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8月,李敏和孔令華即將結婚,在中南海舉行婚禮。
小夫妻倆找到毛澤東一起定參加婚禮賓客的名單,毛澤東對李敏說:“你哥哥現在在北京,你應該邀請他來參加。”
李敏馬上去聯系賀麓城,但當時賀麓城在保密單位,找他很不容易,李敏打了好幾個電話都沒有聯系上。
賀麓城是毛澤東的親弟弟毛澤覃烈士的兒子,原名毛岸成。1935年4月26日,毛澤覃為了掩護戰友壯烈犧牲,妻子賀怡為了革命不得不將幼小的兒子寄養在永新縣花汀村的賀調元家中,并且改名為賀麓城。
賀麓城一直到14歲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1949年才和母親團聚。
然而,賀怡和賀麓城相聚還沒有一個月,賀怡在尋找毛澤東、賀子珍的兒子“小毛毛”的路上出車禍去世,當時坐在賀怡身邊的賀麓城腿斷了三截。
醫生給賀麓城開刀接了骨頭,他很樂觀也很堅強,在命運的打擊之下依舊努力地生活著。他來到了舅舅賀敏學的家中,見到了姨母賀子珍。
賀子珍告訴他:第一,不要背父輩的牌子,要像普通人家的給孩子一樣,在別人面前,不要講自己是什么人的孩子;第二,要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成為有真才實學的人。
所以,賀麓城一直沒有改回原來“毛岸成”這個名字。他在上學的時候一直都是第一名,連連跳級,在數學上有著過人的天賦。
即便沒有毛家人的光環,他也憑借著自己的努力順利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學電力系。
在求學生涯,絕大多數的同學和老師并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他每個月能領到22元的烈屬助學金,他會省下5元寄給江西鄉下曾經撫養過他的賀調元夫婦。
1956年,賀麓城考上了蘇聯留學研究生,賀敏學別提多高興,一直在說賀家出了一名“狀元”。
但當時中蘇關系變化,賀麓城不能前往蘇聯讀書,他按照組織的分配前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研究"地對地"導彈。
就這樣,賀麓城來到了錢學森的麾下,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導彈工程師。。
他雖然沒有留學經驗,但有著極強的鉆研精神,在這段艱苦歲月中,他繪制了幾十本圖紙資料,翻譯了近百萬字的技術資料,他對蘇聯的導彈構造進行了大的改造。
1964年,中國第一枚自己設計、制造的中近程導彈飛行實驗獲得圓滿成功,毛澤東非常欣喜,但他還不知道自己的親侄子也是大功臣。
賀麓城的成就不僅僅在導彈上,他對人造地球衛星、洲際導彈也有所研究。而他一直默默無聞,到了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之后,人們才開始了解他的貢獻。
1980年,賀麓城是中國解放軍總參系統第一個被評為高級職稱的人,證書上寫著“001”號。
他一輩子的成就都是靠自己取得的,他沒有沾父親和伯伯的一點光。當年用賀麓城這個名字,是因為白色恐怖之下要保護自己,后來他堅持不用,是因為“毛岸成”這個名字太過明顯了,很容易讓人看出來和毛澤東有關。
賀麓城從沒有利用自己身份去尋找過毛澤東,也沒有給他寫過一封信,他覺得自己能夠解決自己的事情,不想麻煩為新中國殫精竭慮的伯父。
所以賀麓城沒有見過毛主席一次,李敏婚禮的那天,是賀麓城能見毛主席的唯一機會,可惜當時他全身心投入在工作之中,陰差陽錯失之交臂。
在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后,治喪委員會在擬定親屬守靈的名單的時候,李敏突然想到了賀麓城。
當賀麓城匆匆趕來,看到的已經是永遠閉上雙眼的伯父。
姨母賀子珍的精神狀態不好,毛主席走了,她受到的打擊很大,賀麓城很不放心,每年都要請假去上海看一看賀子珍。如此掛念家人的他,如此愛國自強的他,怎么可能不想見一面毛主席呢?這是賀麓城一生最大的遺憾啊!
1983年,民政部門給毛澤覃烈士發放烈士證書,中共中央組織部通知了賀麓城所在的單位。
一直到這個時候,賀麓城的同事們才知道他是烈士子女。每天在身邊工作的同事竟然是毛主席的親侄子,同事們都不可思議。
而賀麓城一家20多年都擠在20平方米的小屋里,家里連煤氣都沒有,同事們開玩笑說:“你真窩囊,這么大背景不用啊,活得像我們老百姓一樣。”
同事們的玩笑,賀麓城聽了只是笑笑,他的父親和母親為這個國家奉獻了一切,他的舅舅和姨母是極其出色的軍人,他的伯父是新中國的締造者,正是在這樣的家族光輝之下,他覺得自己是平凡的、普通的,他只是新中國億萬建設者的一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