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決定命運的關鍵因素
楊興文
從小學到大學的各個年級,美國華盛頓的波斯特爾努力學習,在同學中他的成績名列前茅。
在哈佛大學讀書期間,波斯特爾取得三個學位:會計學、經濟學和法學,有無比美好的前途。
從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后,波斯特爾回到華盛頓,在律師事務所任職,年薪高達3.5萬美元。
在日常生活中,波斯特爾穿戴整齊,非常有風度、有修養、考慮事情周到,對待他人彬彬有禮。
讓波斯特爾沒有想到的是,參加工作4年后竟然在上班時出現問題,導致律師事務所所長特別生氣,在氣急敗壞中干脆利落地將他解雇。
在波斯特爾無可奈何地失去工作后,女朋友很快殘酷無情地和他分手。
接連丟失高薪工作、失去漂亮女朋友,給波斯特爾帶來很大的打擊,基本上每天從早到晚他都是垂頭喪氣的,不想去尋找事情做,也沒有心情吃飯。
在煩悶中度過幾個月,波斯特爾便得到精神分裂癥,尤其糟糕的是癥狀在逐步加重,會在房間里不停地說,警察在追趕他,自己已經被逮捕,要趕緊想辦法逃脫。
在情緒煩躁的情況下,波斯特爾去外面叫喊幾個收購舊貨的小販,瘋狂地將自己的東西便宜出售,以致他沒有任何物質,只得去街頭巷尾飄蕩。
波斯特爾的癥狀每況愈下,最終精神病劇烈爆發,徹底變成路邊的流浪漢,經常在華盛頓街頭徘徊、有時在路邊睡覺,有時到教堂過夜。
波斯特爾
在持續在街頭飄蕩32年后,波斯特爾變成頭發蒼白、胡子凌亂的老大爺,多年沒有洗澡的骯臟肚皮,時刻暴露在褲子外面,人家看見他會惡心,甚至忍不住嘔吐。
在辦公樓旁邊睡覺的時候,波斯特爾遭到人家控訴,認為他是非法闖入。
警察首先將波斯特爾抓去關在哥倫比亞特區監獄中,稍后帶到哥倫比亞特區高級法院大法官摩特利面前,要求對他進行審理。
在哥倫比亞特區高級法院里,波斯特爾瞪著眼睛對法官惡狠狠地說:“多年以前我是律師,在律師事務所工作。”
摩特利沒有理睬波斯特爾的說法,繼續考慮他遭受的非法闖入指控問題。
看到摩特利置之不理,波斯特爾迫不及待地抗議:“現在我必須返回,回到街頭巷尾……1979年7月8日,我從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隨后通過天主教大學的律師資格,被憲法大廳接受,在憲法大廳宣誓就職,我是真正的律師。”
波斯特爾的激烈抗議,引起法官的高度重視,摩特利真誠地了解情況:“波斯特爾先生,請問你是否記得我?”
聽到摩特利的問話,波斯特爾馬上搖搖頭,顯出不認識的樣子。
摩特利對波斯特爾說:“1979年7月8日,你從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出乎意料地巧合的是,我也是當天從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我是你很好的同學,現在我還記得你。”
在稍微停頓幾分鐘后,摩特利向波斯特爾提出審理結果:“哪怕以前你是我的同學,在審理案件的時候我也不能超越法律,必須實事求是地根據法律辦事。在人家控訴你非法闖入問題上,對你說心里話我真的別無選擇。你只得返回哥倫比亞特區監獄,等到對你的指控解決為止。”
根據摩特利的要求,幾個同事和警察把波斯特爾送回哥倫比亞特區監獄,讓法醫對他進行診斷,他是否患精神病。
在陰暗潮濕的監獄中,無論白天還是黑夜,波斯特爾都不愿睡覺,隨時不停地唏噓叫嚷,覺得自己遭受冤枉,必須趕快讓他離開。
直到法醫的診斷結果出來,波斯特爾已經患精神分裂癥,他非法闖入的指控才被澄清,得以從監獄無罪釋放,重新回到街頭巷尾飄蕩。
兩個從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的高材生,波斯特爾變成鰥寡孤獨的流浪漢,摩特利成為榮華富貴的大法官,他們懸殊很大的經歷值得認真思考;到底是哪樣東西決定命運?在分析研究后科學家得出結論,心理素質究竟如何是決定命運的關鍵因素,心理上的失敗是人生最大不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