、減肥的思路,一脈相承。
不論是知識付費游戲,娛樂行業電影行業,短視頻行業,這樣做的企業,幾乎都成功了。
而那些天天悲觀,覺得人心不古,覺得年輕人差勁,想要試圖去說教的家伙,最終不僅沒賺到錢,自己還成了被時代拋棄的人。
甚至,為了拿到更大的結果,羅胖試圖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商人,這可能是參加脫口秀,從李誕那里得到了啟發。
他費盡心思的告訴大家,我是一個商人,我不是傳統的、清高的、知識分子,你不要用對待知識分子的基準線,來要求我。
成功了嗎?
大獲成功。
幾個知識ip里,吳曉波因為精英論被錘過,劉潤因為數據問題被錘過,羅振宇也因為販賣焦慮,被錘過。
但這幾個人里,羅振宇是恢復的最快的。
為什么?
因為我先躺平了,我就是個商人,我沒有情懷。
說回收益,這樣潑天的富貴,也讓羅振宇的微信公眾號,一年以后,就突破了百萬粉絲。
把龐大的視頻流量,沉淀在了他的私域里,他算是先驅。
從一個月入600的大學老師,到一個年入千萬的IP達人,只用了幾年時間。
哪怕只是,走到這一步,也已經夠成為很多人,羨慕模仿學習的對象。
但羅胖的野心遠不止于此。
萬叔作為商業顧問,做商業模式設計的,梳理一下羅振宇,在關鍵時刻重要的決策。
1、在以極度努力為基礎的情況下,不斷切換賽道,去更大的世界,從老師到央視,從央視到自媒體,從自媒體到得到APP。
2、敢以立志的方式,自我提升勢能,比如堅持10年每天60秒語言,比如堅持20年的跨年演講。
當這些吹牛皮隨著時間,不斷實現的時候,說的話立的志,就更容易讓人信服,共識能量就更加強大。
3、以終為始,在看得清未來的時候,從終點出發設計商業路徑。比如以得到app為依托,做知識服務第一品牌,甚至差點成為知識服務第1股,完美設計了低魔高魔兩個世界的收益模型。。
4、在看不清未來的時候,不妥協不躺平,瘋狂的嘗試。比如利用流量,吃霸王餐,做月餅,搞團購等等。最后落實在賣書上。
5、以自身核心能力,知識服務為依托,在能力范圍之內不斷尋找風口。比如賣書,做知識服務平臺,線下的得到高研院,未來將要上線的得到新商學。
以知識服務為內核,不斷創新形式,提升交付標準,跟隨潮流與時俱進,在積累勢能的同時,用最高效的手段賺到錢。
1973年出生的羅胖,幾乎是把所有的互聯網新商業模型,全都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實驗了一遍。
當然也有一些失敗的嘗試。
13年萬叔參與投資的那個無承諾會員。
16年高調宣布投資Papi醬,并且試圖一次變現其勢能積累的紅利。單條拍賣到了2200萬,但后續也是雷聲大雨點小。
19年得到APP為依托,試圖上市募資10億的母公司”思維造物“,3次修改招股說明書后,撤回IPO申請。
這幾年跨年演講完以后,網絡上的口誅筆伐。
很多人喜歡笑,喜歡看巨人倒下,喜歡以別人的失敗為樂。
其實都是沒有價值的,底層視角的表現。
這些影響他賺錢了嗎?
讓他的勢能越變越差了嗎?
他做了什么違法亂紀的事情嗎?
都沒有。
一個人的躍遷,注定要把自己更多的展現在大眾面前,接受不同審美,不同眼光,不同價值觀的人的審視。
但評判的標準,不應該是,是否讓每一個人滿意。
而是在特定用戶畫像中,是否具有影響力?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萬叔覺得,羅振宇的跨年演講轉型是成功的。
避開了自己不夠擅長的商業和趨勢分析,轉向尋找一種新的思維方式,讓人們看見,新商業的種子在萌芽。
對象也從所有人,收縮到了創業者為主的,熱氣騰騰的,核心高凈值人群。
這個已經減肥的胖子,微笑著,輾轉騰挪,尋找達成目標的路徑。
和萬叔10多年前,義無反顧加入他會員時,一樣的看法,這種能量層級的家伙,遲早會成功的。
萬叔作為一個80后,也在這條路上走著。
所以你看,羅振宇之前被全網噴的時候,萬叔沒有跟風吃流量,劉潤出問題的時候,萬叔也沒有落井下石。
對于高能級的人,哪怕遇到暫時的問題,你也不知道,他有一天是不是能東山再起。
噴劉潤的馬啥(忘了),當初紅極一時,現在不也由于他言語粗鄙,沒有持續的價值,被慢慢的遺忘。
而劉潤,大概率會重新崛起。
羅振宇這次持續20年的文明項目,又是新時代,文化自信的一幅長卷,勢能拉滿。
只要不是生命出現什么問題,大概率它是能錄完,成為人類傳承的史料之一。
這種勢能如果你能鏈接上,哪怕1%,1‰,都是你不得了的助力。
但如果你習慣,吃負能量的流量,對積極的、上進的、正能量的家伙落井下石。
讓真正有能力的人,覺得他倒霉的時候,你也會落井下石,喪失了遇見貴人的潛在可能性。
這是戰略價值觀選擇的問題。
對于每一個想要躍遷的家伙來說,羅振宇的歷程,也很有啟發。
一個胖胖的,禿頂的,卷出來的小鎮做題家,能夠成為如此耀眼的人物,不正是我們一直期待的中國夢嗎?
不是中國夢不行,是你不行。
你有什么,你經歷過什么,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持續的貢獻價值,能不能用更好的商業模式,更高效的商業效率,不斷的進步,不斷的迭代。
環境變化,市場下行,行業被錘,就努力去尋找新的增長點,在新的趨勢里繼續發光發熱。
商業,就用商業的邏輯去思考,不要擰巴。
我們今天的商業環境,經濟下行,有多少是外面的影響?
又有多少是自我枷鎖,已經不相信企業家會辦企業的自我枷鎖?
有個故事是這樣說的。
6個人在一艘小船上,結果船漏水了,需要扔一個人下去。
一個是公主,一個是科學家,一個是大力士,一個是商人,一個是農民,一個是官員。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被扔下去的理由。
但輪到商人辯白時,商人說,我覺得你們思路都錯了,誰最胖,把誰扔下去。
船上的人突然醒悟過來。
這是認知的力量,是常常迷失,偶爾覓得的天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