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非誠勿擾Ⅲ》的上映讓舒淇再次回歸大眾視線,作為一種文化的臉孔,她被銘記于心,經久不衰的美同樣與時代共進退。
至今,舒淇演了近90部電影,有影響無數都市男女的《非誠勿擾》《剩者為王》《不再讓你孤單》,還有陳玉勛導演的《健忘村》,她在大熒幕上的角色各種各樣,但似乎全都有她自己的影子。
她像一只貓,不指慵懶,而是貓以氣味作為記號,作為每日的作息分野,間接設定一生的際遇,舒淇則是用角色記錄自己。她曾說比起被喊女神,走在路上有人叫她劇里面的名字,比如說段小姐、梁笑笑,她會比較開心。
但她的故事我們都太熟悉了,所以今天不說作品,單純聊聊心里的那個舒淇。
“撕開欲望的包裝紙,一份貨真價實的性感”
去年,從BAZAAR的落日大片到和張震在W中文版再續“最好的時光”,舒淇堪稱當之無愧的“封面女王”,雖然快五十歲,不再有著跟美較勁的意欲,但她松弛的姿態卻更受人喜愛為人向往,7刊15封,張張驚艷。
其中最喜歡的是Nick Yang為時尚COSMO拍攝的這組,女人如幻化成形的美人魚,倨傲的脖頸像一座絢麗陡峭的懸崖,讓人甘愿失足,昔日的萬種風情都和如今風發的意氣交融在一起,共游一片海水。
時尚COSMOPOLITAN九月封面,by NickYang
但再夸舒淇美,第一反應卻總會想到范俊奇在《鏤空與浮雕II》中寫下的那句「舒淇不美。眞的不美。」
放在模式化的審美標準里,她的嘴唇太厚,眼距太開,鼻梁不夠挺,臉頰兩側還散布著星星點點的雀斑,只不過盯著這張臉看得久了,你便能漸漸看出韻味,看出魅力,看得迷醉。
而她的性感,則是一種水深火熱的性感,猶如洶涌波濤拍打著的春夢,撕開欲望的包裝紙,她把自己誠實地攤開擺平,不矯揉造作不故弄玄虛,好像在說,你看,我就是這樣子的。
有時候看到舒淇,也會想到她說有一次站在路邊等劇組的車,一輛敞篷貨車從旁經過,司機大聲朝她喊著「脫──星──」,她只是輕輕抬起頭,臉上卻絲毫沒有透露任何情緒。
但當時,分明有種凄涼從心里流過,所以才會在后來回到臺灣上節目,被蔡康永問「舒淇妳這幾年在香港當演員的生活過得好嗎?」時,哭得手腳麻痹渾身哆嗦。
所以會覺得舒淇美在一種韌度,是遍歷世事后得到的一份淡然,內里深蓄著一股勁,不反抗爭辯,默默接受現實為她帶來的各種體驗,透露出的態度也非隨遇而安,而是當中彷佛有種激烈的情緒屢屢受到壓制,因此更顯得倔強。
如今的舒淇也會令人想到年輕時的她,想象她是如何抹上濃妝穿著短短的裙和假裝成熟的高跟鞋,奔走于香港街頭燈紅酒綠的水泥叢林里,在男人們的煙酒味與女人們的脂粉香氣中穿梭自如。
她的美不掩瑕疵,誘發想象,同時也讓人對她生命的內容充滿好奇。
“另一個父親”
逃離不安的童年和沒有好好體驗過青春陣痛就草草凋謝的少女期,舒淇曾講:
「我不是小時候喜歡的HelloKitty,我是長大以後才喜歡的,因為我沒有童年。」cr.《時代 我》
舒淇與吳彥祖為i-D雜志拍攝的內頁,2001年
出于本心的戒除是一種逃逸。
與此同時丟棄的還有當幼稚園老師和空姐的志愿,高中輟學后,她學會抽煙喝酒飆機車,做過女招待、售貨員,在錄像店打過工,偶然在街頭被星探相中,便簽約了模特經紀公司,當時她才17歲,將紅極一時的葉玉卿奉為偶像。
姓名則隨著地域流轉更換,從「林立慧」到「書棋」再到「舒淇」,她最后來到了香港,決心花五年時間留在這里。她想,實在紅不起來的話,就回臺灣隨便找個人嫁了吧。
《玻璃之城》,1998年
繁華都市,人的身體摩肩擦踵,夢想互相推搡,縱然走過的港街都是電影里學步而來,在每一條不動之街的日常動靜之中,舒淇仍看見一座屬于自己的城市。
初來乍到,她幾乎每天都蝸居在狹小房間里,常常一年要拍上十幾部戲,從一個片場被載到另一個片場,持續在路上體驗另一種漂泊。
那時候是2001年,全世界都在迎接二十一世紀,慶祝千禧年。
《千禧曼波》,2001年
女孩轉身走上基隆的天橋,點一根煙,快步向前不時回望,眼神流轉如夢似幻,林強做的曲子壓在影像最底層,他用臺語輕聲吟唱“善良,平凡,快樂,單純的人”,舒淇用慵懶的聲音念出旁白:
“她跟豪豪分手了,他就是有辦法找到她,打電話給她,求她回來。反反覆覆,像咒語,像催眠,她跑不掉,她又回來了。”
如水般流動的女孩渴望被將發生的故事填滿,但當經歷的軌道一圈圈像漩渦那樣囚禁著她,她再也無法自漩渦的中央逃脫,最后在下雪的夕張看故事落下終幕。
作為時間戀物,雖然沒有曲折至深的情愛,《千禧曼波》仍留存了無數美麗永恒的瞬間。
但據說拍攝時,舒淇每天去到劇組只能拿到一張紙的劇本,有時連句臺詞都沒有,把那些紙拼湊起來也不知道在演什么,直到戛納放片,她才一邊看一邊哭了解整個故事。
這部電影正由臺灣導演侯孝賢執導,兩人間的因緣也自此延續。
眾所周知,侯孝賢對演員的“功利心”很重,哪怕是梁朝偉,對他來說拍一次也就夠了,但十幾年間,舒淇都隨著他的鏡頭起落浮沉,使她拿下金馬影后、柏林戛納評委并長青不墜的角色,無一不是出自侯孝賢之手。
“他告訴我要把自己當成一張白紙,讓導演在你身上畫圖,把自己丟掉讓別人裝東西進來。他跟我說過演員演不好,不是演員的錯是導演的問題。我記得很清楚所以我到處跟導演講。”cr.臺版Vogue
但比起用「演員」和「導演」去形容兩人關系,總覺得侯孝賢更像舒淇的「另一個父親」,不是那個讓她聽到摩托車轟鳴就嚇得四處躲藏的父親,而是她每每回到臺北就會喊她去吃飯、沉默寡言不擅關心聽到謠言也閉口不談的另一個父親。
《千禧曼波》宣傳期,侯孝賢與舒淇的一張合照
記得2015年,侯孝賢帶著《刺客聶隱娘》的劇組去戛納,頒獎禮快開始了還沒接到走紅毯的通知,大家都以為這部花了十七年才拍出來的作品就要鎩羽而歸,周韻淚眼汪汪,舒淇握著酒杯的手微微發顫,后面才知道原來評審一直懸而未決,最終侯孝賢憑著這部電影拿下了當年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
舒淇坐在位子上哭得不成樣子,她哭,也因為想到了第一次因《千禧曼波》來到戛納。慶功宴上,侯孝賢就像一位父親那樣不厭其煩地將評委會成員一個個指給她看,要她記住這些名字,因為將來他不在身邊,舒淇可是要自己飛過來參加這些國際電影節的。
侯孝賢與舒淇、周韻、張震亮相第六十八屆戛納電影節
有好幾次在采訪中說起舒淇,侯孝賢的疼愛之情同樣溢于言表,提到她就像提到一個遠嫁去香港的女兒。他曾講:“和舒淇大概還有兩部片可以一起拍吧,再往下走就眞說不上來了。”
所以聽到侯孝賢患失智癥的消息時,深刻體會到一種無序的恐慌,原本籌備多年、由舒淇主演的《舒蘭河上》也將停擺,想起先前讀到一段話:
「從前我很疑惑,在毀滅的城市裏,新塌的房、新死的人旁邊,第二天是如何生活的。現在我漸漸明白,就只有繼續生活。」
時間向前,時代向后,當熟悉的名字漸漸在生活中隱沒告別,新舊就會交替。舒淇對此淡淡回應「讓他自在生活」。在ins上分享了一段王蘊寫在書里的話——
而過去,從來都不會真的過去,是時間已走過去,人物與情感將停留在原地,永恒地不變。
“最好的時光,在當下”
2005年,同是由侯孝賢執導的文藝片《最好的時光》上映,他講:
「生命中有許多吉光片羽,無從名之,難以歸類,也不能構成什麼重要意義,但它們就是在心中縈繞不去。 最好,不是因為最好所以我們眷念不已,而是倒過來,是因為永遠失落了,我們只能用懷念召喚它們,所以才成為最好。」
這部電影除了為舒淇贏得金馬影后,同樣給她帶來了一段珍貴長久的因緣。
《最好的時光》(three times),2005年
鏡頭下,三段時光講述三場夢:戀愛夢、自由夢與青春夢。
1911年,她是當紅藝旦,身著華服對鏡卸妝,想起終身無靠又是一陣惆悵失落;1966年,她在臺球廳當計分小姐,因少年那句「寫信給你」悸動不已;千禧年,她流浪到東京街頭,凍得渾身發顫,仍要伸手去接一朵新年的雪花。
彼時和她演對手戲的男演員是張震,那個時期的張震,身上恰好有一種介于男人味與少年氣之間的特質,憂郁情深的眼神讓人心神蕩漾,額頭上繃得緊緊的青筋都近乎一種赤裸的挑撥。
《最好的時光》(three times),2005年
最后一場戲據說拍了十幾分鐘,兩人一直吻到導演和攝影師都去旁邊抽煙了還渾然不覺,男人恨不得把整張臉都埋進女人胸脯,在柳暗花明的情欲里劫后余生。電影結束后,戀情傳聞日上塵囂。戛納電影節上,張震和舒淇甚至戲說如果到了35歲都單身那就結婚。
曖昧幽微的情感一度讓人幻覺,這對假情人才是真愛侶。
之后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張震娶了莊雯如,舒淇嫁給馮德倫。不知道是不是像亦舒寫的那樣,人們愛的是一些人,與之結婚生子的又是另一些人。
然而去年六月,W中文版創刊后的第二期邀請了舒淇、張震在是枝裕和的執導下召回記憶,呼應是枝裕和電影里將「海」視為包容所有結局的終所,最后拍攝選在了鐮倉的一處海邊。
是枝裕和掌鏡下,整輯畫面充滿日常質感又不失青春浪漫的氣息,像極了電影劇照,帶領我們重溫最好的時光,一圓了當年電影中的缺憾。
風平浪靜的午后,兩人像許久未見面的老朋友那樣,踩著輕盈步伐,在海邊嬉鬧、對視、微笑、撿貝殼、并肩、相擁......兜了一個圈再碰頭,互相依舊熟悉,依舊有未說完的話可以重續,還有一顆沒有按下去的句號偷偷握在彼此手中。
似乎,男人與女人間有無數種因緣際會,不單單只生產純粹的愛情。
不禁聯想到韓裔導演Celine Song編導的電影《Past Lives》里,曾將佛教的「因緣」歸為前生的一次擦肩而過衣角相沾。當中有句很美的對白就是Nora對初戀Hae Sung說,可能我們前生不過是一只鳥和它在早上剛好待過的一條樹枝。
即便如此也足以為因緣。
《Past Lives》,2023年
世界是一個整體,你我以各自的肉身存活,離開或留下,一切都在因緣里。而那些“不完滿”與“遺憾”,隨著時間過去,在當下,卻會再次成為“最好的時光”。
“是朋友,也做戀人”
即便世界異常廣袤,也影影綽綽非常擠擁。
對舒淇來說,愛情從來不是唯一落點,卻是不可或缺的里程碑。表面上再風淡云輕,私底下也會在心里張羅著挪出一小塊方寸去安置一個男人。因而五年前官宣結婚時,他們的閃婚啟事中這樣寫道:
「一段長達廿年的曖昧情節,終能修成正果。 從朋友走到戀人,二人早在情路上經歷過跌宕起伏,只想回歸平淡,成為對方的避風港。」
兩人在歐洲拍攝時隨意在街頭拍下婚照,舒淇穿著先前H&M贈予的簡約禮服,戴上在當地挑選的頭紗,配一雙平底鞋,馮德倫則從路邊買了套西裝,就這樣拍了一組極其簡單的婚照。
從朋友到戀人,兜兜轉轉最終還是走在一起,可能如舒淇所說:
“愛情~是從第一次見面開始,那一眼就在心上種下了一顆種子,種上了未來的希望。種上了對人生有了渴望,希望著等著眼裏的他來灌溉,渴望著能跟對眼的人相守在一起。”
舒淇和馮德倫的一張舊照,1998年
即便日常不愛放閃,但相識多年的默契與愛意,從他們倆每年給彼此的生日祝福中也能感受一二。
馮德倫48歲生日時,舒淇曾在甜蜜合照旁留言「生日快樂,最帥導演!但聽說你要轉行變回演員 那我就祝你 帥過劉德華 、戲比梁朝偉好,然後我就可以大吃大喝隨便遊啦!拉必U。」
47歲生日,舒淇則是在Ins上公開一張老公的單人照,照片中的馮德倫捧著蛋糕,眼睛半瞇,明顯就是一幅還沒準備好的模樣。舒淇逗趣寫道「本來想放你的無敵帥照 ~但是本著我不凡爾賽的個性就放你一馬吧 ~ 嘿 老獅 老友 老公 生日快樂, 願你健康平安喜樂。」
“趣味”的嬉鬧由馮德倫開頭,早前舒淇過生日,他便打破老婆多年來的女神形象,公開她搞怪的樣子,也溫柔送上祝愿:「Good night birthday girl Always 18&beautiful」
他們一起養著兩只貓Manman和Boyboy,舒淇在家不做家務下廚,反而是馮德倫替她打點一切,但凡是她煮的,馮德倫都會特別捧場,上綜藝節目被提問為什么一直戴著結婚戒指?他的回答是「沒有特別意思,就是看到會覺得開心。」
這次的故事里,幸福很簡單,打打鬧鬧就是一輩子。
可能如今回頭看,年輕時的舒淇并沒有撞上多么波瀾壯闊的愛情,但就算被人接二連三從愛情的馬背上摔下來,她的態度,一直誠懇地令人吃驚。
當年對著那個大她十六歲但只把她當作一小段輕松插曲的男朋友,舒淇一句難聽的話都沒有,上節目也只是講「你想跟人家一生一世,但是人家又不要跟你一生一世啦~」,她也絲毫不介意在喜歡過的男人的婚禮上流淚,然后大大方方接過手捧花和客套祝福。
以前的她將愛情看作一條導火線,噼里啪啦燒過了就算,逝去的關系如落枕,回頭只會痛。但如今,愛情在她眼里又變成了一條線索,是可以牢牢握于掌心的一種軌跡,輪回往返,尋找的都是一個生生世世可以相認的人。
一直覺得人得以成長,要壓下許多雜念,當生命開展了經歷,經歷成為回憶,皮膚上才會生出頑固的皺紋。舒淇不一樣,她肯定是被眷顧的,即便已近五十,仿佛被時光遺忘的容貌總是洋溢著天真感,光陰在她身上似乎只留下經驗的積累與飽滿的底蘊。她永遠有種不會消失、極其原生、未經剪輯、無需濾鏡的美。
Forever Millennium Mambo
就算在暗潮洶涌的娛樂圈二十余年,你仍可以感覺到舒淇是一個非常單純的人,輕盈暢快、隨性自由。她說不喜歡自己的懶,但又沒辦法拒絕賴床的感覺。她從不勉強自己,在各種事情之下都微妙地保持平衡。她總會撒嬌般說道「其實我每個地方都滿討厭自己,但每個地方也都滿喜歡自己。」
對著這樣的舒淇,借少年在《最好的時光》中向她寫下的那封信那樣,祝福永遠美麗,活在當下。
- End -
撰稿:FAKESHION
圖片:網絡
聯系我們:info@fakeshion.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