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Nexus》刊載的一項新研究[1],從紐約到華盛頓特區等地方,美國東海岸的大片地區正在下沉,其下沉速度最快的地方可達每年6毫米。那么,美國這些沿海城市最終會沉到低于海平面,并被海水淹沒嗎?
縱觀世界各地的沿海城市,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人口在這里大量聚集。與此同時,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一些沿海城市面臨著不斷下沉的問題。而全球海平面又不斷上升,這讓沿海城市未來更加面臨“水城”挑戰。這一切的背后,人類要負責。
雖然城市的這種下沉目前還無法直接感知出來,但利用雷達衛星數據測出的地面垂直運動速率,研究人員估計,美國東海岸100公里內的多片地區和基礎設施有地面下沉的危險,這會導致道路、管道、建筑等基礎設施的破壞。根據這項研究,77%至99%的沿海州際公路以及相關道路都有一定程度的下沉。
研究顯示,美國東海岸地區一半以上的基礎設施受到高下沉速率的威脅,諾福克、樸茨茅斯和弗吉尼亞海灘,以及紐約、新澤西和巴爾的摩都是最危險的。弗吉尼亞州東南部是東海岸下沉速率最快的地區之一,可達每年6毫米。
該研究作者之一、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副教授Shirzaei表示:“通過這項研究,我們強調陸地下沉并不是一種無形的威脅。它影響到你、我和每個人,這可能是漸進的,但影響是真實的。”
至于城市下沉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人類活動導致的,另一方面則是由于自然原因。
在遍布高樓大廈的大城市中,大量建筑物讓地面承受了巨大的重量。以紐約為例,這座大都市共有上百萬棟的建筑物,它們加起來總重超過7億噸。大型建筑物再加上地鐵、隧道等基礎設施,它們改變地下土壤結構,導致土壤沉降,紐約每年因此而下沉大約2毫米。
建筑物導致城市下沉的同時,這也會反過來對建筑物造成破壞。研究顯示,紐約JFK機場平均下沉速率為每年1.7毫米,不同區域的下沉速率從每年0.8到2.8毫米。
如果是均勻沉降,那可能不是什么大問題。但這種不同的下沉速率導致建筑物其中一側比另一側下沉得更快,這將會扭曲建筑物,引發結構破壞。即使每年地面下沉只有幾毫米,也有可能導致建筑物結構開裂。
除了建筑物壓實地表導致下沉之外,人類大量抽取地下水也會導致地面下沉。長期以來,人們為了滿足城市生活供水、工業生產用水、農業灌溉,大量抽取地下水,抽水速度超過了自然補充速度,導致地下水位不斷下降,失去了對地下層的支撐作用,從而加速了城市下沉。
另一方面,自然之力也讓城市不斷下沉。在成千上萬年前的冰川時代,北美洲被厚厚的冰川覆蓋。當后來大地回暖,冰川融化退去后,地殼逐漸回彈,但紐約等地區的回彈速度相對較慢,導致城市逐漸下沉。
此外,大西洋沿岸的地殼沉降是一個常見的自然現象。這種沉降可能由于地球內部構造的變化、板塊運動和地殼變形等因素引起,導致城市整體下沉。或者河流的改道可能導致沉積物重新分布,改變了地表的支撐結構,這也會讓城市下沉。
與此同時,隨著人類活動排放出越來越多的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溫不斷升高,進而讓極地冰川大量融化、海水膨脹,這讓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不斷加快。目前,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大約是每年4毫米,這個速度甚至還趕不上一些城市的下沉速度。
研究人員表示,每下沉一毫米,海洋潮汐、風暴潮就更容易向內陸蔓延,摧毀越來越多沿海城市的基礎設施。同時,這也有可能破壞陸地的地形,所以下雨時有些地區可能會被洪水淹沒,導致沿海城市更容易發生洪災。
在更早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發現亞洲的一些沿海城市也在面臨快速下沉的問題。在印尼的雅加達,由于地下蓄水層坍塌,地面每年下沉34毫米,最嚴重的地方甚至高達每年200毫米。
按照目前的下沉速度以及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在未來30年內,北雅加達95%的地區可能會被海水淹沒。雖然這座城市正在計劃建造一座巨大的海堤來阻擋海水,但除非地面停止沉降,否則將是徒勞無功。
研究還顯示,中國有兩座城市的下沉速度較快,分別是天津和上海,前者每年下沉達到52毫米,后者大約27毫米。
面對沿海城市的下沉,一方面是要合理利用地下水資源,避免過度抽取。另一方面,也需要全人類減少碳排放,減緩全球變暖的步伐,讓海平面不至于快速上升。此外,人類也需要通過科技創新來積極應對城市下沉問題。
參考文獻
[1] Leonard O Ohenhen, Manoochehr Shirzaei, Patrick L Barnard, Slowly but surely: Exposure of communities and infrastructure to subsidence on the US east coast, PNAS Nexus, 2024, 3, 42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